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博物館中收藏有大量中國近現(xiàn)代風云人物的信札文獻資料,其中絕大部分信札,都是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逐漸入藏當年的天津歷史博物館的,而有一封信札卻不同,它就是弘一法師(李叔同)于1937年11月1日寫給劉光華居士的。它是天津博物館在2016年于杭州西泠印社拍賣公司的春季拍賣會中競拍而得的藏品,既豐富了天津博物館關于李叔同藏品的內(nèi)容,同時也是天津博物館入藏時間最晚的一封珍貴信札。
這封信的主要內(nèi)容為弘一法師向劉光華詳述了劉光華的父親劉紹成,即克定上人,于不久前在廈門辭世時的細節(jié)與相關善后工作,具體釋文如下:
仁者,見此信后,應生悲痛,因尊翁克定上人已于前日因病謝世矣。尊翁在家時,為余之再傳弟子。(尊翁入南京高師時,余已出家,由舊生周玲蓀任課)出家后,于去年一月到廈門,依余學習戒律。今年五月余到青島弘法,尊翁仍居廈門。上月中旬余返廈門,尊翁即來同居。數(shù)日后患瀉疾,后漸沉重(瀉止體弱,不肯服藥),至上月三十日下午二時余謝世。病重時,由同學諸師照料如法。三十日上午即輪流念佛,助其生西,余亦屢加策勵。命終時無有痛苦,舍報安詳。次日入龕時,四肢柔軟如生,似有生西之象。因時事不寧,未能久停,已于三十一日下午三時焚化。廈門近狀,想仁者于報紙中可知其概。余誓不移動,愿為廈門諸寺院護法,共其存亡。
尊翁生平事跡,乞仁者暇時寫其概略寄下,余愿為之作傳。通訊乞寄廈門中山公園妙釋寺轉(zhuǎn)交弘一收。謹此奉達,不宣。
十一月一日,釋弘一啟。
尊翁遺物,已分贈諸僧眾。其中有仁者來書二通,附奉上以為紀念。
從信文中可知,克定上人在出家前求學時,曾就讀于南京高等師范學堂。弘一法師當年也在南京高等師范學堂任教過,但是在劉紹成就讀時,弘一法師已經(jīng)離開學校出家了,而當年弘一法師的學生周玲蓀曾經(jīng)教過劉紹成,所以法師稱劉紹成為再傳弟子。周玲蓀1912年曾就讀于浙江第一師范學校圖畫手工???,與吳夢非、金咨甫、李鴻梁等人同班學習,在此期間隨李叔同學習音樂與美術,并受影響至深。
后來周玲蓀任教于南京高等師范學堂,曾任藝術系主任。想必是在周玲蓀的講述下,劉紹成對弘一法師的藝術與人格心生仰慕,估計在劉紹成出家后赴廈門追隨弘一法師持戒修行的過程中,周玲蓀也起到了引薦的作用。只可惜克定上人追隨法師不久后,即不幸染病故去。
此信中,可見克定上人從容淡定的生死觀,“瀉止體弱,不肯服藥”,也可看出弘一法師對他這位病重弟子的臨終關懷,并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弘一法師圓寂時那著名的“悲欣交集”。弘一法師于1942年圓寂,也是因為瘧疾,再加上傷寒。而且,也是不肯服藥,臨終前幾日僅服清水。這其實是大師內(nèi)心深處順其自然、生死看淡的人生觀。對于告別塵世,是悲傷;對于往生極樂世界,是欣喜,此當為“悲欣交集”??梢娍硕ㄉ先松揽吹⑾蛲鶚O樂世界的人生觀,與弘一法師是一致的。其實當初在1884年9月,弘一法師的父親李世珍在天津去世時,據(jù)說也是因為患了痢疾一類的疾病,并在病重之際,自己決定順其自然,不再服藥,并請來高僧在病榻前誦《金剛經(jīng)》。弘一法師時年只有五歲,曾在父親病榻前靜聆高僧誦經(jīng)。不知弘一法師在圓寂前,是否也想起過早已遠去的慈父。
此信后面幾句,提及了當時廈門的局勢。自1937年9月開始,日軍瘋狂轟炸廈門,寫此信時的1937年11月初,正是廈門抗戰(zhàn)的最緊要時刻,弘一法師表示自己不會因避戰(zhàn)亂而離開,會一直在廈門守護寺院,與寺院共存亡,可見法師愛國愛教風范。
此封信札的價值不但在于內(nèi)容很有史料價值,更在于其書法價值也是彌足珍貴。弘一法師的書法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出家前,一是出家后。弘一法師自幼習書,早年間在津門故里即以書法篆刻稱名一時,尤其是魏碑風格的作品,現(xiàn)在看來也是頂級書家的水準,津門書壇至今在魏碑風格上,仍是鶴立于全國,似有文脈基因。弘一法師禮佛以后,不但思想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書法風格也逐漸改變了,變得清寥曠遠、散淡自然,遠離了一切煙火氣,有一種內(nèi)在的、平靜的、而又不失法度的美。所以弘一法師在世時,其書法作品就頗受藏家追捧,而法師又刻意遠離名利、遠離權貴,所以散落在社會各處的書法作品并不多,這就更顯得珍貴了。
相較于大字書法作品,法師的信札書法因為用筆纖細、書寫隨意,所以尤其耐人尋味。本信中的每一個字,都可以放大,成為絕佳的“弘體”書法范本。從此信中的措辭與格式來看,弘一法師特別強調(diào)細節(jié),每一句話都斷好了句讀,這在同時期的古體信箋中并不常見。
此信據(jù)拍賣公司拍前提供的信息顯示,原件一直保存于收信人劉光華家族中,唯一的遺憾是在20世紀60年代時,收藏者因為時代的原因?qū)⒑胍环◣熕鶗鴮懙氖招湃嗣炙合氯チ恕4诵诺男殴{有紅色標識為“涵芬樓制”,涵芬樓是商務印書館旗下的藏書樓,創(chuàng)立于1904年。涵芬樓以其藏書優(yōu)勢,復刻出版了許多有價值的舊版書,因為有出色的木刻與印刷技術,出過許多不同花式的信箋,類似于今天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民國時期的許多文人,都用過涵芬樓出品的信箋??硕ㄉ先顺黾仪霸┞氂谏虅沼^,弘一法師所用書箋是否為其生前所提供,不得而知?!?/p>
(本文節(jié)選自天津美術館館長馬馳編著的《霓羽泠光——天津博物館藏近代書札選樣研究》一書,有刪改,題目為編者自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