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玲
筆者所在城市較偏遠,學校分布分散,部分學校相距較遠,采用區(qū)域集中面對面的教研方式較困難,參加省市級活動更難,路途時間比學習時間還長,人力物力投資較大?;谝陨犀F狀考慮,在學科教研員和教學能手工作室成員的精心準備、統籌安排下,借助網絡信息技術,搭建體育“云教研”平臺,組建“點線面”體育學科網絡培訓團隊,即以教研員為點,以州級、市級學科帶頭人或教學能手為主線,輻射所有體育教師面的培訓網絡?!霸平萄小逼脚_主要體現在“云備課”“云授課”“云觀摩”“云交流”等方面。伊寧市經過多年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收獲了運用網絡平臺開展“云教研”活動的心得和經驗?,F將具體經驗做法呈現如下,以期為情況相似地區(qū)開展教研活動提供借鑒。
一、體育“云教研”的實踐探索
(一)“云備課”奠基,保障優(yōu)質教學
優(yōu)質體育課堂的打造起始于精心縝密的備課。而備課環(huán)節(jié)受制于個人的知識背景和經驗儲備,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借助網絡平臺,博采眾家之精華,集集體之智慧,可以使備課的質量得到保障和提升,為實施優(yōu)質教學奠定規(guī)范、高效的基礎?!霸苽湔n”的實踐,是關于“云教研”工作的一項重要嘗試。
以《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新理念和新要求為基點,以伊犁州重點課題《“花樣跳繩”助推學校體育特色文化建設的研究》為主題,圍繞花樣跳繩系列課程教學進行了網上備課活動。首先,備課教師在研修的基礎上完成教案初稿,提交網絡平臺;其次,由備課專家組進行評析研討,提出修訂意見;再次,由備課教師修訂教案,再次提交;從次,由備課專家組審定;最后,由備課教師進行試教。
“云備課”系列活動改變了教師獨自完成教學設計、備課的個體行為,通過集體智慧“云”,克服了因個人知識與理解的局限性帶來的片面、錯誤、不規(guī)范等問題,形成了增效教學設計、規(guī)范教學程序、提升教學質量的指導性教學文件,為打造優(yōu)質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云授課”引領,樹立片區(qū)優(yōu)課榜樣
在“云備課”的基礎上,伊寧市在網上開展了4種不同形式的線上授課活動。希望通過具有示范意義的優(yōu)秀課例,為線上學習的教師提供可學習借鑒的案例和榜樣,使教學活動走向優(yōu)質、走向高效。
1.骨干教師錄像展示課
圍繞《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規(guī)定的五類教材內容(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健康教育、專項運動技能和跨學科主題學習),從中遴選已有基礎、較為成熟的教材,由骨干教師執(zhí)教,錄制教學課傳送上網。具有代表性的課程有:《技能培訓及跳繩技法培訓》《足球腳內側傳接球的幾種訓練方法》《中小學跑的教材分析與趣味練習》《“8”字連跳課例分析研討》《青少年體能訓練方法》等。
此外,還開設系列促進體育教師專業(yè)技能提升的相關課程,如,《課堂常規(guī)如何規(guī)范》《立足教材研讀,規(guī)范教學設計》《剪輯技術的運用》《重視體育課風險管理》等。
2.青年教師的線上“仿課”
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入門級學習方法是由模仿開始的。以“云教研”網上鏈接的“南京百例優(yōu)秀體育課視頻”為模板,由各校教研組組織青年教師根據自身條件和本校學生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例進行“仿課”;將“仿課”錄像上傳網絡,在線上進行展示與交流。線上仿課的做法,對上課教師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一方面,在執(zhí)教中要努力趨近優(yōu)課標準;另一方面,在錄像課中要經得起回放與細節(jié)的挑戰(zhàn),對青年教師的上課能力起到了促進與激勵的作用,形成了網上優(yōu)課示范“模仿課—研討課—展示課”的網絡教研新樣態(tài)。
3.小切口教學策略微授課
圍繞某項教材的重難點、教學手段與方法、教學步驟與流程等,各校教研組將本校教學實踐中的創(chuàng)新點、新經驗等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自制成有針對性的教學微視頻,上傳網絡,供線上同行借鑒、交流,從而提優(yōu)課研修的實效性。如,伊寧市第一小學體育組打造短繩系列課例《并腳跳與游戲》《短繩左右開合跳與游戲》《前帶人跳與游戲》《兩人一繩輪換跳與游戲 》等,伊寧市第十四小學體育組打造課例《足球傳球及運球訓練的多種方法》,伊寧市第十五小學打造課例《跑的系列教材分析》《籃球行進間運球與游戲》等。
4.全員基本功線上亮相
為促進伊寧市體育教師隊伍的專業(yè)技能及體能、個人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每學期開學初都要分層開展體育教師全員專項技能培訓達標活動(疫情期間轉為線上體育教師1分鐘基本功亮相活動)。每次依據體育教師年齡分為3個大組:30歲及以下組,31~40歲組及40歲及以上組,每組根據體育教師健康狀況再分小組,由工作室主持人擔任大組長,骨干教師擔任小組長,完成全員體育教師體能、專項技能及花樣跳繩技法培訓等展示活動,以此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
(三)“云觀摩”交流,拓寬學術視野
由于新疆地域廣闊的地理特點,很多教師難有走出去學習的機會?!霸平萄小钡男聵討B(tài)打破了空間限制,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多渠道、多層次、多樣式的零距離學習機會?!霸朴^摩”所提供的學術交流活動,使教師拓寬了學習視野,豐富了信息資源,學到了優(yōu)質、領先的教學成果和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教研效果。
1.骨干教師講座
工作室推選骨干教師,經集體研討后,針對某一教材的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游戲設計及情境創(chuàng)設等,由授課教師以自身教學實例為素材錄制視頻,提交網絡。各校教研組以集中學習討論的形式聆聽講座,授課教師通過連麥提問、現場動作展示等活動提高網絡教研的學習效果。這種教研方式,教師參與度高、針對性強,對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有實效。
2.優(yōu)秀公開課
教研公開課采用三級教研的形式打造優(yōu)質課例。即首先由學校教研組(一級教研)進行公開課研討評比活動,推出優(yōu)秀選手參加片區(qū)(二級教研)線上說課并錄課,最后上傳至釘釘群,在每周四的市級教研活動(三級教研)中進行展示觀摩研討,有效提升了體育教師的上課水平。
3.專家講座
在教研員的積極謀劃與聯絡下,先后聘請了重慶、南京等地教研專家、特級教師、一線骨干教師等進行了具有針對性的線上講座,如,微課制作、教學App使用、備課技巧、大課間及社團的有效開展、教研組長團隊培訓等,教師們在學習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同時,還熟練掌握了很多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
4.優(yōu)秀作業(yè)
每一期講座后,都會布置相應的作業(yè),由片區(qū)選出3~5個優(yōu)秀作業(yè)及視頻在微信群展示。
5.推送公眾號進行專題觀摩學習
為拓寬教師學習視野,定期推送烏魯木齊市教研室“居家戰(zhàn)疫”系列、南京衛(wèi)紅名師工作室、南京周云名師工作室等學習活動,組織教師觀摩學習。
“云觀摩”的網絡研修方式,對廣大體育教師觸動大,教師們學習的積極性較高,通過一次次講座等活動的觀摩學習,極大地開闊了教師們的視野,使教師對信息技術和教材的理解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從思想上更加重視學習,激發(fā)了體育教師的參研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四)“云交流”互動,及時評價反饋
交流與互動是教研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霸平萄小笔蔷€上面對面、線下背靠背的教研新形式。為避免出現“眼看視頻、心在他鄉(xiāng)”的流于形式的網絡教研,采用了“云交流”的教研新方式,依托網絡技術的優(yōu)勢,對參與學習的教師采取了組織管理和任務分擔等多項舉措,及時進行評價反饋,在互動中學習,提高了“云教研”的效果。
1.區(qū)片劃分,組織管理
為方便城鄉(xiāng)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網絡培訓管理交流,充分發(fā)揮州級、市級工作室,以及教學能手和骨干教師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將伊寧市66所小學分成3個片區(qū),每個片區(qū)由1個工作室負責,每個工作室30~60人,工作室主持人為組長,工作室骨干成員為組員,對片區(qū)學習考勤、作業(yè)考勤及作業(yè)評審進行統一管理,并特別重視網絡培訓的反思與反饋質量。這種依托網絡建立的片區(qū)組長及骨干教師教研網絡為開展體育教師教學研究活動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2.評價反思,持續(xù)推進
每期講座后,教研員、骨干成員與主講教師交流研討,對講座教師語言、稿件等進行反饋,并重新完善講座稿,為下期網絡培訓的進一步完善提供經驗,強化教師學習后的反思和評價研討。
3.任務分解,責任到人
參加學習的教師每期講座后都要完成具體、有針對性的作業(yè),按統一的作業(yè)格式提交片區(qū)組長,經片區(qū)選拔后發(fā)送至微信大群展示。通過教研組活動交流研討、聽課和作業(yè)的提交,及時收集過程性材料和撰寫總結,發(fā)布圖片、音視頻內容,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和學習能力。
二、體育“云教研”的推進策略
(一)“云教研”應線上線下相結合
“云教研”應以線上線下教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并互為補充。線上教研解決了教研時空的問題,使參與者零距離進行學習交流,但存在著脫離真實場景的問題。線下教研雖然具有受到時空限制的局限性、參與面有限等問題,但卻可以面對面地進行真實場景的學習。據此,開展“云教研”,要在線上、線下兩方面做好規(guī)劃,以達到最佳教研效果。
為提升教師隊伍建設,在學期計劃中制訂出線上內容和線下內容:線上側重理論的課程標準學習、教材分享、小軟件學習等,能夠通過視頻解決的問題在線上完成,如請體育專家、教研組長等對團隊建設、微課制作、學生跳繩天天練、體育家庭作業(yè)等內容進行專題講座,通過班級釘釘或QQ群發(fā)布。線下進行公開課和課例送教培訓活動,根據片區(qū)劃分,進行校內、片區(qū)公開課的評比展示,選拔課例開展送教下鄉(xiāng)活動和工作室課例打造活動。線下進行學生關于體育健康知識、訓練小計劃等手抄報和隨筆的評比,班級體育知識競賽和演講等活動。線上線下多樣性活動相結合,努力達得教研活動的最佳效果。
(二)“云教研”骨干團隊的組建和技術培育
一是要建立學科有創(chuàng)新、樂于奉獻的骨干教師小團隊,制訂相應的線上教學教研可行性方案,分工明確,統籌安排;二是教會教師一些較普及的軟件的基本功能的使用,以及學會開直播、調聲音、添加多群直播、課件的播放和旁白的書寫等,同時也需要使教師知道如何收看直播、回放、發(fā)言、連麥等。
(三)控制網上活動時間
由于電子產品對視力及健康的影響,建議連續(xù)使用時間不超過1小時。如果要進行2~3小時的講座,可以分成兩段,中間搭配20分鐘的音樂和活動操等進行眼部及身體放松活動。在圍繞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網上交流中,可以采用“連麥”“面板上發(fā)送”等形式進行互動,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
(四)“云教研”著力于“導”,避免“灌”
一方面,精準確定教研活動的主題,密切聯系教學實際,針對教學實踐中的真問題選擇教研主題,努力達成“一課一得”;另一方面,努力營造開放式的“導學”教研氛圍,盡量避免“滿堂灌”的網上教研形式。上課教師以問題導入主題,以案例解說問題,設計有針對性的、簡潔精準的“提問”,利用網絡互動平臺做交流互動,努力體現引導式的“云教研”學習范式,而不是一味地講,更不能簡單地用組織收看教學視頻來代替網絡教學。
(五)重視學習反饋
網絡教研的一般形式是觀看視頻,而單純的視頻學習往往是被動的、單向的。網上教研的實踐中,雖然平臺具有網上互動的窗口,但不能隨時與講座者進行互動,隨時提問也會干擾講座者的演講思路。為提高網絡教研效果,加強反饋與互動,保障網上教研效果,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反饋工作作為網絡教研的補充性環(huán)節(jié)。對此,伊寧市采取以下措施:在線上進行網上學習互動,在線下完成學習心得的作業(yè),提交至網上進行交流,形成“云教研”反饋的信息鏈條。
線上培訓者對“作業(yè)”要有預設,并作為講座內容為培訓者進行詳細的解讀。為方便“作業(yè)”的直觀性呈現和批改效率,應設計好作業(yè)模板,對作業(yè)的格式、字體等都要提出詳細的要求。此外,必要時還可確定符合網絡上傳的格式要求。
三、體育“云教研”的實踐反思
3年來,伊寧市學校體育立足課堂教學,以課題為抓手,通過“云教研”系列活動,不斷提升體育教師學習的熱情和創(chuàng)新意識,樹立了全新的體育育人觀,更好地服務教學、服務學生,有力地推動了體育課程改革?!霸平萄小笔且翆幨械某醪絿L試,在實踐過程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困惑和問題。
(一)缺乏信息技術運用方面的體育專業(yè)人才
體育教師中熟練掌握計算機常用工具軟件的人不多,尤其是基于網絡“云教研”方面的工具軟件的使用上,缺乏專門人才,有待于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這類人才應具有計算機常用軟件的使用能力;具有編導、攝錄、編輯、制片等視頻作品的制作能力;具有網絡通信、鏈接、操控等方面的網絡技術能力。實踐中,雖然可以尋求學校信息技術教師的幫助,但自己能夠掌握和操作更有利于工作的開展和今后的發(fā)展。
(二)加強組織管理
網絡教研表面上是“面對面”,實際上是“背靠背”,面對屏幕的學習,如果組織不當,往往會流于形式?!霸平萄小钡慕M織,應充分發(fā)揮能手和骨干教師在網絡培訓、課堂教學、課題研究、師資培養(yǎng)等方面的引領、示范、指導作用。學校體育教研組、骨干工作室等應有效組織進行網絡學習(個人學習作為補充),營造主動、積極的網上學習氛圍。同時,做好網絡教研的考勤,既可以是網上注冊考勤,也可以是線下組織簽到考勤。
(三)繼續(xù)開發(fā)完善“云教研”平臺
過去3年,伊寧市在“云備課”“云授課”“云觀摩”“云交流”等方面做了一些嘗試,但距離達到教研工作的豐富內涵與要求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完善“云教研”平臺,需要在體育專業(yè)知識和信息技術兩方面共同努力。在體育專業(yè)方面,根據教研工作要求,進一步豐富網絡教研的形式與內容,使網絡教研的優(yōu)勢最大化;在信息技術方面,在體育教師中盡快普及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補充必要的網絡、計算機、輔助設備的配置,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研發(fā)適配的網絡教研工具軟件。
(四)進一步加深對網絡教研的深層次理解
網絡教研是新時期出現的一種線上教研活動新形式,大量活動僅限于觀看視頻資料,具有一定的被動性。做好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研活動,優(yōu)勢互補,是未來“云教研”的發(fā)展方向。網上授課,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效率不高,但其實對授課教師的備課、上課和反饋要求更高、更精細;對一線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更有方向和目標,是網絡教研助推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一條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