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娥 彭海燕
【摘 要】“詩教”歷史悠久,《禮記·經解》:“入其國,其教可知也,溫柔敦厚者,詩教也?!薄霸娊獭苯o人以豐富、厚重、多樣的生命陶冶,對于師范生健全人格、詩性空間的延伸與拓展,意義深遠?!霸娊獭狈袭斀裾Z文教育改革發(fā)展的理念,教師采取“詩教”方式對學生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既培養(yǎng)師生的“詩心”,又提升師生“詩教”素養(yǎng)。尤其是在“雙減”背景下,“詩教”為師范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完善起到積極的作用。傳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加強指導、立足教材、師生共讀,“詩教”讓教育更詩意。
【關鍵詞】“詩教”;“雙減”;素養(yǎng);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10—236—03
“教師對學生承擔著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塑造正確人生觀的職責。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人?!薄霸娊獭睔v史悠久,淵源深遠。詩教給人以豐富、厚重、多樣的生命陶冶,對于師范生健全人格、詩性空間的延伸與拓展,意義深遠。因此教師采取“詩教”方式對學生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為師范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完善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何為“詩教”素養(yǎng)
“詩教”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經解》:“入其國,其教可知也,溫柔敦厚者,詩教也?!贬槍Α霸娊獭彼仞B(yǎng)這一概念,從對詩教詞義的考證,到詩教的歷史形成,以及對詩教觀、詩教功能與詩教性質的討論,都有不少的成果,它們都全面而系統(tǒng)地呈現出傳統(tǒng)詩教作為中華民族獨有的教育形式、政治形態(tài)以及生活方式的存在,這對于系統(tǒng)地研究詩教的當代價值具有直接的借鑒意義。
“詩教”素養(yǎng)形成以詩來育人和教化人的能力,對于未來的教師——師范學生來說,就是用詩來進行教育和美化人的心靈、升華人的情感、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品質,使所受教育的人能夠成長為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植根于經典詩歌中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基因與深厚的文明基因,通過“以詩為教”的“詩教”得以綿延、傳承與發(fā)展,創(chuàng)立了獨一無二的中國式詩性生活,使中國人擁有了對自然宇宙、社會人生天然的詩意情趣和風骨氣節(jié)。毫不夸張地說,“詩教”在涵養(yǎng)民族性格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詩教所蘊含的中華文明基因直接打造了中華民族的傲骨和完美人格。
與其他任何一種教育形式相比,詩教以其所獨有的廣泛性、普及性與豐富性,占據著對中華民族人格影響的制高點。不僅如此,歷經時代的變遷,詩教逐步演化,最終以詩意的教育呈現在世人眼前,并成為涵養(yǎng)人格,提升人文素質的重要方式,其獨特的現代價值逐步被當下教育所重新審視。詩教給人以豐富、厚重、多樣的生命陶冶,對于師范生健全人格、詩性空間的延伸與拓展,意義深遠。因此教師采取“詩教”方式對學生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為師范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完善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詩教”讓教育更詩意
(一)陶冶情操
蘇軾說“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聶耳說“文以載道,詩以言志”。由此看來,“詩教”之所以能夠陶冶人的情操,這是因為詩不僅是一種文字符號和文學題材,更是一幅畫、一種精神、一種情感體現。因此,“詩教”能夠給學生提供一種美的感受,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霸娊獭敝械拿腊硕鄠€方面,既有語言美和結構美,更有形象美和意境美。在“詩教”過程中,學生欣賞詩、感悟詩,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受到詩中蘊涵的思想品格的陶冶。
(二)豐富情感
詩歌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是詩人情感的寄托,是詩人內心的外化表現。在“詩教”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適當的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深入領悟詩中的情感。詩的主題有很多,主題不同表現的情感就有所不同。優(yōu)秀詩歌作品,創(chuàng)立了獨一無二的中國式詩性生活,使中國人擁有了對自然宇宙、社會人生天然的詩意情趣和風骨氣節(jié)。因此,在“詩教”過程中,不同主題的詩,能夠讓學生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豐富情感的目的。師生通過“以詩為教”得以綿延、傳承與發(fā)展。
(三)促進寫作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詩也是一樣的道理。詩歌內容能給學生提供寫作素材,促進學生的寫作?!霸娊獭贝龠M寫作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詩詞能夠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詩詞是中華文化的薈萃所在,這些內容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廣泛引用,能夠給學生的作文增加顏色;二是詩教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立意”。在“詩教”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詩歌展開分析和思考,學生在學習思考的過程中就能夠發(fā)散思維,提升理解能力。學生用心品讀詩詞,體會詩中蘊含的深層意義,領悟其意境和情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更準確地把握主旨;三是詩教還能夠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詩歌中沉淀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傳承了詩中蘊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同時還學到了寫作的技巧,例如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起、承、轉、合”,能夠讓學生的寫作更有層次性。
(四)傳承文化
“文化要傳承,詩教應先行?!痹娊踢€起到傳承文化的作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當今世界,經濟、文化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也就代表著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痹姷膭?chuàng)作離不開時代背景,因此詩就是歷史的縮影,是文化的象征。“詩教”的過程也就是傳承文化的過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不同時期的詩有著不同的特點,其反映的文化也是不同的,“詩教”以傳承文化、守正創(chuàng)新、賦能發(fā)展為目標,“詩教”過程舉辦各種各樣的詩詞類活動,以詩詞為主線,融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民間文化、民風民俗,這些內容的結合,能夠擴大文化的影響力,從而達到傳承文化的作用。
(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詩教”符合當前“立德樹人”的教育主題和文化自信,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時代需求,是促進師范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教育手段。一是“詩教”能夠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從而培養(yǎng)學生廣闊的胸懷、崇高的理想、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二是“詩教”不僅促進學生智育的發(fā)展,特別是抽象思維的發(fā)展,而且能增強語言概括能力,提升表達能力;三是詩教還有利于促進學生的體育發(fā)展,幫助學生形成“內提素質,外塑形象”的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四是詩教還能夠促進學生的美育發(fā)展,詩歌中蘊含的“美”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志趣;五是詩教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勞動教育,許多詩詞中都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和勞動的場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體會到勞動的辛苦和勞動的價值意義,從而指導學生去勞動,去更好地生活。
三、提升師范生“詩教”素養(yǎng)的對策
(一)傳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
在進行詩教的過程中,密切關注優(yōu)秀作品體現的思想人文情懷,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詩中蘊涵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并且結合新時代教育背景,對“詩教”進行傳承與創(chuàng)新。因此在詩教中要傳承的是詩中的人文價值和精神內涵。創(chuàng)新是要針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
(二)呼喚語文課的“詩教”回歸
“詩教”是語文課的一項重點內容,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該重視“詩教”的地位。呼喚語文課的“詩教”回歸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其一是要注重在誦讀中體會感悟。語文學習的根本在于一個“讀”字。在詩教中首先要展開科學的“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想象、在讀中理解。讀出課文的內涵,讀出課文的韻味。其二是要培養(yǎng)學生詩歌仿寫、改寫、創(chuàng)作的能力。學生在對詩歌鑒賞的過程中,會產生情感,教師要重視學生情感產生的過程,引導學生將內心所思所想轉化為文字,從而鼓勵學生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
(三)整合圓融,開展“詩教”
1.拉近師生與詩文之間的距離
在“詩教”過程中立足于教材拉近師生與詩文之間的距離,這就需要在詩教過程中增強詩文的形象感受,使師生形成立體性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古詩文時,通過誦讀、賞讀、展演等多種方式方法,增強學生的形象感受,為學生創(chuàng)設視聽一體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聽到古詩文的聲音,看到古詩文所描繪的畫面,讓學生能夠真正地走進古詩文當中去。通過立體化的教學,展現活靈活現的場景,教師和學生與古詩文之間的距離就有效縮短了。
2.提高教師的“詩教”能力
從教師這一角度來說,要貫徹“終身學習”這一職業(yè)發(fā)展理念,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扎實自身的學識,從而提升自身的“詩教”能力;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學校可以開展關于“詩教”能力提升的相關培訓活動,帶動教師參與其中,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讓教師的“詩教”能力得到提升。另外,學校也可以組織“詩教”為主題的相關教學研討活動,讓教師在實踐活動中提升“詩教”能力。
3.靈活安排教學
靈活安排古詩詞教學可以采用“五段教學法”。在第一階段預備環(huán)節(jié),要做好備課工作,備課工作包含多個方面的內容:備教材、備學情、備目標、備過程等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第二階段是提示,這里要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要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初步了解。第三階段是聯(lián)想,這一階段要促進學生的參與,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展開想象。第四階段是總結,對所教學的內容進行小結。最后一階段是應用,要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技能。在詩教中,除了這一教學法,還可以采用其他多種方式,這就需要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雙重智慧。
4.師生共讀,加強指導
師生共讀古詩詞,不僅能夠提升詩教的效果,還能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師生共讀首先要創(chuàng)建良好的師生共讀古詩詞的氛圍,要強調共讀中的師生互動交流,加強溝通。在師生共讀中,教師還應該注重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能,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感受到詩詞的魅力。在師生共讀中,教師的指導可以針對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其二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古詩詞的習慣。從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入手,教師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既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文,也能促進詩教的實效性提升。
5.培養(yǎng)師范生的“詩心”
以“詩”的方式來教詩,在詩教中去體會作者關于愛國、關于理想、關于節(jié)操的追求;在感受詩歌意象、體味詩人情感、咀嚼詩歌語言中享受審美的愉悅,豐富情感,涵養(yǎng)心靈,完善人格,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因此,培養(yǎng)師范生的“詩心”,要讓學生對古詩文學習產生興趣,要讓學生從心底里喜愛古詩文。另外,還要培養(yǎng)師范生堅持閱讀詩詞,堅持創(chuàng)作詩詞的興趣和習慣,持續(xù)學習,不斷積累,讓示范學生成為內外兼修、學識豐富的人。
6.傳承經典,篤行致遠
開展多彩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詩教”素養(yǎng)。開展“紅色基因,育時代新人”“紅色誦讀,傳承經典”等系列活動,提高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家國情懷。以“誦讀中華經典,營造書香校園”等系列活動為契機,更好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經典文化。師范院??梢砸詫W院為單位,在學院開展詩詞相關的活動,帶動學生參與其中,促進“全民詩教”。另外,也要鼓勵學生參加校外舉辦的其他各級各類詩歌類比賽,讓學生“走出去”,從而達到傳承經典,篤行致遠的效果。
總而言之,“詩教”順應了雙減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新時代的今天應該受到學校教育的重視。師范院校通過多種途徑提升示范生的“詩教”素養(yǎng),能夠為師范生今后的職業(yè)生涯產生積極作用,能夠讓師范生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從而為祖國的教育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孔子.禮記·經解[M].北京:中華書局,1979.
[2]左丘明.春秋左傳集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3]林娥.中國古代文學中的鄉(xiāng)國情懷研究[J].青年文學家,2021(23).
[4]管婷婷.詩教圖景下高校德育模式的建構與實踐[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
[5]劉潔.古典詩詞誦讀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J].社科縱橫,2020(7).
[6]吳河江.詩教與兒童精神成長[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 2019.
★通訊作者:彭海燕
基金項目:本文系茂名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課題《詩教視域下師范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研究》(課題編號:mjy2021129);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2年度課題(高等教育專項)《傳統(tǒng)文化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現狀、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2022GXJK647);茂名市茂南區(qū)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2022年度項目《教師專業(yè)成長策略研究——以茂南區(qū)為例》(項目編號:2022MN01)。
作者簡介:林娥(1974—),女,廣東高州人,廣東茂名幼兒師范??茖W校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彭海燕(1975—),女,廣東信宜人,碩士,廣東茂名幼兒師范??茖W校文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