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萌萌 林小仙 王東亮
秋季往往是人體最適宜平補的時候,科學地攝取營養(yǎng)和調(diào)整飲食,既可補充夏季的消耗,也可為寒冷的冬天做準備。按照氣候?qū)W劃分季節(jié)的標準,連續(xù)5天日平均氣溫低于22℃才算進入秋季,以此標準看,立秋并未進入秋季,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正式入秋的時間要晚于立秋一兩個月,而每年三伏天的末伏也在立秋之后。所以,真正意義的秋天其實是從白露到霜降,即空氣中的水分遇冷凝結成水珠再到凝結成霜。為此,本文總結了秋季的節(jié)氣飲食方法,并為大家推薦了一些適合秋季的食譜。
一、秋季各節(jié)氣飲食原則
1.白露?!鞍茁肚锓忠梗灰估湟灰埂?。白露時節(jié),天氣轉(zhuǎn)涼,陰氣漸重,露凝而白,氣候開始干燥。白露節(jié)氣的飲食原則如下:
(1)收白露水。露以秋季為佳,《本草綱目》稱秋露多時,可以用盤收取,煎煮使之稠如怡,可使人延年益壽。據(jù)說,百草頭上的秋露在未干時收取,可以治愈百疾,止消渴,怡心美顏。晉代、唐代一般多用清露來潤洗眼睛,還用錦彩制成繡囊,名為眼明囊、承露囊,將其作為互贈的禮物。
(2)釀白露酒。江浙一帶有釀酒的習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谷物釀成,溫中含熱,略帶甜味,故稱為“白露米酒”。
(3)喝白露茶。白露時節(jié)的茶樹經(jīng)過夏季的酷熱,此時正是生長的最佳季節(jié),有一種獨特甘醇的清香味。
(4)各色蔬果正當時。白露時節(jié)的龍眼個大、味甜,有益氣補脾、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胃、強腎陰的功效。秋梨、蘋果、香蕉等應季水果皆能清熱降火、潤肺去燥,且果肉細嫩,入口鮮甜。這時的鰻魚最為肥美,是品嘗的最佳時節(jié)。
(5)食“十樣白”。浙江溫州等地的人們在白露日食“十樣白”,即用白茅根、白山藥、白術等十種名稱里帶“白”字的草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可以滋補身體,養(yǎng)陰潤肺,緩解關節(jié)炎。
(6)喝“四白露”?!八陌茁丁笔侵赣眯尤?、百合、梨和牛奶四種白色潤肺食材制作的飲品,具有潤肺降燥、清熱祛濕、消痘美容等功效,特別符合白露時節(jié)側(cè)重溫潤、補腎益肺的養(yǎng)生之道。不過睡前要少喝“四白露”,因為雪梨的利尿作用會導致頻繁起夜;脾胃虛寒的人也要少喝“四白露”,因為雪梨偏寒,吃多了容易損傷脾胃。
(7)以平補為主。避免大魚大肉等油膩之物,過度生冷、海鮮、辛辣之物也應避免。白露之后不能再像夏天一樣隨意吃西瓜和冷飲,因為天氣已經(jīng)慢慢轉(zhuǎn)涼,如果再吃這些,很容易造成感冒和消化不良。
2.秋分。秋分時,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降雨量減少,氣候更加干燥。秋分節(jié)氣的飲食原則如下:
(1)預防秋燥。白露的“燥”是“溫燥”,秋分的“燥”則是“涼燥”,飲食宜“減辛增酸”,少吃蔥、姜、韭菜等辛辣食物,多吃一些秋梨、葡萄、醋等酸味食物,可以生津潤燥。晨起可以煮一些滋潤的粥類,選擇枸杞、百合、山藥、茯苓等容易消化的滋補食物,尤其是脾胃虛寒者。
(2)喝蜂蜜水?!俺}水,晚晚蜜湯”,蜜湯即指蜂蜜水,秋天經(jīng)常飲用蜂蜜水可以有效防止秋燥對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yǎng)心的作用。
(3)多食“三瓜三蔬”?!叭先摺睂τ谇锛具M補有著重要意義,“三蔬”即排毒去火的萵筍、預防感冒的菜花以及輔助降壓的芹菜,“三瓜”即護心降脂的冬瓜、消化降血的苦瓜以及保護心血管的絲瓜。
(4)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生莧菜,又稱“秋碧蒿”,嫩綠色,巴掌大小,可與魚片煮制成“秋湯”。民間有“秋湯灌腸,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的說法,表達了人們對家宅安寧、身體健康的祈求。
另外,秋分是蟹肉最肥美、最滋補的時候。芋頭也是秋分的應季產(chǎn)物,香軟、易消化,營養(yǎng)價值高,可以做主食,也可以做菜、做餅。菱角、荷藕和茭白在南方地區(qū)也已開始采收。
3.寒露。寒露是一年中氣溫度降得比較快的一段時間。古人把“露”作為天氣變冷的表征,與白露相比,寒露氣溫更低,將要結冰。寒露節(jié)氣的飲食原則如下:
(1)多吃養(yǎng)肺潤腸食物。寒露前后開始,天氣少雨多風,趨于干燥,人體缺少水分,此時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食養(yǎng)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的基礎上,根據(jù)個人的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銀耳、蘿卜、番茄、蓮藕、百合、沙參,既補脾胃,又養(yǎng)肺潤腸,防治咽干口燥等癥。
(2)吃茭白。茭白可食用部分是其嫩莖基部,嫩、糯,纖維少,蒸、炒、燉均宜,是寒露時節(jié)的蔬菜佳品,尤其是在江南地區(qū)。
(3)吃母蟹。“九月團臍,十月尖”,寒露時節(jié),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jié),但要注意不宜多吃。
(4)品菊花茶。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風清熱、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寒露之后,菊花普遍采收,產(chǎn)于安徽亳州的亳菊、滁州的滁菊、河南焦作的懷菊、四川中江的川菊、浙江桐鄉(xiāng)的杭菊等都有很高的藥效。
(5)喝菊花酒。菊花酒在南方又叫“長壽酒”,用菊花、糯米、酒曲釀制而成,味道甘美清涼,具有消除憂愁、延年益壽的功效。
(6)吃花糕。九九登高,少不了吃花糕,因“糕”與“高”諧音,故應節(jié)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升”?;ǜ庵饕小安诨ǜ狻薄凹毣ǜ狻焙汀敖疱X花糕”。
另外,寒露時節(jié)要盡量少吃或不吃含鹽量較高的食物,如咸菜、醬菜、咸筍干、咸肉等咸食;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蔥、蒜類,因過食辛辣易傷人體津液;也不宜多喝含氣飲料,包括汽水、啤酒等。
4.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天氣漸冷,開始有霜,也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jié)。由于溫度驟降,空氣中的水分都凝結出來,干燥的情況會加劇。而“肺為嬌臟”,喜好濕潤的環(huán)境,易被“燥邪”所傷,因此要多吃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以平緩地過渡到冬季。霜降節(jié)氣的飲食原則如下:
(1)適度增補。飲食調(diào)養(yǎng)宜平補,注意健脾養(yǎng)胃、調(diào)補肝腎,可多吃玉米、蘿卜、南瓜、冬瓜、銀耳、蓮藕、百合、蜂蜜、牛肉、雞肉等。新鴨到秋季肉質(zhì)壯嫩肥美,且鴨肉性寒涼,特別適合體熱上火者食用。水果可多食梨、柚子、甘蔗、柑橘、柿子等,其中柿子被贊譽為“霜降第一補品”,有御寒保暖、補筋骨的作用。福建地區(qū)有“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的民諺,其他地區(qū)也有霜降吃柿子不會凍裂嘴唇的說法。柿子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皮薄易剝、肉鮮味美,營養(yǎng)價值極高。
(2)預防病災吃蘿卜。“處暑高梁,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卜”是山東的習俗,作為秋冬時節(jié)飯桌上的常見菜,秋后的蘿卜營養(yǎng)價值高,滋補功效可比人參。山東人霜降這天必吃蘿卜,認為這樣能夠預防病災。
(3)健脾暖胃喝紅糖?!俺}水,晚晚糖蜜”是中醫(yī)里的潤燥良方,紅糖水富含鈣、鐵、鋅等多種礦物質(zhì),多喝可以健脾暖胃。俗話說“霜降到,甘蔗俏”,把甘蔗榨汁熬制成紅糖,不僅可以滋陰潤燥,還能有效保養(yǎng)體內(nèi)陰氣,若搭配山楂、枸杞、洋姜等食材一起飲用,養(yǎng)生效果更好。
二、秋季食譜推薦
1.粥類。(1)紅豆米粥。做法:紅豆和50克大米煮粥。功效:補血養(yǎng)胃,祛濕補心。(2)二米粥。做法:15克薏米和50克大米煮粥,每天早晚喝一碗。功效:健脾養(yǎng)胃,增加食欲。(3)黃芪粥。原料:黃芪30克、大米50-100克。做法:事先將黃芪片用清水泡一晚上,然后放米同煮,食用時將黃芪去掉即可。功效:祛濕補氣,緩解氣虛。(4)龍眼肉粥。原料:龍眼肉15克、紅棗15克、粳米100克。做法:將粳米、龍眼肉、紅棗放入清水中,大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熬30分鐘,米宜熟爛,加適量白糖。每日早晚各熱服1次,不宜過量。功效: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5)人參粥。原料:人參5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許。做法:將人參擇凈,切為薄片,用冷水浸半小時,水煎取汁,共煎兩次,兩液合并,分為兩份,每取一份同大米煮粥,待熟時調(diào)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功效:補脾益肺,生津,安神。
2.茶類。(1)甘麥大棗茶。原料:甘草10克、浮小麥30克、大棗10枚。做法:將甘草、浮小麥研成粗末,紅棗去核,一同放入保溫杯中,沖入沸水,加蓋燜10分鐘左右,代茶飲(大棗可嚼食)。也可將三味食材加水煎煮后,取湯液300毫升,一日內(nèi)分2-3次服完。功效:養(yǎng)陰除煩,寧心安神。(2)烏梅生姜茶。原料:烏梅1個(去核)、生姜2片、紅糖適量。做法:將烏梅去核,烏梅肉洗凈切碎,生姜洗凈切絲,同紅糖一起放入保溫杯中,沸水沖泡半小時即可。功效:養(yǎng)陰生津,暖胃健脾。(3)桔梗蜂蜜茶。原料:桔梗10克、蜂蜜適量。做法:將桔梗放入茶杯中,加入蜂蜜,沖入沸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即可飲用。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止咳。
3.甜品菜。(1)蜜三果——魯菜中的著名甜品菜。原料:紅果(山楂)、栗子、銀杏(白果)各250克,白糖100克、桂花醬3克、蜂蜜30克、香油50毫升。做法:將紅果洗凈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漫過,中火燒沸煮至五成熟撈出,去核并剝?nèi)ネ馄?;栗子取栗仁,溫水洗凈;銀杏取內(nèi)里白果仁,放盆內(nèi)加入開水及堿粉,炊帚刷去薄皮,洗凈,在沸水內(nèi)煮2分鐘撈出,去凈苦味,撈出控凈水分。將栗子、銀杏放入盆內(nèi)加水,放入籠屜內(nèi)蒸約20分鐘熟透取出,將水潷去。炒勺內(nèi)放入香油,加入少量白糖,在火上加熱炒至淺紅色時,加水250毫升及白糖、紅果、栗子、白果煮沸,移至小火上,待糖汁濃稠時,加入桂花醬、蜂蜜,再淋上少量香油調(diào)勻即可。特點:色澤紅白鮮艷光亮,味道甜酸香濃適口。功效:富營養(yǎng),助消化。(2)詩禮銀杏。原料:帶殼白果750克、豬油50克、白糖250克、桂花醬2.5克、蜂蜜50克。做法:白果去殼,堿水泡去外皮,入鍋中用沸水稍焯去掉苦味,在鍋中煮酥取出。炒鍋下豬油,加白糖炒成銀紅色,再加入清水、白糖、蜂蜜、桂花醬調(diào)勻,倒入白果,慢慢(指烹調(diào)時用微火使湯汁變濃或耗干),收汁至濃,少淋豬油。成品盛入淺湯盤中即可。特色:成品清香甜美,柔韌筋道,兼可解酒止咳。(3)紫蘇梅。原料:青梅、紫蘇葉,鹽、糖適量。做法:青梅洗凈,加鹽浸漬,至梅子軟化,期間應將梅子上下層互換,使鹽分浸漬均勻。梅子撈出,以流水漂后,日曬至約七分干。取紫蘇葉鋪入容器中,然后以一層梅子一層糖的方式放入,數(shù)日后糖已溶化,將糖水倒掉以去掉梅子的澀味,再續(xù)加糖入容器中,繼續(xù)放置,并續(xù)加糖。但后續(xù)無需將糖液倒掉,至糖全數(shù)加完,發(fā)酵十數(shù)日即成,味道酸酸甜甜。功效:健脾開胃,助消化。
作者簡介:琚萌萌(1996-),女,漢族,研究方向為滋補品歷史文化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