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慧英
父親生前是村子里的耕田專家, 分田到戶前, 父親在生產(chǎn)隊里專司耕田一職, 分田到戶后, 父親成了村子里的耕田師傅和顧問。 每憶父親, 腦海里總浮現(xiàn)出父親和他的耕牛在田里穿梭疾走的身影。 暮歸時, 父親攜一身淡淡的泥腥味, 肩上扛著犁, 跟在牛后輕聲有力地催促著牛回家, 此時母親忙碌地端出飯菜, 我們期待著父親從口袋里掏出各種野果。 在父親的生命里, 仿佛他和牛、 犁、 田組成了一個交響樂團, 父親是指揮, 牛是樂工, 犁是樂器, 田是曲譜, 年復(fù)一年地在大山這座富麗堂皇的交響樂大廳里演奏著史詩般的交響樂。
在所有的農(nóng)事生產(chǎn)中, 耕田是技術(shù)含金量最高的農(nóng)活。 首先要諳熟每丘田的個性特點,高山梯田不像平原田地那么方正, 田形大多是不規(guī)則的, 或像葫蘆, 或像弓, 或像腰果。 牛和犁要順著田形走, 否則會漏耕某一小塊。 犁手右手把持著犁柄, 時刻掌控著犁頭入土的深度。 什么土質(zhì)用什么力度, 耕冬作田和耕水田的技巧又不一樣。 父親耕田往往用的是四兩撥千斤的巧力, 而非洪荒蠻力。
耕田的核心技術(shù)恐怕是在對牛的把控上了。 掌握田丘的特性如同工筆畫, 要駕馭一頭牛的脾性如同寫意畫。
牛如同人一樣, 有能力、 脾性和牛種的差異, 又有健康狀況和情緒的波動。 有時, 牛不聽使喚, 或中途罷工, 或跟你對著來, 你只能望牛興嘆干著急, 村民們常用 “牛不癲犁癲”來比喻當事人不急, 旁人急也沒用。 有一年,生產(chǎn)隊里有頭小黃牛養(yǎng)了一年多出道了, 兩個社員開始一前一后地在水田里調(diào)教這頭牛, 結(jié)果沒等前面的人給它架上牛軛, 小牛四蹄奮騰, 水花飛濺, 兩位 “牛教師” 一臉懵逼地追追打打, 小牛像跑馬似的縱到水田另一頭去了, “牛教師” 被濺得滿臉泥水, 一身濕漉。等牛情緒平穩(wěn)后, 他們耐著性子再把它牽過來, 一邊罵罵咧咧, 一邊對牛說著恐嚇的話:“不聽話, 不耕田, 你等著殺肉!” 一牛二人折騰了一個下午, 人俱敗牛完勝。 第二天, 上任不久的生產(chǎn)隊長阿忠不信, 阿忠是剛出道的能干后生, 如果能調(diào)馴成功, 也能提升他的威望, 因為調(diào)馴新牛耕田是一件異常艱辛的活。這頭初出茅廬的牛哪里會給隊長面子啊, “兩個” 年輕氣盛的 “后生” 就這樣你不服我、 我不服你地在水田里論起 “劍法”, 牛一角挑到阿忠的前胸, 差點要了他半條命。 隨后幾個社員輪番調(diào)教了一星期還是沒效果, 這是一頭難馴的驁牛。 正當社員們沒轍時, 有人提議說:“要么叫某叔暫時放下耕田任務(wù), 派他來?!?時節(jié)正當 “雙搶”, 社員們一邊要搶收早稻, 一邊要搶種晚稻, 人手十分緊張, 叫父親去調(diào)教新牛, 生產(chǎn)隊的損失不可謂不大。
父親自知沒有馴服這頭驁牛的葵花寶典,他心虛地說: “性子暴烈的牛往往耕田能力強, 要么連帶牛娘先讓我養(yǎng)半個月看看?!?半個月后, 父親把母牛和小牛一起趕到田里, 隊長阿忠用母牛耕田, 另一人跟父親一起教小牛耕田, 小牛并排在它母親旁, 父親在前頭, 一手扶著小牛的軛, 一手牽著牛繩, 跟著小牛小跑前進, 口里輕聲細語地對小牛說著鼓勵表揚的話。 小牛很通人性, 它能感受到父親待它母子的好, 小牛對父親少了提防多了信任, 表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順從。 小牛也很聰明, 它看著旁邊的母親走得快, 它也快, 努力跟上它母親的節(jié)奏。 經(jīng)過一周的調(diào)教, 父親終于大功告成。從此, 這頭小牛一直跟著我父親。
與其說牛通人性, 倒不如說父通牛性, 父親待牛如老友似兒子, 他從不用手中的竹梢狠抽他的牛; 竹梢輕輕落在牛背上是提醒牛走快點, 竹梢在牛旁晃動是微調(diào)牛前進的方向。 父親吆喝牛有好多種象聲詞, 每個詞的聲調(diào)有幾種, 音有長有短, 代表的意思都不一樣, 比如第四聲 “呴” 是催牛前進得快點, “遛” 的第二聲是提醒牛要向右走, “哇” 的第三聲表示埋怨牛前進的步伐節(jié)奏有點亂了……凡此種種, 牛居然能準確無誤地理解。 說實在的, 父親跟我母親說話的語氣遠不如他吆喝牛的語氣來得溫軟。 父親又是一個十分珍愛糧食的人,耕田時看到落下的稻穗他總是要撿起來, 犁往往會翻出落下的洋芋番薯等農(nóng)作物, 來不及撿時, 父親吆喝一聲, 牛就配合著停了下來。 有時父親站在耥耙上耙水田, 水田里時有黃鱔隱現(xiàn), 當牛比父親早看見黃鱔時, 它好像知道父親要下來捉黃鱔似的, 會放慢腳步, 父親一聲暗示, 牛就止步了, 等父親捉了黃鱔, 牛又自覺地前進。 牛是笨拙的動物, 但跟我父親一起, 仿佛是有靈犀的物種。 每當牛勞作幾小時后, 父親會讓它歇歇, 他自己坐在田角落頭喘上幾口氣, 然后點著一支煙, 一邊抽煙一邊提著小畚箕四周尋割嫩草, 以此來犒勞牛。 由于父親春夏兩季基本跟牛一起在水田里, 他的小腿被浸泡得有些腫脹, 粗厚的腳底皮像發(fā)泡的干麩, 泛著白, 一層層可以撕扯下來, 腳趾縫潰爛得露出了紅紅的肉, 越癢越撓, 越痛越挖, 母親心疼地幫他搽點紅藥水, 撒點起燥的草藥粉, 父親痛得嗷嗷直叫。 父親常年不落一工, 在生產(chǎn)隊里賺工分掙口糧, 自家的一畝三分自留地往往是起早貪黑種收的。
父親和他的牛成了惺惺相惜、 彼此照應(yīng)的老友。 被父親養(yǎng)過的牛毛色油光水亮, 別人一看毛色氣色, 就知道哪幾頭牛是我父親照管的。 冬季農(nóng)活空閑了, 牛們終于等到了假期,此時百草衰枯, 也是牛們伙食待遇最差的時節(jié), 養(yǎng)牛人一般在牛欄里掛幾捆稻草, 供牛一天到晚有嚼沒嚼打發(fā)餐頓, 農(nóng)民們也就這段時間比較清閑安逸, 而我的父親反而過得更加操心忙碌了。 每隔幾天, 天蒙蒙亮, 他就起來,到十來里外的深山龍?zhí)度ジ钐J葦葉子。 蘆葦葉子一般長在溪坑兩邊的巖崖上, 東一叢, 西一撮, 人要小心翼翼地爬上去收割, 不是彎腰即可割得。 蘆葦葉又是牛們冬天里最新鮮美味的食料, 每次去割, 父親心里總想著多割一捆是一捆, 多割一根蘆葦, 牛就可以多享受一口美味, 回家時往往是下午兩三點了, 而一擔蘆葦至少一兩百斤重, 要挑十來里路。 父親從家里出發(fā)前總是捎上兩條年糕, 晌午時, 在溪坑邊生火先慢慢煨熟, 挑擔回家前墊墊饑, 否則山高路遠擔重是吃不住的。 母親又是心疼又是慍怒道: “這個勞碌骨頭, 好歇不歇的, 牛哪頓沒吃飽, 他就哪夜沒睡好, 五更等不得天亮。”分田到戶后, 父親整出所有的積蓄, 再東借西湊買了一頭自家的牛, 父親每年要種很多油菜, 一半是為了牛, 因為菜油餅拌干草是牛冬天里營養(yǎng)好又美味的牙祭, 父親用鍘刀把稻草鍘成五六公分長, 放在一只大大的木桶里, 把菜油餅搗碎和草拌勻, 放置牛欄里, 有時父親會欣慰地長時間看著牛大口大口地嚼食營養(yǎng)草料。
每到吃中飯和晚飯時, 原本桌旁等吃飯的父親一骨碌不見身影了, 此時母親就會提醒我們: “去牛欄里看看?!?母親的話屢試不爽,有一次, 我去牛欄里喊父親吃飯, 父親見到我很神秘地一笑, 你猜他在干啥? 他用母親唯一的木梳子梳理被牛糞打結(jié)的牛毛! 父親用眼神懇求我: “千萬不可說漏嘴了, 否則要被你娘怨懟的?!?由于木梳年久質(zhì)脆, 被父親梳斷了中間的一根梳齒。 滴酒不進的父親不知哪里搞來了一瓶烈酒, 他倒了一酒盅, 用棉球給牛脖子牛屁股到處涂抹, 他說: “牛身上長的牛蜱蟲不能用手拉, 如果用手把它們拉下來, 蜱蟲的口器就斷在牛皮膚里了, 牛皮膚容易發(fā)炎潰爛?!?每只牛蜱蟲有綠豆那么大, 灰褐色的,由于只吃不拉, 身子吃得滾圓滾圓的, 一捏彈性十足, 一窠窠的死死叮咬住牛皮, 牛癢不欲生, 看著讓人發(fā)毛。 父親說用敵敵畏六六粉等農(nóng)藥搽, 蜱蟲自動脫落快但對牛毒性大, 用烈酒大不了多搽幾次, 還有消毒作用。 夏天里,牛欄里蚊子、 牛虻猖獗無比, 牛被叮咬和騷擾得生無可戀, 這邊用尾巴拍走一群, 那邊又蜂擁襲來, 牛只好默默忍受。 父親感同身受于牛們的遭罪, 每到初夏時節(jié), 他早早割來很多艾蒿, 晾干后制成一大堆艾蒿棒, 晚上點上一根置于牛欄過道上, 把蚊虻熏趕出來, 家里的母豬和羊是沒有此待遇的。 父親說: “牛是家里的勞力, 對待耕牛對待谷 (意思是要稻谷豐收, 就要好好養(yǎng)護牛)?!?這個深諳耕牛的老農(nóng)早已把牛當成了家庭成員了。
父親是個木訥寡言、 老實巴交的人, 腦瓜木木的不太靈。 可是, “笨戳戳” 的父親只要跟牛有搭界的活計, 好像沒有他辦不到的。 他還是村里的半個牛醫(yī)哩, 牛吃了毒草或者吃了打農(nóng)藥的莊稼, 腹脹打滾, 口吐白沫, 父親搗鼓著不知啥草藥湯灌牛腸, 屢治屢愈。 母牛要生娃了, 父親又是一個內(nèi)行的牛犢接生婆。 他會像伯樂相馬一樣相牛, 村里有人買賣耕牛有時會請他去做高參。 牛和父親像一對 “笨笨”的父子, 但這對 “笨父子” 只要在一起, 兩者就會高度默契, 心領(lǐng)神會, 隨時會碰濺出超常的智慧火花。
時光荏苒, 歲月如梭, 那頭剛出道時桀驁不馴的牛跟著我父親已有十五六年了, 老牛老了耕不動地了, 生產(chǎn)隊決定把它宰了。 父親得知這一消息, 數(shù)天里竟憂傷得如同考妣大限即將來臨, 整天唉聲嘆氣, 坐立不安。 一天里要數(shù)次去看他的老牛; 老??匆娝膊粩嗔鳒I,父親更是悲傷不已, 對母親說起幾度哽咽。 牛最終還是宰了, 每家每戶分得幾斤牛肉, 當母親端上一大碗熱氣騰騰的牛肉時, 父親不敢直視這盆牛肉, 拿起筷子又放下, 放下筷子又拿起, 手抖抖擻擻地去夾另一碗烤菜, 吃了沒幾口飯, 他淚流滿面地離開了餐桌, 嘴里念念有詞: “罪過啊, 罪過, 耕不動了大家還吃它的肉?!?父親看到我和兩個弟弟吃得津津有味,他又不忍心把牛肉端下餐桌。 好長一段時間里, 父親每到吃飯就暗自神傷, 長吁短嘆, 人也瘦了一圈。
包產(chǎn)到戶后, 村子里年紀比較輕的人家耕田這技術(shù)活做不來, 有的請我父親手把手地去教, 有的請我父親去幫他們耕幾天, 也沒工錢, 只是款待他三餐飯菜和一包香煙。 父親去世時, 很多村民來祭拜, 對父親說著悲慟的告別詞: “某叔啊, 你這么好的一個人, 走得早罪過啊, 你幫我家……”
生命須臾, 父親像陽光走過白天, 像遠游天際的客人, 回眸笑笑, 道別他留戀的人世。每一分存留于天地間的厚德總是會天長地久,父親像沉默的土地, 像慈愛的雨露, 我們的生命因他而豐盈和壯美。
有時, 我立于斜陽下, 凝視著大山泛起縷縷沉思: 世世代代的農(nóng)民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耕耘著土地, 像風流的才子賦出的一闕闕詩篇, 像偉大的作曲家譜寫的一首首樂章, 又像是天才的畫家繪出的一幅幅畫卷。 父輩和耕牛用汗水和生命傾注于蒼茫大地的深情和熱忱將被永遠光大和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