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主持人:上海市徐匯區(qū)教育學院 張魯川
·主持人語·
班級是什么?班級存在的意義是什么?班級對學生發(fā)展的價值是什么?這些是班主任積極回應新時代育人要求必須重新審視和深入研究的重要問題。教育社會學認為,班級是一個微型社會。班級可以發(fā)展學生的社會性,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班級是以共同的學習活動和直接的人際交往為特征的社會心理共同體。班級生活是學生最直接的生活,對學生的影響是自發(fā)生成的。從這個意義上看,班級作為一種公共生活場域,是學生學會共同生活的公共場域。學生在真實的班級生活中體悟公共精神、學會民主公平地處理各種問題、正確對待認識個體和群體的關系,成長為內心豐盈的人。所以說,班級是個物理空間,更是一個滋養(yǎng)學生終身成長的精神家園。由“班級管理”“班級建設”到“班級教育”,從“工具性視域”到“本體論視域”,班級獨特的本體育人價值需要一線班主任重點關注。
基于新時代育人要求,從一線班主任的帶班育人實踐出發(fā),班主任有必要重新認識班級,發(fā)現班級存在的意義和班級獨特的育人價值,培養(yǎng)適應新時代發(fā)展要求的身心健康的人。本期專題通過對班級本體性價值的探索,分析班級作為公共生活場域的教育意義,從班級活動組織、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班級制度建設等方面呈現一線班主任的思考和實踐,期望能給廣大班主任一些工作上的啟發(fā)和認識上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