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暉
今天的“星期”一詞,僅僅是計算每周日子的時間單位。星期制最早由古巴比倫人創(chuàng)制,后來傳入世界其他地區(qū),成為今天通用的時間單位。古代中國以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曜”計日,這種計日方法后來傳入日本和韓國,他們至今還在使用,而中國早在清末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星期制了。
鮮為人知的是,“星期”一詞屬于舊詞新義,最初指婚期,而且特指牽牛、織女二星神的會合之期。牛郎織女的故事春秋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南北朝時期定型為今天人們耳熟能詳?shù)拿婷病?/p>
七月七日為牽牛和織女二星神的相會之日,因此,唐代詩人王勃在《七夕賦》中吟詠道:“佇靈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薄办`匹”即神仙配偶,特指牽牛、織女二星;“月夕”指七月七日這一天的月夜。所以,此處的“星期”,即牽牛、織女二星神相會的日子。
這就是“星期”一詞的本義。清人朱昂《菩薩蠻》有“銀河光隱隱,料是星期近”的詞句。兒童啟蒙讀物《幼學(xué)瓊林》告訴孩子們:“成婚之日曰星期。”從牽牛、織女一年一相會,引申為男女成婚之日。
明代劇作家汪廷訥所作《種玉記》,在《夢俊》一出中,老旦夢到一位年少的郎君做自己的女婿,告知小旦。小旦說自己也有此夢,老旦于是說道:“有這等異事?年少,夢中恍惚相逢,想是星期將到。若果應(yīng)夢中所遇,不但你遂終身之托,得才郎我也白頭相靠。”“星期將到”正是形容女兒成婚之日將到。
“星期”,一個浪漫的愛情期許,一個歡欣的婚姻保障,如今只成了干巴巴的“星期幾”的計日符號,可發(fā)一嘆!
(朝 歌摘自廣西師范大學(xué)《100個漢語詞匯中的古代風(fēng)俗史》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