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漫長的三伏天正式走到了盡頭,空氣中秋的氣息漸濃。從出伏開始到9月23日秋分,這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與此同時,與秋季有關的一些不適可能紛紛來擾,秋燥、秋咳、秋乏,多事之秋如何健康過?
防秋燥傷人,重點要滋陰
是不是覺得一到秋天身上哪哪都干巴巴的?其實,秋天氣候特點就是干燥,要當心“秋燥”傷人。
秋燥可引起肺燥,肺燥又分為溫燥和涼燥。溫燥,屬于初秋感受燥邪,往往帶有夏暑的余熱,表現(xiàn)出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干咳少痰、咽干口燥。對于溫燥,飲食養(yǎng)生原則要以清熱滋潤為主,除滋陰潤燥外,還需清瀉肺熱,可食百合粥、銀耳粥等。晚秋氣溫下降,天氣轉涼,多為涼燥。對于涼燥,飲食養(yǎng)生原則要以祛寒滋潤為主,還宜適當增加蛋白質和熱量較高的食物。
對于秋燥,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平時要少吃生冷和過于甘肥油膩的食物,也不宜多吃辣椒??沙S们逅虧櫛乔?,或在夜晚時在屋內放一盆水,這些都對緩解秋燥有效。
克服秋乏,晚上睡早點
出伏之后是天氣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漸弱,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經(jīng)過晝長夜短炎熱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xiàn)象,特別是老年朋友。如果此時不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秋乏更容易出現(xiàn)。
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可以緩解腦疲勞,比如散步、慢跑、廣場舞等,但運動量不可過大。經(jīng)常待在室內的上班族可以時常伸伸懶腰,能起到伸展腰部、放松脊柱的作用,也可以把更多的含氧的血液供給大腦。要減緩秋乏,老人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時多增加1小時睡眠。
對付秋嗽,吃得“潤”一點
在臨床上,每到秋天,因為秋燥引發(fā)的咳嗽也很多見,典型的癥狀是咽干、干咳無痰、口鼻干燥,舌尖紅。這一類型的咳嗽早期可以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如百合、麥冬、杏仁、銀耳、川貝等。若咳嗽初期干咳無痰,伴咽干咽痛,可服用五汁飲(梨100克、荸薺20克、麥冬10克、龍眼肉10克、蓮藕20克、蜂蜜少許,將以上藥物放入鍋中煎煮30~45分鐘,取湯作代茶飲)。
專家提醒,川貝梨水并不是適用于所有類型的咳嗽,它也是有適應證的。因為川貝和梨偏寒性,所以對于肺熱痰少,或者是偏陰虛的咳嗽證型,適合服用川貝梨水;而對于偏寒性的咳嗽,比如患者有白痰、稀痰,或者流清鼻涕,并不適宜服用川貝梨水。
遠離秋泄,先調脾胃
長夏酷暑,人們普遍貪涼喜冷,長時間吹空調,過食西瓜、冷飲等寒涼的食物,多種不良習慣易造成脾胃陽氣受損。等到秋季由熱轉涼,自然界中的陽氣也逐漸減弱,內外因相結合,使得人體陽氣虧虛更為明顯,極易感染寒邪引起腹瀉。
脾虛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秋天不妨適度吃點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芡實、山藥等。脾胃差的人,還可以試試“四君子湯”,即用黨參或人參10克~15克、炒白術10克、茯苓30克、甘草3克~5克,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