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訓喜
與金華相識源于他在湖南省懷化市水利局局長任上,那時只知道他是工作狂,為水利的事敢于豁出命去,但不知道他曾寫過詩,還藏著一個詩人夢。這兩年我兼任水利作協(xié)主席,才注意到金華的詩歌創(chuàng)作,眼前不覺一亮,心里也感慨萬千。打電話給他,他說退居二線了,可以重新拾筆寫些東西。正如他說的:“心底的文學夢從未泯滅,再忙也一直在偷偷地讀詩,偶爾還偷偷地寫詩。”金華對詩歌自有他的看法,對創(chuàng)作也有自我追求。他袒露自己讀詩寫詩三原則:一是說人話,要讓更多的人讀得懂,要讓讀者知道你想說什么;二是動真情,他反感有些詩人的造作,更反感現實中“從炊煙里走出要斷炊煙”的人;三是要有詩意,努力寫得有韻味和畫面感。說實話,我與金華對詩歌的認識、鑒賞和創(chuàng)作并不完全一致,創(chuàng)作風格也有所不同,但我們內心都有一份對詩歌的摯愛,正是這份愛把我們緊緊聯(lián)結在一起,讓我們可以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也能夠相互砥礪、切磋提高。
詩人的愛深深根植于他的時代情懷。金華經歷過童年和少年的生活艱辛,改革開放后幸運地成為“天之驕子”,參與過新時代的偉大變革,對祖國、對人民、對腳下的土地始終懷有深沉而繾綣的愛戀。他把這種愛傾訴在筆端、在詩歌里。在《擁抱深藍》里,他歌頌中國航天事業(yè),“這片深藍, 是一個天大的棋盤/田野的蔥郁/工廠流水線的藍領/大學城科學院的弧光/決策和設計者的藍筆和藍皮書/直至軍營的墨綠/都揉進了這航天服的底色/繪就這萬物逢春的時代長卷/于是, 我深愛著這片航天藍”。 詩人巧妙地運用棋盤這一比喻,把田野、工廠、大學城、科學院、軍營等等都熔鑄在一起,鋪就了航天藍的底色,寄予了對祖國綜合實力的贊美。在《來自南國的歡迎》一詩中,詩人另辟蹊徑,為北京冬奧會送上最美好的祝福?!氨本┒瑠W會/我們以中國南方的方式歡迎您/讓南水北調送您一江碧水/讓喜鵲銜枝送您一朵梅一個春天”, 立意巧妙又自然貼切,一位南方詩人對北京冬奧會的歡迎之情躍然紙上。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金華在脫貧攻堅方面創(chuàng)作的詩歌數量占比大,比如組詩《朝花夕拾》《武陵山的梅子熟了》《續(xù)寫山鄉(xiāng)巨變新篇》《山區(qū)的花兒開了》等,每組詩都有獨特的視角、精細的表達,匯聚在一起,全方位展現了新時代山鄉(xiāng)巨變。同時,在這場勠力同心的攻堅戰(zhàn)中,詩人也展現了農民群眾的自強不息精神。“好多詞山里人似懂非懂/許多事讓他們心煩/生銹的不只是砍柴刀/喊開會他們答要護林進山/填問卷調查的多項選擇他們選擇挑擔/山里的空氣/洗亮山里人的心和眼睛/他們分得清家貓和野貓/算得準時間和收入賬/記得清每張蹲點干部的臉龐”(《金子村》), 詩人在對扶貧工作熱情贊頌的同時,也以山里人口吻對其中存在的問題給予了善意嘲諷,這反而進一步增強了詩歌的立體感。
詩人的愛深深根植于他的故土情結。金華具有濃郁的故鄉(xiāng)情結,這不僅是因為故鄉(xiāng)的土地養(yǎng)育了他,還因為故鄉(xiāng)承載著金華的詩人夢想、寄予著詩人的人生觀念、傳承著詩人的文化理想。三湘大地、洞庭四水,這里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文脈底蘊、代代相傳的偉人故事、至親至愛的親朋好友。在詩人筆下,千溪成河、萬川歸海,成就了既大氣磅礴又溫婉細膩的詩國海洋。在《漣河頌歌》《左公故里懷古》等組詩里,詩人追尋著英雄的足跡,抒發(fā)著時代的懷想。在《為父親寫墓志銘》《母親印象》《散落天堂的愛》等詩中,詩人飽含淚水,為父母、為親人畫像,為生長于斯埋葬于斯的蕓蕓眾生留下了詩的印記。這里,既有詩人撕心裂肺的追憶,又有沉潛發(fā)酵的反思。詩人是大孝子,對父母的孝敬恭從不時流露筆下。他在高鐵上用手機改寫父親的墓志銘,“滿載的車廂一下如無人的世界/ 整個身軀一如子彈頭飛車/ 穿梭在時光隧道和父親的心波/ 心汁壓榨成二百碑文”(《為父親寫墓志銘》)。 他向父親承諾,“您去了,以往所有的好陡漲/ 漲成了記憶里的河/詩文里的淚/ 兒余生的一縷溫暖/ 繼續(xù)撐著敬母的源泉”(《思父》),年近花甲的詩人有著一顆討娘歡心的赤子之心,枝枝葉葉中映射著大愛光芒。這部集子里,還有不少記游詩,也每每與故土相參照,在他鄉(xiāng)之行中反芻故鄉(xiāng),別有一番滋味。我們還要注意到,詩人對故土的眷念中有時也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憂傷,這不僅僅是歲月催人老的感嘆,還有對耕讀傳家、孝老愛幼、感恩報德、勤勞堅韌等鄉(xiāng)土文化式微的挽留?!拔抑幌氡е@青石板路的腰痛哭一場/ 我的如青石般黛青的頭發(fā)呢/ 我的如青石般黛青的記憶呢”(《青石板路》),“回不去了,時光/ 身上的汗水早已干涸/ 倒是笑容長留/ 在柴院主人的臉上”(《柴院》)。 讀這些句子,不禁叫人唏噓。詩人尤其痛心疾首的是那些數典忘祖的人,“可從最熟悉的路上走出/最容易忘了來時的模樣/ 吃飽了便忘了餓忘了糧/ 穿暖了便忘了凍忘了布與衣/ 甚至從炊煙里走出要斷炊煙”(《從炊煙里走出要斷炊煙》)。 詩人的吶喊猶如一記重錘,值得我們警醒。
詩人的愛深深根植于他的水利情感。金華長期從事水利工作,對水利懷有真摯的職業(yè)情感,治水管水興水是他最重要的人生追求和價值所在,當然也融入了他的詩歌里,作為水利人,對此我感觸尤為深刻。在組詩《在江漢大地》里,他站在丹江口水庫大壩上,抒發(fā)著水利人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的虔誠與自豪,“我是一個慕名而來的湘人/ 一個不拜武當要拜大壩的“香客”/ 觀煙波浩渺的丹江湖/ 我愿是漫江碧透里的一尾丹江魚”。 在《爛泥湖的榮光》一詩中,他對20 世紀70 年代“擰緊褲腰帶創(chuàng)造出了人間治水奇跡”的四十萬治水“泥軍”充滿敬意,對今天“爛泥湖變成了國家濕地公園”的“新山鄉(xiāng)巨變的風景畫”給予深情歌頌。在《云端里的花?!防铮娙藢懙溃骸昂没ㄒ泻盟疂? 高山流水涌進滴灌噴灌/ 一張節(jié)水網串起田野山崗”,倘若不是水利人,視野里很難出現這么一幅圖畫。水利并不是詩人自己的選擇,而是祖國的需要、時代的召喚和人生的機緣,但詩人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成一行,“普通和平凡耗時正好一花甲/ 我們在《雷鋒日記》里尋找勇氣和詩意/ 把自己釘進了共和國大廈/ 永不生銹還待時間檢驗/ 時間也會檢驗出我們這代人生命的不悔”(《從螺絲帽到螺絲釘》),詩人的自況也是當代大禹的共同心聲。
愛與情是水乳交融的,大愛就是至情。這本集子(詩集《雪落在南方的鄉(xiāng)下》)里,無論是寫景狀物,還是寫人記事,濃烈的情感抒發(fā)是其最顯著的特色。詩人的愛是有根的,也是有形有狀、有血有肉的;詩人的情是真摯、樸素、熱烈、深沉的,不矯揉造作,不無病呻吟,不凌空蹈虛。我想,能夠做到這一點,主要得益于:一是豐富的生活閱歷。金華的生活經歷十分豐富,又有一顆敏感詩心,有浩然之氣。他的詩都取自日常生活,所到之處、所觀之景、所思之人皆有詩意,因此,他的詩非常自然,隨物賦形,率意而成,沒有絲毫的拼湊堆砌,“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達到自然天成的境界。二是切口的精細入微。詩歌的題材比較廣泛,其中不乏類似航天、冬奧會等宏大題材,但是詩人善于從細微處入手,運用細節(jié)來承載詩歌的旨歸。特別是在《鄉(xiāng)村工匠,遠去的榮耀》這組詩里,對人物形象的細節(jié)描寫比比皆是?!巴夤惠呑涌釔凼^/ 九十歲時還給自己鑿了石墓”(《石匠》),僅此兩句,就將一個老石匠的豁達胸懷刻畫得入木三分。“遠看背著一座山/近看背著一張琴/ 紡錘一響/ 棉花萬兩”(《彈匠》),熟悉早年彈匠生活的一代人,對“一座山”“一張琴”的細節(jié)比喻一定會拍案叫絕。三是語言的詩意營造。詩人鐘情于實話實說、深入淺出。一首詩只有叫人懂了才能讓人愛上,詩人深諳此道。但是,金華的詩歌也不是平淡無味的大白話,相反,正如他所說的,“努力寫得有韻味和畫面感”。通讀詩集,我覺得他做到了。詩人選詞造句很有講究,語言注重及物性,許多詞語具有濃郁的湖湘標識,既凸顯了地域文化特色,也使得詩歌充滿畫面感;不少細節(jié)鑲嵌在歷史和時代中,彰顯了逼真的現場感。詩人特別注重韻味的釀造,有些句子讓人回味無窮,甚至忍俊不禁。比如“上坊村別聯(lián)想上訪/ 黃旗村可以聯(lián)想黃金/ 勝溪村肯定今勝于昔/有意思的是女村支書被叫成‘楊門女將’”
(《粟裕故鄉(xiāng)的油菜花》),通過諧音的聯(lián)想和對比,活脫脫勾畫出堡子鎮(zhèn)的可喜變化。類似這樣生活氣息濃厚、詼諧幽默的語言在詩集里俯拾皆是。
在一篇小文里對金華的詩歌進行條分縷析是不可能的,但僅以我初步的閱讀,就能感受到這是一部叫人擊節(jié)稱贊的好集子。這一切,都再次證明,詩歌要扎根時代、扎根生活、扎根群眾。“我來自南方的鄉(xiāng)野/ 一只吃慣了竹根竹筍的竹鼠/ 一尾習慣了水田旱田的泥鰍/ 一條聞慣了汗臭和香火味的家犬/ 我的靈魂屬于我的那片土地/ 前世今生注定是一個鄉(xiāng)巴佬”(《一個流浪在城里的鄉(xiāng)下人》)?!班l(xiāng)巴佬”胡金華是一位有底氣、有追求的詩人,我祝愿他在自己的那片土地上繼續(xù)精耕細作,為詩壇帶來更多的驚喜。(本文為胡金華詩集《雪落在南方的鄉(xiāng)下》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