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艷霞,姚春燕,于迪爾,季明麗,劉善平
(1.江蘇海事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2.南京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1;3.南京審計大學,江蘇 南京 211815)
人才培養(yǎng)要將立德放首位,青年大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2017 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發(fā)布,此后,高校思政教育的教改不斷展開。經過幾年的發(fā)展,思政課的改革和教研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是專業(yè)課特別是理工科專業(yè)課思政教學的改革,則只有少部分教師在嘗試?;诋斍皩I(yè)課程思政教育的現狀,深入強化“課程思政”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高校教師在“課程思政”的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思政課的改革和教研模式層出不窮。與之相比,專業(yè)課程思政教學的改革進展相對緩慢,只有部分學校和教師在進行嘗試。有的學校少數教師以立項方式進行單門課程思政教研,多數專業(yè)課教師一如既往“只教書不育人”的狀況明顯,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學仍舊存在“兩張皮”現象,思政課程“孤島”化現象依然嚴重。深入剖析,目前制約專業(yè)課程思政教改的因素主要有:
(1)頂層設計缺乏與之相適宜的激勵和考核機制。
(2)專業(yè)教師缺乏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或認識不足,特別是理工科教師,習慣性認為思政課程才是學生思想意識培養(yǎng)的途徑和手段,專業(yè)課只是知識傳授、技能訓練的載體,育人意識淡薄。
(3)專業(yè)教師德育教育能力不足。專業(yè)課教師中,大多數缺乏思政教育學科知識素養(yǎng),思政教育理論儲備不足,在日常教學中,他們側重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培訓,而往往會忽略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引領;部分教師未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整體把握、如何傳教、傳教什么,對于如何融入博大精深的道德文化的教學能力不足,甚至生搬硬套,使得思政教育手段單一、內容空洞、脫離實際,使學生心生抵觸情緒,效果不好。
(4)網絡時代拓展了學生獲取知識、各種信息的渠道,使學生容易受社會一些不良行為感染和誘導,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困境。
這些客觀存在的因素給高校課程思政教改帶來了不利的影響。當前,“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問題,因此,深化專業(yè)課程思政教改刻不容緩,需要不斷拓展研究寬度,拓寬研究思路,進一步推動理論研究和實踐推進的深入發(fā)展。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工科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包括靜力學、材料力學、常用機構、機械傳動、常用零件和連接等內容。該課程承上啟下,是后續(xù)專業(yè)課的基礎。學生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可以掌握機械設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對常用機械及零部件的結構、原理具有一定的認知和分析能力,使學生成為機械設備的設計、生產、使用、維護、管理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該課程的育人效果直接關系到未來裝備制造行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所以,開展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的路徑和實施方案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開展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在傳統(tǒng)的知識、技能目標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該課程所蘊含的思想內涵,在此基礎上提煉出育人目標,做到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引領價值觀同向同行。通過思政案例的引入,使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民族自豪感,報國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和職業(yè)素養(yǎng),使學生具備集體意識、大局意識、工匠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使學生養(yǎng)成遵紀守法、文明誠信的習慣,強化安全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在開展課程教學過程中,思政案例、思政元素要有機地融合到教學中,切忌生搬硬套。突兀、生硬的思政融入會導致內容銜接不自然,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影響課堂教學。案例的選擇和設計要與課程內容有較強的關聯性,并且貼合時代背景,使教學內容與思政內容有效的銜接。好的思政案例可以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認可度,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潤物細無聲”地提高學生的思政素養(yǎng),使思政教育入腦入心。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各部分內容思政案例設計如下。
在緒論部分,講解機械的發(fā)展簡史,包括世界機械發(fā)展簡史和我國機械發(fā)展簡史。從世界近現代機械發(fā)展歷程,包括“珍妮紡紗車”“瓦特蒸汽機”“工業(yè)技術革命”“貝爾電話機”“愛迪生白熾燈”等機械發(fā)展史上的典型事例,到世界現代機械發(fā)展成果“第一臺計算機誕生”“第一臺數控機床”“機器人誕生”等,使學生感受到科技的發(fā)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和促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講述我國古代機械發(fā)展,“張衡地動儀”中的巧妙設計,“記里鼓車”“木牛流馬”“指南車”等機械中的精密構造,使學生認識到我國是最早發(fā)展機械的國家之一,感受到我國古代機械發(fā)展的輝煌成就、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增強民族自豪感、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
講到機器和機構的概念時,通過引入實例內燃機(機器)是由多個機構(曲柄滑塊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組合而成,各部分協調運作,使化學能轉化成機械能,從而實現能量的轉換,引深到每個學生都是集體的一部分,各部分通力合作,才能使集體發(fā)揮價值,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意識。
靜力學部分的內容包括靜力學基本概念與公理、約束與約束反力、物體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圖、平面力系的合成與平衡等。
從靜力學基本概念“約束”中,使學生受到啟發(fā):做人做事也要遵守規(guī)定、受到約束,遵守規(guī)章制度,樹立規(guī)矩意識,并通過我國古代“曹操自刑”的故事,強調自我約束、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
從靜力學基本法則“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條直線上”,總結矛盾對立統(tǒng)一的哲學思想,矛盾的雙方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
從“平面任意力系向一點簡化”引出復雜事情簡單化的重要性,并通過“羅振宇演講: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啟發(f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最好路徑是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理清脈絡,抓住事物的本質,將難題逐一分解,才能獲得成功。
此部分內容包括機構的運動簡圖和自由度、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等。
在學習機構的運動簡圖時,啟發(fā)學生機構運動簡圖的繪制,就是忽略構件的具體復雜外形,用簡單的線條和符號表達其運動規(guī)律,進而將機構運動簡圖的繪制關聯到從具體到抽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哲學思維[5],引導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
在學習自由度的概念時,學生需要理解構件之間連接組成運動副后,引入約束,自由度減少,進而分析約束與自由的關系。構件只有受到約束,才能按照設計規(guī)律完成單一的規(guī)定的運動,從而使機器完成工作,實現其價值。約束是自由的前提,如果沒有約束,沒有國家法律,每個人可以為所欲為,那么社會也不會安定,人們也不能自由出行生活,所以,有約束才有自由。當前,一部分同學存在不要約束要自由的思想,違紀現象時有發(fā)生,通過闡釋約束與自由的關系,使學生具備法律意識、紀律意識,遵守校紀校規(guī)。
在學習機構的自由度時,解析構件與機構的關系:多個構件連接在一起組成機構以后,才能通過相互配合傳遞運動和力,即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只有在團隊協作中才能最大化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構件連接后失去部分自由度,實現了整個機構整體功能要求,關聯到集體利益永遠高于個人得失,個人要服從集體。引入中國女排精神,強調團隊協作和集體利益的重要性。
在平面連桿機構的學習中,從鉸鏈四桿機構通過不同演變,可以演化成多種多樣的機構,引申出靈活、變換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緊密圍繞學生的專業(yè)特點(港口與智能工程專業(yè)群),結合雙搖桿機構的應用實例門座式港口起重機,闡述港口在現代物流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入南京港口集團“全國勞動模范”沙夕蘭等事跡,使學生增強專業(yè)自信、責任意識、報國意識和工匠精神。
平面連桿機構中的“死點”位置具有兩面性,在內燃機中,死點位置是有害的,應當避免,而在飛機起落架中,死點位置是有利的,應當加以利用,通過學習死點位置的危害和應用,引導學生了解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要正確地看待事物的兩面性,正確分析事物的利與弊,全面分析問題,特別是正確地面對挫折失敗,激發(fā)陽光正能量。
學習齒輪傳動時,通過列舉中國古代指南車、記里鼓車、水轉連磨、水運儀象臺中齒輪傳動的應用,使學生敬佩中國古人的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通過在齒輪系中各個齒輪各司其職、分工合作,使學生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意識。學習齒輪失效形式疲勞折斷時,輪齒在周期變化的彎曲應力作用下,齒根部分存在應力集中,當應力值超過材料的彎曲疲勞極限時,齒根處產生疲勞裂紋,裂紋逐漸擴展,致使輪齒整體折斷,這正是體現了量變產生質變的哲學原理。提醒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如此,“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使學生注重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也要防微杜漸、杜絕一絲一毫的懈怠。通過學生解決具體的齒輪尺寸計算和齒輪失效形式分析等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學習帶傳動時,通過西漢時期手搖紡車、元代時期水運大紡車中的帶傳動,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講解帶傳動中設置多根皮帶的優(yōu)勢,使學生認同合作力量大、齊心協力才能成功的道理,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通過講解皮帶柔性傳動,減震性和抗沖擊性好,使學生認識到機械傳動不僅有剛性傳動,柔性傳動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使學生認同在生活中做到剛柔并濟,做人做事不能沖動,而是要講究和諧、柔和之美。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還可以挖掘很多思政元素,作為專業(yè)課教師,要注重平時的專業(yè)知識積累和思政知識擴充,才能更好地將專業(yè)知識和思政元素有效融合,實現全方位思政育人。思政教學工作需要持續(xù)探索、不斷完善,還需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進行思政案例匯編、開展思政教學效果評價等。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使用多種教學方法,靈活地進行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實現“三全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