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美文三】
長假的第二天,還是第三天,不管是哪一天,我唯一還能清晰感知的是,我已經(jīng)累趴下了。
我不滿地對唐叔說,開七八個小時的車,穿越五六座城市,到你這兒是來度假的,看風(fēng)景的,吃野貨的,或者干脆躺平的,睡懶覺的,無所事事的,你卻安排給我那么多農(nóng)活,把我累壞了。你不厚道啊。
這么重的話,別人聽了會跳起來。唐叔不會。他大我20歲,論輩分是我的叔輩,若論感情,是哥們。他是我們村最早考出去的大學(xué)生,在城里做了好多年局長,又下海闖蕩若干年,退休之后,卻一頭扎回山里,承包了幾百畝山頭,栽樹,種地,放羊???0歲的人,天天忙得像個老農(nóng)。
聽了我的牢騷,唐叔哈哈大笑,今天讓你累一累,此刻躺在這兒,才能真正感受到躺平的舒坦,明天爬上山頭,你眼中看到的,才是真正的風(fēng)景。
謬論,又是謬論。不過從小到大,我就喜歡聽他謬論式的高談闊論。因為俗務(wù)纏身,我已經(jīng)很久沒有回鄉(xiāng)了,耳朵根有點兒發(fā)癢呢。
他抿了一口酒,忽然問我,“今天”是什么詞性?
這還用問?當然是名詞。
他點點頭,又搖搖頭,你說得對,也不對。從語法來看,“今天”是名詞,但以人生來說,“今天”卻是個動詞。
愿聞其詳。
今天是什么?今天就是現(xiàn)在,是當下,是此時此刻,是所有正在發(fā)生和正在進行的事情。今天你幫我摘了花生,挖了地,給樹澆了水,將羊趕回了圈……你看看,所有的都是動作,是勞動,它可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動詞嗎?如果今天你不是來我這兒,而像平常一樣在家,你可能去買菜了,拖地了,接孩子了,或者打牌了,喝酒了,寫一篇文章了,你的今天,也是動詞。
胡說八道。我昨天開車了,吃飯了,打噴嚏了……按你這么說,昨天不也是動詞嗎?
唐叔說,昨天做的一切,無論多么用力,多么轟轟烈烈,都成為了過去,像云一樣飄走了,像霧一樣消散了。當“今天”變成了“昨天”,它就成了名詞。我們說起昨天,就像在講一個故事,不管這個故事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也不管它是不是激烈、精彩,“昨天”都只是一個安靜的名詞。
似乎有點兒道理,我問他,如果“今天”是動詞,“昨天”是名詞,那么,“明天”又是什么詞?
“明天”應(yīng)該是個形容詞,唐叔說,明天還沒有到來,但它是有著無限可能性的一天。在大多數(shù)人心目中,“明天”是充滿希望的,令人期待的,當然,“明天”也可能只是泡沫,鏡中月,水中花。當“明天”經(jīng)過“今天”變成了“昨天”的時候,你給予它怎樣的力量,它就會最終成為一個怎樣的名詞。
我被唐叔繞暈了,但不得不承認,他自有一番道理。很多時候,“人生”只是個量詞,你付出多少,又獲得什么,都明明白白地擺在那兒,你的人生是重于泰山,還是輕如鴻毛,自己掂量一下,就清清楚楚了?!澳恪薄拔摇薄八?,也包括“它”,都只是各自人生的一個代詞而已,我過我的日子,他有他的活法,永遠不會混淆,也絕不可能雷同。
忽然心生好奇,在形容詞的“明天”,我能看到什么?
唐叔再一次哈哈大笑,山還是那個山,水還是那個水,但我可以肯定,明天你必將看到不一樣的風(fēng)景。原因很簡單,因為在作為動詞的“今天”,你流了很多汗,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等到了作為形容詞的“明天”,你就該得到“美好”。
“哈哈哈哈”,我們以由衷的感嘆詞結(jié)束這一場對話,以及動詞的“今天”。
【文本解讀】
文章通過講述作者與唐叔討論“今天”的詞性,延伸出“付出與獲得”的人生道理。“今天”“昨天”“明天”看上去那么相似啊,都是衡量日子的單位。細細想想,卻多有不同:“昨天”是名詞,已經(jīng)將痕跡印在了歷史的界碑之上,無論是驕傲還是懊悔的事件,都已無法更改;“明天”是形容詞,我們總用許多贊美之詞來形容它的美好,把它裝點得華美非凡,但實際上,它是虛幻的、非現(xiàn)實的;只有“今天”是個動詞,它生機勃勃,充滿活力,擁有無限可能,你的付出和獲得,都明明白白地擺在那里,此刻的耕耘,意味著明天的收獲。當“明天”經(jīng)過“今天”變成了“昨天”的時候,你給予它怎樣的力量,決定了未來的你將變成一個怎樣的自己。
【文題延伸】無悔;抓住今天;耕耘與收獲……
【中考真題鏈接】
2022年浙江湖州卷
以“我聽見時間的聲音”為題
2022年浙江臺州卷
以“我要安排自己的生活”為話題
2022年廣東卷
以“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為開頭作文
2020年山東東營卷
以“_____的價值”為題
2020年四川樂山卷
以“留住_____”為題
2020年四川遂寧卷
以“告別”為題
2020年四川巴中卷
以“印記”為題
2020年四川綿陽卷
以“人生最寶貴的是____”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