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閱讀古代詩詞需強化的幾種意識

2023-08-29 03:13王新村
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上旬 2023年7期
關鍵詞:典故詩詞考查

王新村

古代詩詞是高中語文課本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歷年高考考查的熱點。盡管師生對此都很重視,但部分同學仍然存在古詩詞閱讀鑒賞能力不足,得分不高的問題。我認為,同學們可以通過強化以下幾種意識來提高自己閱讀古代詩詞的能力。

一、知人論世的意識

從廣義上來說,“知人”是指要了解詩人或詞人為人、為文的總體特點,包括人生觀、價值觀、創(chuàng)作思想、作品風格等;“論世”則是指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主要的經歷與遭際等。從狹義上來說,“知人”是指要了解詩人或詞人某一類或某一階段的詩詞在內容、情感、藝術手法等方面的特色;“論世”則指的是探究詩人或詞人創(chuàng)作某首詩詞的意圖、動機,或探究其是處于什么樣的情境下創(chuàng)作的作品。

如2022年高考全國乙卷(題目及答案略):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白下驛餞唐少府

王勃

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

浦樓低晚照,鄉(xiāng)路隔風煙。

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對于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大家并不陌生。通過學習《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滕王閣序》,同學們已經從整體上了解了他的人生經歷與創(chuàng)作風格,如在不足三十年的人生里兩次被貶、一次遭逐的經歷,在文學上的“立言見志”的創(chuàng)作思想等。但閱讀《白下驛餞唐少府》這首詩,我們仍要具體了解其寫作時的處境與心態(tài)。這首詩作于公元667年,當時的王勃18歲左右。少負才名、年輕氣盛的他只是在沛王府做地位很低的朝散郎,和唐少府(縣尉)的品級差不多。了解了這些,大家對詩歌首聯“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就會有正確的解讀,也會準確理解14題 B選項中的“詩人與唐少府都曾有過潦倒不得志的經歷,這也是他們友誼的基礎”,能體會15題中“排遣離愁”的內涵,從而更加準確地解答題目。

如何才能做到“知人論世”呢?一是要重視課堂上老師對作家、作品的講解。詩詞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作品的風格流派等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同學們要做好相關資料的收集工作。二是要充分利用附在詩詞后面的注釋。這些注釋除了注解生難字詞、典故傳說外,還可能補充了這首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如2020年全國新高考Ⅱ卷對“韓駒”的注釋(兩宋之際著名詩人),2021年高考北京卷對詩歌標題的注釋(此詩作于蘇軾被貶惠州時……)等,都為我們理解詩歌及解答題目提供了創(chuàng)作背景方面的資源。三是要看題目的要求。從“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我們應自然想到唐朝社會發(fā)展的情況及唐詩的流派、特點等,這對解答題目同樣有益處。四是要注意聯想。針對不太熟悉的詩人或詞人,我們可以通過選擇題或注釋中的提示來推想其所處的時代等。如大家可能不太熟悉2021年高考全國甲卷中的詩人陳師道,但聯系“南豐先生”的注釋中“曾鞏,陳師道敬重仰慕的師長”,可由曾鞏推想陳師道為人、作詩的特點。

二、字斟句酌的意識

閱讀古詩詞,需要理解作品的意思。做到字斟句酌,同學們才能更精準地解讀作品。近年來,高考試題屢次考查了考生對作品中關鍵詞句的理解。如2022年全國新高考Ⅰ卷第15題的 A選項“詞人在人日約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體弱,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此表述不正確。關鍵在于對“人情苦向南山覓”中的“苦”字作了錯誤的理解。在這里,詩人要表現的是尋覓春色的執(zhí)著與堅定,而非行走的“困難”。又如2020年全國新高考Ⅰ卷第15題的 B選項“雖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詩篇陪伴,但面對離別,詩人還是感到心驚神傷”。該選項錯在“面對離別”,也就是對“念此別驚神”的“此”所指代的內容解讀得不全面。針對這里的“此”,我們應結合首聯“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所傳達的內容去理解,即想到“在戰(zhàn)亂時期,自己年老多病,一別將難再見”。而不能只看到“念此”后面的“別”字。

另外,2022年全國新高考Ⅱ卷考查了對“君到南中自稱美”中“自”的理解,2021年全國新高考Ⅰ卷考查了對“湓浦曾聞似衣帶”中“似衣帶”的理解,2021年高考全國乙卷考查了對“聽君飛去飽時來”中“聽”的理解,2020年全國新高考Ⅱ卷考查了對“后生好學果可畏”中“可畏”的理解等??忌绻麤]有逐字品讀、細心斟酌的意識,恐怕難以作出正確的解答。在閱讀的過程中,大家要通過反復誦讀詩詞,發(fā)現其中最富表現力的字詞(或“詩眼”“詞眼”),并咀嚼揣摩,然后結合全詩的內容作細致的理解,進而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分析結構的意識

任何成功的作品在結構上都是有講究的,詩詞也不例外。閱讀古代詩詞,同樣需要重視其結構,并由此加深對內容、情感、主題及技巧的把握。具體來說,大家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照應,指詩詞中內容的前后聯系。閱讀古詩詞,需要注意下列幾個方面的“照應”:

一是扣合題目的點。其一是點題,指詩歌中的某一句或明或暗地點明題目,與標題相互照應。如《登高》頸聯的第二句“百年多病獨登臺”?!暗桥_”即扣合題目“登高”,本聯第一句中的“悲秋”則點明“登高”發(fā)生在重陽節(jié),是暗扣題目。一暗一明,既使標題有所依托,又表達了豐富的情感。其二是內容與題目對應。如《旅夜書懷》的首聯、頷聯寫景,扣合題目中的“旅夜”;頸聯、尾聯抒情,扣合題目中的“書懷”,結構嚴整。

二是鋪墊呼應的點,即前面有鋪墊或伏筆,后面有與之呼應(或相對)的內容。如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的上闋由“名都”“佳處”起筆,卻以“空城”作結,盡顯揚州的昔盛今衰。又如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中的“三秋桂子”照應“疊巘”,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里的荷花。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分別從時間與空間上展現了西湖在不同季節(jié)的美。

三是首與尾的呼應。如杜甫《登岳陽樓》尾聯中的“關山北”與首聯中的“昔”相呼應,“憑軒”則呼應了首聯中的“今上”,是一種動作的延續(xù),表達了詩人報國無門的哀傷之情。

(二)過渡,指詩詞中某一句能起到綰合銜接的作用。在閱讀古代詩詞時,同學們要特別留意這種句子,并細加品評。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是上闋的尾句,但起到了過渡的作用,使整首詞十分自然流暢。“江山如畫”承上,“一時多少豪杰”啟下,由繪景過渡到寫人,將懷古之情和江山美景融為一體。此類例子還有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下闋的開頭“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句由上闋對不忍心與戀人分別的場景的實寫過渡到下闋對別后生活的想象(虛寫),具有不露痕跡、宕開一筆的作用。

(三)線索。詩詞中也是有線索的。在閱讀古詩詞的過程中,大家需要借助線索來把握作品的脈絡,探尋其主旨與情感。如《氓》中的“淇水”就是一個發(fā)揮了線索作用的意象。首先,“淇水”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三次寫到淇水,代表著女主人公生活經歷的三個階段,即戀愛中的淇水、婚變時的淇水、清醒時的淇水。淇水見證了她的愛情、生活的變化。其次,“淇水”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淇水和緩,暗示兩人情意綿綿、別時依依;婚變時“淇水湯湯”,暗示女主人公后悔不已、憤怒異常;“漸車帷裳”則暗示其獨自落淚、傷心斷腸。又如《蜀相》中的四聯分別通過敘事、寫景、議論、抒情,表達了仰慕、感嘆、歌頌、惋惜之情。這是一條情感發(fā)展的線索。

近幾年,高考試題也時常考查同學們對詩詞結構的理解。如2021年全國新高考Ⅰ卷的第16題:

前人論詩,認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勸告的意思,對這一觀點應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

答案的第二條:

詩歌的第二句在問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廟,為結尾正式的勸誡作了鋪墊。

第二句的“惠遠東林住得無”是鋪墊,結尾的“莫謾拘牽雨花社”與之相照應,實際是考查考生對詩歌結構的理解。

又如2019年全國新高考Ⅱ卷(14題略):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投長沙裴侍郎

杜荀鶴

此身雖賤道長存,非謁朱門謁孔門。

只望至公將卷讀[注],不求朝士致書論。

垂綸雨結漁鄉(xiāng)思,吹木風傳雁夜魂。

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閑恩。

[注]至公:科舉時代對主考官的敬稱。

15.詩歌的頸聯描寫了兩個具體場景,與其他各聯直抒胸臆的寫法不同,這樣寫在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答案的第二條:

結構安排:舒緩詩歌全篇的節(jié)奏,使整首詩歌有委婉從容之致。

考生在作答時如果既能讀出詩歌前兩聯直抒胸臆、高亢明快的節(jié)奏,又能感受到頸聯融情于景、緩慢低沉的變化,那么便可以發(fā)現詩歌在結構上的特點及頸聯在全詩結構上所起的作用。

四、解讀典故的意識

用典或化用是古人創(chuàng)作詩詞時常用的手法。在閱讀時,大家要特別注意詩句中的典故或化用,準確理解作品的意思。從近幾年的高考題看,用典或化用涉及的類型主要有:

(一)明引典故(或人物)。如“惠遠東林住得無”中的“惠遠東林”(2021年全國新高考Ⅰ卷)、“莫謾拘牽雨花社”中的“雨花社”(2021年全國新高考Ⅰ卷)、“熟讀周公七月詩”中的“七月”(2021年全國新高考Ⅱ卷)、“試覓姓龐人”中的“姓龐人”(2020年全國新高考Ⅰ卷)、“荊州早識高與黃”中的“高與黃”(2020年全國新高考Ⅱ卷)、“但醫(yī)沈約重瞳健”中的“沈約”(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等。

(二)化用詩句(或言論)。如“因吟郢岸百畝蕙”化用了《楚辭·離騷》中的“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糟粕所傳非粹美”化用了《莊子·天道》中的“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2020年高考全國Ⅱ卷)等。

不少題目需要考生在認真理解典故的基礎上作出回答。如2021年全國新高考Ⅱ卷的第16題:

詩人指出“道在六經寧有盡”,又讓兒子“熟讀周公七月詩”,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考生只有認真領悟詩中對“七月詩”這一典故的注釋(這是一首描寫農民勞作和生活的農事詩),才有可能較為準確地答出參考答案中的第二點:道不遠人,《詩經》中就有像《七月》這樣重視農事的詩篇,熟讀可以悟出立身根本,從而做到腳踏實地。

又如2020年高考全國Ⅲ卷的第15題:

詩人由苦筍聯想到了魏征,這二者有何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

如果能很好地結合“我見魏征殊媚嫵”的注解(唐太宗曾說,別人認為魏征言行無禮,我卻覺得他很嫵媚),同學們就不難作出較為完整、準確的回答。

古人所用的典故往往與其自身的理想抱負聯系得非常緊密。如志在一統天下的曹操想到的是“周公吐哺”(《短歌行》),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蘇軾想到的是“三國周郎”(《念奴嬌·赤壁懷古》),力主北伐恢復國土的辛棄疾想到的是“寄奴”劉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

總之,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要具備以上四種意識,靜心閱讀古代詩詞,仔細揣摩字、詞、句、典故、注釋等在其中的具體作用,提高答題的準確率。

猜你喜歡
典故詩詞考查
懸壺濟世典故的由來
創(chuàng)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創(chuàng)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例談氯及其化合物的學習與考查
釩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七夕節(jié)有什么典故呢
詩詞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