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7 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院士領銜、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南京農業(yè)大學合作的科研團隊,闡明了秈稻、粳稻雜種不育分子機理,破解水稻生殖隔離之謎。這項研究為利用亞種間雜種優(yōu)勢培育高產品種提供了重要理論和技術支撐。研究團隊同時還分析了這對基因在水稻中的起源及其分布。利用這項研究的發(fā)現,可以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手段規(guī)避花粉敗育問題,推進水稻亞種間超強優(yōu)勢利用和高產品種的培育。破解秈稻和粳稻亞種間的生殖隔離,將有望實現水稻單產的再次飛躍。
說起二氧化碳,人們又“愛”又“恨”。地球上如果沒有二氧化碳,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將會是-18 ℃,正是二氧化碳將地表平均溫度維持在15 ℃左右,才讓地球變得宜居。但隨著工業(yè)化發(fā)展,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逐年累積,讓地球散熱緩慢,變得越來越熱,進而引發(fā)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更頻繁劇烈的極端天氣。2011—2020 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上升了1.09 ℃,如果持續(xù)升溫,人類社會和地球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威脅。國際社會一直致力于減緩氣候變化。如果要實現2℃的控溫目標,就要在2070 年左右實現全球碳中和;如果要實現1.5℃的控溫目標,則要在2050 年左右實現全球碳中和。目前,我國通過不斷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清潔能源、促進產業(yè)升級來實現高質量綠色發(fā)展。
最新研究表明,春季氣溫變得越來越高正導致蜜蜂更早地從冬眠中醒來,這威脅到蘋果和梨等農作物的授粉。研究發(fā)現,氣候變化導致氣溫每升高1 攝氏度,大黃蜂等野生蜜蜂結束冬眠出巢的時間平均會提前6.5天。這可能會增加野生蜜蜂與它們賴以為生的植物之間出現不同步的風險。同時,這可能意味著蜜蜂缺少為農作物進行有效授粉的能量,或可能完全錯過農作物的開花期。該研究對88 種野生蜜蜂進行了長達40 年的調查,使用了超過35 萬份獨立記錄,這些記錄顯示了蜜蜂的出巢日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氣溫的變化而變化。
提到火箭會想到什么?高、大、重,確實是這樣沒錯,目前我國在役最高的運載火箭,是長征七號A火箭,全箭總長60.7 m,近二十層樓高,但是薄如雞蛋殼,火箭外殼就是火箭的蒙皮通常厚度只有1.2~2.0 mm。例如長征五號B 運載火箭,最薄的地方只有0.3 mm 左右,和雞蛋殼的厚度差不多,有小伙伴是不是疑惑了,這么薄,火箭堅固又安全,制作材料是不是非常昂貴呢?材料確實非常重要,但是,這種制作材料并非大家想象中極其昂貴的材料,目前,火箭外殼的主要材料為鋁合金,這種材料強度高、耐腐蝕、重量輕、成本低、綜合性能好,是做外殼的最佳選擇。
中暑者短時間內大量飲水會引起急性胃潴留,還可能導致熱痙攣發(fā)生。中暑后,大量飲用白開水不僅會加速中暑者體內的電解質紊亂,加重其肌肉痙攣、乏力等癥狀,還可能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時可促使熱痙攣發(fā)生。正確的做法是采用少量、多次的飲水方式補充水分,每次不超過300 毫升。此外,盡量選擇喝淡鹽水,及時糾正電解質的紊亂狀態(tài)。在中暑癥狀有所緩解之后,可以少量、多次飲用一些溫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