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紙 月 繪/李 鵬
一曲朦朧而夢幻的《月光》,讓很多不熟悉古典音樂的人記住了德彪西的名字。但除了《月光》,德彪西還創(chuàng)作過許多浪漫的樂曲。他的作曲靈感常常源于朦朧的詩歌、迷人的油畫,此外,他還曾受過東方音樂的啟發(fā)。
掃碼聽音樂吧
在法國小城圣日耳曼昂萊有個農(nóng)村家庭。祖父開過酒鋪,也當過木匠。父親從海軍步兵退役后,和母親一起經(jīng)營著一家瓷器店。1862 年夏天,就在這個和音樂“八竿子打不著”的家庭中,一位音樂天才誕生了,他便是克勞德·德彪西。
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七歲的德彪西隨家人搬到了法國的南方城市戛納避難,借住在姑姑家中。姑姑為德彪西請了一位家庭教師,教他鋼琴演奏和基礎(chǔ)的樂理知識。德彪西學得很快,并且進步神速,貝多芬、舒曼、肖邦的很多曲子,稍加練習后他就能流暢地演奏。
十一歲的德彪西順利地進入了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在那里,他度過了十二年的求學生涯。他的作曲課、音樂史、和聲課、鋼琴課和音樂理論課的老師,幾乎都是當時的知名音樂家。在學生時代,德彪西結(jié)識了柴可夫斯基的至交——梅克夫人,并擔任了她的私人教師,兩人結(jié)伴在歐洲各國旅行了兩年。這段經(jīng)歷讓德彪西接觸了很多俄國音樂大師的作品,受到不少啟發(fā)。
◎ 德彪西
不同于歐洲傳統(tǒng)的古典樂,俄國音樂家的作品里能聽到大調(diào)、小調(diào)之外的獨特音階,德彪西對此青睞有加。在學校的作曲課上,德彪西打破傳統(tǒng)規(guī)則,彈奏出增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和全音音階。因此,在同學和老師看來,德彪西是個特立獨行的人。
◎ 梅克夫人
◎ 少年德彪西
◎ 德彪西在音樂學院
無論在哪個時代,藝術(shù)家中總會有一些人因循守舊,也總有人敢于創(chuàng)新,德彪西便是后者。他不滿足于“百年不變”的音樂套路,認為那就像套用模板寫文章一樣無趣。
◎ 瓦格納
不過,德彪西并不是那種驕傲到不可一世的人,他曾主動向多位前輩音樂家求教。他很崇拜作曲家瓦格納。瓦格納在樂曲中使用了豐富的和聲與不和諧音,增強了作品的表現(xiàn)力,讓音樂充盈著幻想的色彩?!对鹿狻氛堑卤胛髟谶@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作品。
隨著作品知名度的提升,德彪西受到了名流的熱捧和資助。他一邊旅居歐洲各地,一邊從容地創(chuàng)作,日子過得十分滋潤。由于無須為生計擔憂,德彪西的作品中表現(xiàn)的情感也并不激烈、亢奮,大多隨性、優(yōu)雅,夾雜些許神秘感。
德彪西不但長期受歐洲音樂的熏陶,也積極汲取著東方音樂的滋養(yǎng)。
1889 年,巴黎舉行世界博覽會。德彪西被來自東南亞爪哇島的“甘美蘭”深深吸引,東方音樂家們提出的五聲調(diào)式和十二平均律同樣使德彪西印象深刻。
在德彪西的音樂里,我們常常能捕捉到東方美學的意境??谡f無憑,可以聽聽《亞麻色頭發(fā)的少女》,從中一探究竟!這首曲子與印象派畫作《艾琳小姐》有著相似的美學風格。在聽音樂的過程中認真體會,這首曲子是否有著不同于歐洲古典樂的異域風情。
中國古代漢族音律,由五個音(宮、商、角、徵、羽)構(gòu)成曲調(diào),在中國古代宮廷和民間音樂中較為普遍。
掃碼聽音樂
◎[法]雷諾阿《艾琳小姐》(局部)
傳統(tǒng)印度尼西亞鑼鼓合奏樂團的總稱,主要的樂器有鋼片琴類、木片琴類、鼓、鑼、竹笛、撥弦及拉弦樂器。一般在宗教儀式和各種慶典上應(yīng)用,表演性強。
十二平均律是指八度的音程按波長比例平均分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稱為一個半音。在交響樂隊和鍵盤樂器中得到廣泛使用,鋼琴是根據(jù)十二平均律來定音的(每段音程由7個白鍵和5個黑鍵組成)。十二平均律的發(fā)現(xiàn)者是明朝皇族世子朱載堉。
德彪西的作品并不關(guān)注宏大敘事,而更偏愛描摹自然與幻想,他的作品常常表現(xiàn)以下三個主題:自然景觀、民間風俗、神話傳說。
他的三首“夜曲”的小標題就是很好的佐證:《云》 《節(jié)慶》《女妖》。
介紹了那么多,德彪西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即將登場!
1890 年前后,德彪西與兩位音樂圈外的藝術(shù)家相識,一位是象征派詩人馬拉美,另一位是印象派畫家莫奈。
馬拉美帶德彪西參加了許多文藝沙龍,討論意象、迷蒙與夢境之美。
莫奈的《日出·印象》等作品,表現(xiàn)了一個瞬間的景象和心情,深得德彪西的喜愛。
德彪西很快就融入了“文藝青年”的圈子。于是,他提筆為馬拉美的詩篇配樂——《牧神午后前奏曲》誕生了。
這首交響樂作品取材于馬拉美的同名詩作《牧神午后》,講述了牧神在夢境中見到維納斯女神的情景。開場的長笛把聽眾帶入夢境,而后雙簧管奏響了甜美熱情的曲調(diào),接著管弦樂隊的合奏漸漸由強變?nèi)酰詈笥韶Q琴引出圓號和弦,夢漸漸醒來。朦朧、飄逸、空幻、幽靜,你感受到這樣的氣氛了嗎?
這就是德彪西音樂的特點,有時抽象甚至晦澀難懂,但又具有強烈的色彩感與氛圍感。他很少用那種大段、長線條的旋律,樂曲的結(jié)構(gòu)常?!白杂缮⒙薄⒆兓喽?,只為突出他主觀的直覺和瞬間的印象。他的樂曲似乎有某種魔力,能讓聽眾的眼前浮現(xiàn)出一幅幅畫面,恰如印象派的油畫,像夢境一樣幽深、迷人。
曲中有詩,曲中有畫——人們將德彪西稱為印象派音樂家,就是這個原因吧。
◎ 馬拉美
◎ 莫奈與《日出·印象》
◎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中的一個場景,門德爾松有一曲同名的印象派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