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這些天,立秋后的北京氣候宜人,讓人忍不住把濕漉漉的心事和情緒拿出來晾曬晾曬。靈感缺缺時,我就喜歡聽身邊的人講他們的見聞。
最近讓我深有感觸的一個故事,是同事在出租車上的“偶遇”。那是一個稀松平常的晚上,這位同事打車踏上歸家的路途。司機是名中年男子,后視鏡映射出他的一雙笑眼。路程前半小時,師傅都沒有主動攀談,直到一個時間很長的紅燈。
也許是因為夏日的晚風吹得愜意,師傅悠悠然哼起了歌。坐在后排的同事無意間定神一聽,旋律莫名熟悉,很像《奔赴時間盡頭的流螢》的副歌部分。他以為聽錯了,畢竟這位40歲左右的師傅,好像不是他眼中的這首歌的受眾。
司機師傅哼歌的聲音越來越大,直到他清晰地哼出“時間盡頭里”這句歌詞,才讓同事確認。他忍不住詢問:“師傅,你剛剛哼的是什么歌呀?”司機師傅羞赧,隨即解釋道——自己不太記得歌名,哼起這首歌也是因為女兒的原因。
他的女兒喜歡一名年輕歌手,中午回家吃飯或者周末時,最喜歡在家播放他的歌。一來二去,師傅便慢慢學會了。提到女兒,師傅滔滔不絕,他說前年女兒還買了一張這位歌手的實體專輯,里面有一顆向日葵的花種,她沒有種出花來十分沮喪,后來媽媽知道了,貼心地照顧種子、澆水、萌芽,終于開花了。說到這里,師傅滿臉幸福柔光。
聽同事講到這里,我腦海中像過電影一樣想象著師傅的口吻和畫面。我想到一次去超市,被一位歌迷認出,她開心地告訴我,自己很多年前就是我的歌迷,《夏野了》專輯里的花,她已經(jīng)種出來了,很有成就感。她最后叮囑我注意身體,便走開了。
這兩件事都很小,我卻被人和人之間通過音樂建立起來的連接觸動了?!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從小背誦的詩句,如今有了更透徹的理解。
我習慣將聽眾比作遙遠的朋友,如果他們能在我的音樂中獲得力量,那在音樂的理解上,我們是彼此的知己。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相熟的過程往往繁復令人卻步;可在音樂世界里,我們是相鄰的湖泊,而真心,永遠垂直于時間。
(所有稿費均捐給源公益專項基金,以支持公益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