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紅
語言是人們?nèi)粘I钪斜磉_意愿、交流思想的工具,智力障礙兒童的語言和交往能力有所不足。他們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學習說話遲、詞匯貧乏、語言理解能力弱,語言表達能力有待提升。這些語言障礙影響了他們思維的發(fā)展。為了使智力障礙學生今后能順利融入社會,對他們進行語言訓練顯得十分重要。只要通過有組織的教育、訓練,智力障礙生的語言能力才能獲得提升。
一、從興趣入手,激發(fā)學生說話的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谄綍r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發(fā)現(xiàn)他們語言表達的不足,激發(fā)他們說話的欲望。兒歌、童謠因語言淺顯,口語化,瑯瑯上口,節(jié)奏感強,所以智力障礙生特別喜歡吟誦。在平時的訓練中我就從學生的這一興趣入手,利用電腦反復給他們播放。在他們會吟誦后,我還加上了表演動作。一下課,校園里、教室里就會傳來學生誦讀的聲音。他們的這種行為不是老師要求的,而是自覺的。其中一個孩子還成了他們的“指導小老師”,給他們排隊形,糾正發(fā)音。這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興趣。反復吟誦兒歌,不僅能幫助智力障礙學生矯正發(fā)音、初步認識事物,而且能培養(yǎng)他們語言的連貫性和表達力,訓練和發(fā)展思維,積累詞匯,提高語言能力。
二、通過滿足需要,激發(fā)學生說話的動機
有些學生缺乏說話的動機,整天默默不語。教師要求他做一件事,他也能明白你的意思并能較好地完成,但就是不愛說話。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時要了解他們的需求,因勢利導地激活他們說話的動機。記得有一次,我給學生分香蕉,很多學生都會主動跟老師說一聲“謝謝”,但有一個平時不愛說話的小女孩沒有說。于是,我就引導她說“謝謝”這兩個字,雖然她發(fā)音并不清晰,但我還是馬上表揚了她并獎勵了她。在學生有需要的時候,我們需要滿足他,但前提是學生要明確地表達出來。通過這樣長期的訓練,學生就會知道要想獲得某種滿足必須先用語言表達,從而激發(fā)其說話的動機。
三、加強師生交流,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師生間良好的交流可以拉近距離,學生會把教師當成朋友,愿意把心事向教師傾訴,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教師與學生在日常交流中形成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當老師與他們交流時,他們非常高興。老師和藹可親地與他們平等相處與交流,他們無拘無束,無話不說,交流的話題很多。有生活的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有所見所聞……你叫什么名字?你家住哪里?你家里有哪些人?你爸爸叫什么名字?你媽媽叫什么名字?你家的電話號碼是什么?老師到你家去玩好嗎?這些交流在常人看來是非常簡單的,但對于這些智力障礙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日復一日,日積月累,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他們的日常生活知識,讓他們將來能自立于社會,能與人正常進行交流。
四、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語言刺激訓練,讓其通過實踐自然地積累語言表達經(jīng)驗。學生聽得多了,看得多了,自然說得就多了。真正的語言表達隨時隨地都會發(fā)生,有的學生雖然平時不愛說話,但從單字發(fā)音到說句子只需用很短的時間就能學會,這說明只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恼Z言刺激,他們的語言能力就會得到提高。在與學生的相處中,老師要經(jīng)常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出老師正在做的事或者學生正在做的事,讓學生把這個動作和代表這個動作的詞聯(lián)系起來,豐富學生的經(jīng)驗,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認識粉筆時,老師要拿起粉筆反復地問:“這是什么?”學生的回答很簡單:“粉筆?!崩蠋熃o他補充完整:“這是粉筆。”看到黑板擦、熱水瓶等物品時,還要用同樣的方式問,只有強化訓練,學生才能給出完整的答案。又如:學生在跳繩時,可以說××在跳繩;老師在掃地時,可以說老師在掃地。說的時候要加強名詞和動詞的語調(diào),增加強度,學生就會形成印象,時間長了就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了。
在平時的訓練中,我們要隨時隨地、持之以恒進行語言訓練,因為生活中的訓練才是最好的訓練。另外,我們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學生只有學會了說話,把自己的愿望表達出來,才能與人正常交往,才能立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