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新杰
(江蘇龍騰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宜興分公司,江蘇 無錫 214200)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對于地下空間的開發(fā)與利用不斷提高,基坑工程的規(guī)模也在不斷朝向更大、更深發(fā)展[1]?;庸こ坛3霈F在城市建(構)筑物密集區(qū),而地鐵作為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更是穿梭于城市內各個區(qū)域,這就使得擬建基坑工程在既有地鐵區(qū)間隧道周邊施工的現象時有發(fā)生,而基坑開挖時勢必改變土體應力平衡,對周邊地鐵隧道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因此,控制基坑開挖對地鐵的影響,并制定相關保護措施,對地鐵的安全運營以及基坑的正常施工十分重要。
數值模擬分析計算作為一種隨著計算機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且逐漸成熟的分析方法,現已被廣泛應用于基坑工程開挖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研究中[2-5]。佘格格[6]研究了深基坑開挖對鄰近地鐵線路的影響,分析了地表變形規(guī)律,確定了地鐵軌道的最大沉降值;胡健等[7]開展了基坑開挖對周邊高速公路變形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基坑開挖對高速公路坡腳變形的影響可以忽略。
以常州市青果巷一處實際基坑工程為背景,借助PLAXIS 3D有限元分析軟件,研究該基坑工程開挖對鄰近既有地鐵區(qū)間隧道的影響,并根據實際工程特點,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
某基坑工程位于常州市青果巷,基坑開挖深度約為-10.5m,開挖面積約為3300m2,基坑北側靠近史良故居,最近距離為4.6m,東側距離地鐵隧道最近約13m,地鐵隧道頂部埋深約為16m,隧道直徑為6.2m,兩條地鐵隧道線的中心距離為14m。
基坑圍護結構形式采用鉆孔灌注樁作為支擋結構,外側布置三軸攪拌樁作為止水帷幕,隔斷淺部承壓含水層,同時基坑內部設置一道水平混凝土支撐。淺部卸土1.5m,采用直立250mm厚混凝土擋墻支擋,圍護結構選用鉆孔灌注樁,樁徑900mm,樁間距1100mm。止水帷幕采用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樁徑850mm,間距1200mm,樁長18.2m。冠梁尺寸0.8m×1.2m,內支撐尺寸0.8m×1.0m。調查期間,穩(wěn)定地下水水位約為-2.9m。
在實際設計中基坑工程經常被簡化為平面應變問題,但實際上基坑開挖是一個典型的空間問題。故借助巖土工程分析軟件PLAXIS 3D,采用小應變土體硬化模型對基坑工程進行三維建模,土體參數按照現有相關研究選取[8]。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模型邊界效應[9],將模型尺寸設定為300m×300m×50m;圍護樁厚度等效為1m,彈性模量為33.5×106MPa;地鐵隧道厚度為0.35m,彈性模量為34.5×106MPa;冠梁及內支撐的彈性模量均為3×107MPa。有限元模型通過網格劃分共生成120682 個單元和182509 個節(jié)點。建立的三維有限元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三維計算模型
此外,本次計算步驟按照實際施工工藝進行設置,具體包括11個步驟。
步驟1:計算初始地應力,該計算步采用K0過程生成;
步驟2:位移清零,以消除生成地應力時產生的初始位移,并模擬地鐵施工;
步驟3:模擬基坑圍護結構施工,同步激活板單元正、負界面,同時由于實際條件下,地鐵區(qū)間隧道早已建成,此時地應力處于平衡狀態(tài),因此應再次進行位移清零,消除施工地鐵隧道時產生的附加位移;
步驟4:坑內降水至2.4m標高,施工臨時擋墻;
步驟5:基坑開挖至2.9m標高;
步驟6:模擬基坑冠梁及支撐結構施工,支撐標高為2.9m;
步驟7:再次進行坑內降水至-6m標高,底部土體水力條件設置為內插;
步驟8:開挖至基坑坑底,即-5.35m標高;
步驟9:模擬地下室底板施工;
步驟10:繼續(xù)向上施工地下室樓板及結構柱;
步驟11:拆撐。
圖2給出了在步驟8時,地鐵隧道結構豎向和水平位移云圖,此時地鐵隧道結構位移值達到最大??梢钥闯?,隧道左、右線的變形趨勢相似:在垂直方向上,主要是隆起,在水平方向上,主要是朝向基坑方向的變形。當基坑開挖到坑底時,隧道左線的最大豎向隆起為2.2mm,最大水平位移約3mm,右線的變形比左線的變形小,右線的最大豎向隆起為1.1mm,最大水平位移約1.5mm。顯然,基坑開挖對隧道水平變形的影響比垂直變形更明顯。左線的變形大于右線的變形,說明影響程度與基坑距離有關。此外,從圖2中還可以得出,隧道的變形與隧道相對于基坑部位的位置有關,即地鐵隧道的最大變形發(fā)生在基坑中部附近,沿隧道長度方向離基坑越遠,變形越小。
圖2 步驟8時地鐵隧道結構位移云圖
根據有限元計算結果,經分析計算,基坑施工主要步驟下地鐵隧道位移、最大徑向收斂和最小曲率半徑結果匯總情況見表1。基坑施工引起的隧道結構附加隆沉量和水平位移量均小于10mm,滿足規(guī)范變形控制要求[10],隧道結構局部變形最小曲率半徑5×106m,大于15000m?;邮┕︵徑罔F隧道的影響在安全可控的范圍內,本次基坑支護方案及施工工藝是合理有效的。
表1 地鐵隧道變形結果匯總
為減小基坑開挖對鄰近地鐵區(qū)間隧道的影響,保證隧道結構的安全性,根據實際情況,給出下列相關保護措施建議:
(1)施工中應注意灌注樁、攪拌樁及高壓旋噴樁施工對地鐵隧道結構的影響,必要時應控制施工速度。嚴格按照設計工序,先完成攪拌樁封閉,再施工灌注樁,最后施工旋噴樁。在攪拌樁和旋噴樁施工期間,監(jiān)測頻率應加密至1次/d。
(2)建議基坑按照分層、分段、分塊、對稱、平衡、限時的方法確定開挖順序,先開挖遠隧道側,并在近隧道側10m范圍內預留土,以減小對地鐵隧道的影響。
(3)基坑開挖范圍內涉及粉土和粉砂層中的微承壓水。施工前應進行抽水試驗,確保止水帷幕有效性后方可開挖。土方施工過程中,要確?;觾韧馀潘倪B續(xù)運行,降水井按需降水。坑外場地沿基坑開挖設置環(huán)繞閉合的明溝排水系統(tǒng),施工期間應加強坑外水文井觀測,確保止水帷幕有效性。
基于小應變土體硬化模型,借助PLAXIS 3D 有限元分析軟件,對深基坑開挖引起的鄰近既有地鐵區(qū)間隧道的變形展開研究,并制定系列保護措施建議,得到以下結論:
(1)地鐵區(qū)間隧道受基坑影響的程度與其距基坑的距離有關,靠近基坑的地鐵線路位移要大于遠離基坑的地鐵線路位移,水平位移值大于豎向位移值,且沿著隧道長度方向,位移值向兩端逐漸減?。坏罔F隧道最大變形發(fā)生在基坑中部附近。
(2)從隧道位移量、最小曲率半徑多角度分析,基坑施工對鄰近地鐵隧道的影響均在安全可控的范圍內,認為采取的支護方式及施工工藝是合理有效的。
(3)為了進一步保證地鐵區(qū)間隧道的安全性,從各類支護樁施工、基坑開挖方式及預降水角度提出進一步的保護措施建議,相關建議可應用于其他類似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