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無錫市清名橋中學 華靜紅
案例回放
“打老師了!打老師了!你們班的小耿把體育老師給打了!”同事小石像一陣風一樣跑進了教職員辦公室,一邊喊著一邊到處尋找我的身影。發(fā)現(xiàn)我后,便向我跑來。
“你在開玩笑吧?小耿是個弱不禁風的女孩子,這樣的小女生怎么會去打高大威猛的體育老師呢?”我感到十分不解。
“華老師!我什么時候騙過您?”小石喘了一口氣,接著說,“剛才下了一場大雨,因此體育課就改為在室內(nèi)上課了??审w育老師剛走進教室,就看見小耿正在玩手機。于是,體育老師就把她的手機給沒收了,結(jié)果小耿同學當場就‘發(fā)飆’了,把體育老師‘暴打’了一頓?!?/p>
事態(tài)竟然如此嚴重?我連忙撥通了體育辦公室的電話?!叭A老師?我正要找您呢!”巧了,正好是體育老師接的電話。
對于小耿同學的事情,我還是有點半信半疑,所以焦急地問道:“聽說我們班的小耿同學……”
還沒等我問完,體育老師就已經(jīng)猜到我要說的話了:“小耿同學上課玩手機,于是我就沒收了她的手機,暫時幫她保管??蓻]收時,她的情緒非常激動,還推了我一把?!彪娫捓铮w育老師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沮喪。
“我會把事情處理好的,也給您一個交代。”我掛斷電話后,犯起了嘀咕:一向很乖的小耿為什么會上課玩手機呢?她的手機是哪里來的?是她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下午,雨過天晴。我把小耿叫到了操場上,對她說:“小耿同學……”
小耿已經(jīng)猜出我要問她什么了,便急忙打斷我的話:“華老師,我錯了!請您千萬別告訴我的爸爸媽媽,求求您!其實,我這么做也是有苦衷的……”
之后,小耿說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吹缴磉叺耐瑢W都有手機,唯獨自己沒有,小耿不禁也希望自己能有一部手機。
寒假回老家的時候,奶奶偷偷塞給了小耿幾百元壓歲錢。這錢不是正好可以用來買手機嗎?于是,新學期剛開學時,小耿就和同桌小紅說,自己很想用這筆壓歲錢來買一部手機。
這句話被同班的小亮聽到了。他便對小耿說,可以把自己的舊手機“賣”給她。
于是,上體育課前,小亮就將手機“賣”給了小耿。小耿看著手機,真是愛不釋手,早就沒有了上課的心思。所以,當體育老師發(fā)現(xiàn)并沒收了她的手機后,小耿慌了神,被老師沒收手機后的不知所措,加上害怕被父母知道此事的恐懼感,一股腦兒地向小耿襲來,導致她的情緒失去了控制。
“華老師,我知道錯了!我已經(jīng)和小亮說了,把手機還給他,但是小亮不肯……”小耿說著就開始哭了起來,“這件事情要是被爸爸媽媽知道了,我就慘了!”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件事情還沒有處理完,居然又出現(xiàn)了一樁關(guān)于手機的“買賣糾紛”。
怎么辦?小耿從小亮那里“買”了手機,可小亮這里“不支持退貨”,該怎么辦?我苦苦思索著,心里也沒個主意。
“華老師!我該怎么辦?”小耿淚眼婆娑地看著我,帶著哭聲問。
“小耿,華老師知道你的父母背井離鄉(xiāng)來到這里打拼非常不容易,同時,你對手機的興趣和好奇我也是可以理解的,希望通過這次的事情你能反思一下自己?,F(xiàn)在,你去把小亮叫過來吧?!毙」⒖粗遥壑虚W現(xiàn)出了一絲希望的光芒,隨后便應(yīng)聲而去。
過了一會兒,小亮跑了過來:“華老師,您找我?”
“是啊,華老師現(xiàn)在遇到一個難題,需要你的幫忙!”我從兜里掏出了體育老師沒收的那部手機,遞到了小亮面前,“這是你的手機嗎?”
“這是我的手機,哦—不是!這原來是我的手機,可是我已經(jīng)把它‘賣’給小耿了,我們這樣做不‘犯法’吧?”小亮心虛地說道。
“‘犯法’倒是不至于。”我說。
“哦,華老師,那您的難題是……”
“其實,說是難題也不算—”我慢吞吞地說,“就是學校要處分我們班上的兩名同學,其中一個是小耿,而另外一個是……”我故意停了下來。
“小耿上課玩手機,還沖撞老師,應(yīng)該受到處分?!毙×镣蝗淮舐曊f。
“你也知道小耿上課玩手機?”我明知故問,“那小耿的手機,它原來的主人是誰呢?”
“小耿……我……不對!是小耿的!”小亮開始慌張了。
“上課玩手機的人確實是小耿,但是把手機帶到學校的人是你,難道你不知道學校有‘在未經(jīng)學校和家長一致同意的情況下禁止將手機帶到學?!囊?guī)定嗎?私自帶手機到校是要受到處分的!”
“知道……但是,我?guī)謾C來是因為小耿要買啊,我不是帶過來玩的?!毙×吝€在辯解。
“但不管你是否為了玩,私自把手機帶到學校就是不對!”我抓住他帶手機入校的事,不依不饒地說,“我宣布手機‘買賣’取消,你把手機拿回家,把錢退給小耿。之后我會幫你們?nèi)ンw育老師那邊承認錯誤,你看這樣好嗎?”
小亮想了想,點了點頭。
一場風波,就此化解。
案例反思
對于學生帶手機入校的問題,各個學校的應(yīng)對措施各有不同,有的明令禁止,有的不予理睬,有的正確引導,有的積極利用……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該學校并不禁止學生帶手機入校,但要經(jīng)學校和家長一致同意后,學生才可將手機帶到學校來。學生上課的時候如果不是因為教學的需要是不能使用手機的,更不能在上課的時候玩手機。案例中,小耿想擁有一部屬于自己的手機,小亮想淘汰舊手機;小耿因為喜歡手機而忘記了上課的時間,小亮因為想賣掉手機而忘記了學校的規(guī)定。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經(jīng)說過:“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泵總€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因獨特、富有個性而可貴。班主任在帶班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因人而異地處理。案例中的小亮,具有較強的規(guī)則意識,他認為自己與小耿的“買賣”已經(jīng)成交,不能反悔,若班主任強勢地要求他“毀約”,他一定會十分不服氣。于是,班主任便“借刀殺人”,利用校規(guī)的力量,成功地化解了風波。
這個案例啟示我們:班主任在帶班的過程中,一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成長規(guī)律,不能進行機械式的教育,要用靈活多變的方式對待不同的學生;二是要善于借助其他力量化解矛盾,班主任勢單力薄,需要任課教師、學校,乃至家長、社會力量的配合,即要善于“借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