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廬氏
你想站在哪里,高處還是低處?
站在高處,自然有其優(yōu)勢。王安石說“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即此之謂,可以“極目楚天舒”,更可“一覽眾山小”。
不過,站在低處,也能看到別樣的風景?!疤扉T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薄@一雄奇闊遠的風景,便是只有在低處才能欣賞到的。
站在低處,很多時候,方能看到高處看不到的眾生相:王安石于慶歷七年出任鄞縣縣令,下車伊始,便踏訪民情,從而制定了有遠見又切實際的治理措施,尤其是組織民眾“大浚治川渠”,令東錢湖獲得“新生”——自此澄澈清亮、波光瀲滟,航行暢通無阻。如今,湖畔依舊矗有王安石像,建有王安石廟。另有,鄭板橋任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時,體察民情,重視農桑,政績卓著,一生有“吏治文名,為時所重”美譽。其筆下的“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也生動體現(xiàn)了他關心民瘼、憂心百姓。
正因王安石、鄭板橋居于民眾的“低處”,民眾才把他們捧在“高處”。
當然,站在低處,不能站在低濕的污泥濁水中或細菌、病毒麇集的污穢之處,這需要你潔身自好、嚴密防護,不蹚渾水、不沾污物。
站在低處,為了民眾福祉而俯首——“俯首甘為孺子?!?,不過,始終要挺直脊梁、昂起頭顱。低處,是位置的高低,不是尊卑的尺度。身體站在低處,心靈始終要守在高處。
站在低處,自然也要學會仰望,致力于功成名就,實現(xiàn)人生價值。關鍵在于,出谷遷喬,攀登到了高處,是發(fā)揮站在高處的優(yōu)勢,揮斥八極、騖遠萬里,還是夜郎自大、自命不凡?或者說,位高權重了,能夠叱咤風云,是睥睨一切、頤指氣使,還是慎終如始、如履薄冰?聲名卓著了,有了花團錦簇,是周旋于觥籌交錯、流連于“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的紙醉金迷,還是始終保持初心、永葆低調?當然,還有烏紗帽越來越大了,是為錢奔忙、為錢所累,還是為民請命、為民奔波……
是的,高處自有優(yōu)勢,也自有幸福;但如果不能謙虛謹慎、清廉自守,那么,樹高易折——爬得越高,摔得越慘,直至粉身碎骨。
這是因為,站在高處,“頭暈目?!绷恕?/p>
德國總理朔爾茨某次被記者問及從前當泥瓦匠與如今當總理有何異同時,他說:“二者職責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站在高處,不能頭暈。”這一回答引人深思。
那么,站在高處,當何以自處?
《左傳·昭公七年》載:“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恭,故其鼎銘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余敢侮。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恭也如是?!鼻?,他位列上卿,絲毫沒有得勢張狂、極盡榮華富貴的樣子,而是始終惕厲自儆、恭儉從政。這是頗有啟迪的。
是的,位高愈謙、權重愈慎、志得愈恭,應該是為人更低調、行為愈檢點,始終保持謙卑的人生態(tài)度和儉樸的生活方式。這其實是贏得了人生的另一種高度——心靈的高度。這種處于低處的高度,展示的是高遠的精神境界、高超的人生智慧。
這需要永葆初心和本色。
總之,站在哪里,雖未必稱得上靈魂的終極考問,卻是人生的最終選擇。無論站在高處還是低處,需要始終葆有高潔的情操。站在低處,靈魂應該挺在高處;站在高處,為人和心態(tài)應該置于低處;如此,才能使心靈立于高處,工作目標定在高處,成就居于高處。
圖:王儉?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