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納貓兒契”又叫“聘貓契”,意思是抱養(yǎng)小貓就像聘新娘一樣,聘新娘要立婚書,抱養(yǎng)小貓則要立合同。不過,想抱養(yǎng)小貓的人未必會給貓主人一筆錢,他們雙方之所以要立合同,只是為了好玩。
如今我們能查到的聘貓契出處,最早也就是明朝《類編歷法通書大全》。然而明朝這部書是在宋朝歷書上增編而成的,所以書里記載的風俗習慣有可能從宋朝就很盛行。
蘇東坡的高足黃庭堅寫過一首《乞貓》:“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盤攪夜眠。聞道貍奴將數(shù)子,買魚穿柳聘銜蟬?!鼻锾靵砹?,黃庭堅的老貓病死了,老鼠們肆無忌憚,鉆壇子翻盤子攪得他無法安眠。當他聽說別人家的母貓生下幾只小貓時,立即動身去抱養(yǎng)一只。抱養(yǎng)小貓不能空手去,于是他買了小魚,用柳條穿成一串,作為小貓的聘禮。在最后一句里,黃庭堅用了一個典故:五代十國時期,后唐的瓊花公主養(yǎng)了一只白尾巴黑貓,取名“銜蟬”,所以銜蟬成了貓咪的又一個別名。
陸游的老師曾幾寫過兩首《乞貓》,其中一首是:“春來鼠壞有余蔬,乞得貓奴亦已無。青箬裹鹽仍裹茗,煩君為致小於菟?!膘遁耍xwū t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方言,指老虎,所以小於菟就是小老虎,這里指代貓咪。曾幾意思是說,春天來了,老鼠猖獗,在廚房里偷吃剩菜,所以他不得不用青色的箬葉裹上雪白的食鹽,再帶一包茶葉,請朋友幫忙下聘禮,希望能聘到一只貓咪。
由此可見,在宋朝要是想抱養(yǎng)別人家的貓崽,應(yīng)該給貓主人帶一點禮物,例如魚、鹽、茶葉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