技法點撥
敘議結合,敘述和議論兩種表達方式結合使用,也叫“夾敘夾議”。這種手法在記敘文和議論文中都很常見。需要厘清的一個概念是,我們通常說的記敘文中的記敘和議論文中的記敘是不同的。前者敘述詳細,人物的言行、音容笑貌、事情的前因后果,面面俱到,具體、形象且生動。后者的記敘概括、簡略,力求避免具體和細致,只簡要概述人物,做了什么,結果如何,中間的繁文縟節(jié),具體細節(jié)均不涉及。
我們在此探討的“敘議結合”偏重后者,因此,我們可以將“敘議結合”按照議論的方式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敘議因果法,即議論時采用論點為“果”,論據為“因”的方式,進行議論。第二類,敘議比較法,即議論時用相類似的事實來闡明論點。第三類,敘議比較法,即議論時通過不同類的事實來對比,闡明道理。以下是三類手法的具體實例分析:
敘議因果法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黨員,五十多歲了,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去年春上到延安,后來到五臺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職。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當作他自己的事業(yè),這是什么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
(節(jié)選自毛澤東《紀念白求恩》)
這段選文一共四句話,可以清晰地分為兩個部分,“白求恩同志……不幸以身殉職?!边@兩句話是敘述白求恩工作和犧牲的內容,屬于敘。“一個外國人……學習這種精神。”這兩句是發(fā)表議論,運用了設問修辭,一問一答,指出對“國際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精神”的評價。而這個評價的得出,實際上采用的就是因果法。為什么毛主席認為白求恩同志具有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精神(結果—觀點),原因是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把中國人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原因—論據)。
敘議比較法
白楊不是平凡的樹。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的農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民相似。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贊美那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樹吧,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節(jié)選自茅盾《白楊禮贊》)
這是《白楊禮贊》一文的最后兩段。作為一篇托物言志(象征)的散文,本文前面的篇幅側重描摹白楊樹的外形、精神等特點。后半部分則是議論抒情。該選段中,“白楊不是平凡的樹……跟北方的農民相似”。這兩句是在簡述白楊樹的特點,余下都是在議論抒情。運用對比方式來議論,把白楊樹和楠木進行對比:兩種樹的品格不同,一是普通當中蘊含著“不平凡,一是貴族化;所代表的人不同,一是在北方堅持抗戰(zhàn)的廣大民眾,一是賤視民眾、頑固倒退的人們。兩相對比,突出贊美了白楊樹及其所代表的的精神品格。
綜上所述,敘議結合手法,其特點就是三言兩語,畫龍點睛,有強烈的抒情性。其作用就是幫助讀者加深理解,提高認識,發(fā)人深思。記敘提供了議論的根據;議論闡明了記敘的中心思想。二者互為因果,相得益彰。
任務情境
八年級第一學期即將結束,語文老師為同學們梳理了教材中的名人大家,藤野先生、朱德母親、列夫·托爾斯泰、居里夫人、蘇軾、周亞夫、愚公等。請同學們從中選取一位人物,結合其生平經歷、逸聞故事,寫一個600字的評傳。
要求:1.記述要簡短,不需要面面俱到,敘述某典型事件,能體現人物的特點即可。2.要采用“敘議結合”法,敘述人物事跡,評價人物的精神、性格。
過程性指導
寫一個人物評傳,題目中已經明確提示,記敘時要簡略,在寫作時,要想表現人物的言行,得讓人物“自行”展示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記錄人物典型的語言和重要行為,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譬如寫居里夫人,我們可以直接引用傳主的話:“我們最美好且最快樂的幾年,恰是在簡陋的舊棚屋里度過的?!边@一句話就可體現居里夫人以苦為樂的美好品質。
采用敘議結合的手法,就可以采用適當的議論手法,來直截了當表達自己對人物的理解。當然,我們也可以采用曲筆,用比喻和比較的方式呈現一種思考。這種曲筆,最好是與人物相關的,那樣比喻才貼切,比較才不至于突兀生硬。
還是以居里夫人為例,居里夫婦用近四年的時間,1500個日日夜夜,經過幾萬次的提煉,處理了數噸礦石殘渣,終于得到0.1克的鐳。我們在數字上能看到極浩大,又極細微的明顯對比。用對比的議論方式,將其點明,正好能凸顯人物的艱辛和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