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人多稱為“朗誦”,從前有“高聲朗誦”的成語,現(xiàn)在有“朗誦詩”的通名。但“誦”本是背誦文辭的意思,和“抽繹義蘊(yùn)”的“讀”不一樣;雖然這兩個詞也可以通用?!案呗暲收b”正指背誦或準(zhǔn)備背誦而言,倒是名副其實(shí)。白話詩文的朗誦,特別注重“義蘊(yùn)”方面,而腔調(diào)也和背誦不同。這該稱為“朗讀”合式些。再從語文教學(xué)方向看,有“默讀”,是和“朗讀”相對的詞;又有“精讀”“泛讀”,都著眼在意義或“義蘊(yùn)”上。這些是一套;若單出“朗誦”,倒覺得不大順溜似的。最有關(guān)系的還是“誦”的腔調(diào)。所謂“誦”的腔調(diào)便是私塾兒童讀啟蒙書的腔調(diào),也便是現(xiàn)在小學(xué)生讀國語教科書的腔調(diào);這決不是我們所謂“讀”的腔調(diào)——如恭讀《總理遺囑》的腔調(diào)。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白話文宜用“讀”的腔調(diào),“誦”是不合式的。所以稱“朗誦”不如稱“朗讀”的好。
——朱自清《論朗讀》
(摘自《論朗讀》,后收入《朱自清全集》第二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