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
人們在討論一件事情時(shí),難免出現(xiàn)意見不一致的情況,又稱“意見相左”。為什么叫“相左”而不是“相右”?
這是因?yàn)椤?左”在習(xí)慣用語中,有相違背、相反的意思,而這個(gè)意思的產(chǎn)生,又與左右兩邊的差異有關(guān)。
唐代學(xué)者孔穎達(dá)曾說過:“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為右,不助者為左。”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無論寫字干活,還是拿碗使筷,都是用右手更游刃有余、操縱自如,哪怕提重物也是右手更順暢有力。相比較,左手就顯得十分笨拙,除了占極少數(shù)的左撇子或者左右手差不多靈活的人以外,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右利手,無法用左手做精巧的動作。
顯然,右手代表著方便、有利、順暢,而左手意味著笨拙、不便、遲緩,古人自然習(xí)慣于用“右”表示有幫助、親近、相符合,而用“左”表示相違背、相反、不一致。
因此,意見不一致、有不同意見,就被簡稱為“意見相左”。
除此之外,古代朝廷官員的升降職也多用“左”和“右”表示,如“左遷”“左貶”表示降職;“右遷”表示升職。古人形容某人的才能杰出、無人能及,也會說“無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