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敏,廖黔華,陳彩霞,陳曉鋌,馮程娟,鄭海林,潘春桃
廣東省茂名市中醫(yī)院,廣東茂名 525000
痛風是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jié)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屬代謝性關節(jié)病范疇[1-3]。黃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是尿酸生成途徑中最重要的催化酶,非布司他通過抑制XO活性,減少尿酸的產(chǎn)生,從而降低血尿酸水平,減少痛風發(fā)作,消除痛風石[4]。但非布司他治療痛風的療效有限,有研究提示,即使延長非布司他治療至5年,尿酸達標率為93%,痛風石消除比例為69%,仍有部分患者未能獲得滿意療效[5]。所以,目前需要能夠增強治療痛風療效的藥物。非諾貝特有顯著降低高脂血癥患者血漿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G)、降低血漿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等調(diào)脂作用,兼具降尿酸、抗凝、促纖溶、抗動脈硬化、改善胰島素抵抗等作用[6-8]。本研究選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茂名市中醫(yī)院收治的90例痛風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非布司他聯(lián)合非諾貝特治療痛風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其對炎癥因子的影響,評估非布司他聯(lián)合非諾貝特的可行性。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90例痛風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低劑量研究組、高劑量研究組及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例;年齡30~52歲,平均(42.5±1.8)歲。低劑量研究組男29例,女1例;年齡31~54歲,平均(43.2±1.7)歲。高劑量研究組男28例,女2例;年齡32~53歲,平均(42.8±1.4)歲。3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jīng)獲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年齡在18~70周歲;符合痛風(2015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歐洲抗風濕病聯(lián)盟痛風分類標準)的診斷標準[7],且經(jīng)飲食控制后血尿酸水平≥480 μmol/L;自愿受試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繼發(fā)性高尿酸血癥者;肝功能異常,谷草轉(zhuǎn)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谷丙轉(zhuǎn)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為正常值上限1.5倍以上者;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eGFR<30 mL/min者;血白細胞<4.0×109/L,或有其他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嚴重心肺疾病及其他研究者認為不適宜入組者;2周內(nèi)使用過降尿酸治療藥物者;受試期間需合并使用影響血尿酸水平的藥物者;過敏體質(zhì)或?qū)υ囼炈幬镉羞^敏史者;孕婦、準備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對照組、低劑量研究組和高劑量研究組,均與食物同口服非布司他(國藥準字H20130058;規(guī)格:40 mg×7片×2板),其中對照組口服非布司他40 mg/次、1次/d,并口服淀粉制備的安慰劑。低劑量研究組口服非布司他40 mg/次+非諾貝特200 mg/次(國藥準字H20181239;規(guī)格:0.1 g×10片×2板),1次/d。高劑量研究組口服非布司他80 mg/d+非諾貝特200 mg/次。3組均連續(xù)治療6個月。
療效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3、6個月檢測血清尿酸水平,記錄血尿酸達標率,C-反應蛋白、血沉以及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VAS評分:總分0~10分,0分為無痛;<3分為有輕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7分為疼痛影響睡眠,尚能忍受;7~10分為患者有漸強烈的疼痛,疼痛難忍。
不良事件:皮疹、血脂異常、血糖異常、白細胞減少和肝腎功能異常。
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測定方法:早晨空腹采血,使用無抗凝試管采集肘靜脈血3 mL,采用流式細胞術對血清TNF-a和IL-6水平進行測定。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和率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1、3、6個月,高劑量研究組、低劑量研究組的血尿酸、血沉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高劑量研究組優(yōu)于低劑量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臨床療效指標比較
3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3組的IL-6水平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而下降,且在治療6個月后,高劑量研究組、低劑量研究組的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高劑量研究組低于低劑量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組患者治療前后IL-6水平比較[(±s),pg/mL]
表3 3組患者治療前后IL-6水平比較[(±s),pg/mL]
組別對照組(n=30)低劑量研究組(n=30)高劑量研究組(n=30)F值P值治療前8.06±3.25 7.64±3.58 8.20±3.22 0.227 0.798治療1個月6.68±3.35 6.06±2.81 6.52±2.49 0.368 0.693治療2個月5.58±3.26 5.10±3.51 4.94±2.65 0.333 0.718治療3個月4.72±2.68 4.31±2.62 3.73±2.25 1.165 0.317治療4個月4.10±2.54 3.52±2.65 3.01±2.28 1.434 0.244治療5個月3.67±2.38 3.01±2.05 2.59±1.46 2.223 0.114治療6個月3.47±2.35 2.65±1.84 2.20±1.56 3.290 0.042
3組的TNF-α水平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均下降,且在治療6個月后,高劑量研究組、低劑量研究組的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高劑量研究組低于低劑量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3組患者治療前后TNF-α水平比較[(±s),pg/mL]
表4 3組患者治療前后TNF-α水平比較[(±s),pg/mL]
組別對照組(n=30)低劑量研究組(n=30)高劑量研究組(n=30)F值P值治療前8.05±3.69 8.31±3.58 8.56±2.89 0.168 0.845治療1個月6.64±3.54 6.62±2.54 6.51±2.59 0.017 0.983治療2個月5.44±2.49 5.32±2.75 4.94±2.68 0.293 0.747治療3個月4.61±2.46 4.08±2.58 3.80±2.42 0.820 0.444治療4個月3.65±2.72 3.22±1.86 2.90±2.72 0.698 0.500治療5個月3.16±2.05 2.68±1.82 2.02±2.28 2.319 0.104治療6個月2.91±1.55 2.30±2.05 1.64±1.52 4.073 0.020
痛風的發(fā)病機制涉及到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9],痛風的患病率在20世紀穩(wěn)步上升,可能是由于人口年齡結(jié)構(gòu)的變化和代謝綜合征及其相關疾病的患病率增長。然而,痛風的患病率在高收入國家似乎已趨于穩(wěn)定[10-11]。但目前治療痛風的藥物仍存在療效有限的問題,部分患者接受最大劑量別嘌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馬隆治療后血尿酸仍未能達標[12-13]。
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中67%合并脂代謝紊亂,非諾貝特通過對腎近端小管尿酸鹽轉(zhuǎn)運蛋白1、腎近端小管尿酸重吸收的抑制,從而促進腎臟尿酸排泄[14]。高尿酸血癥與痛風常合并高血壓、脂代謝紊亂和糖尿病等,這些疾病之間相互影響、存在因果,因此,堅持“綜合治療”的原則[15],選擇伴有降尿酸作用的藥物、避免使尿酸升高的藥物。以上研究提示可聯(lián)合非布司他和非諾貝特治療痛風患者。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高劑量研究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血尿酸達標率、VAS評分、C-反應蛋白含量和血沉水平在治療6個月后分別為(260.23±85.01)μmoL/L、76.67%、(34.71±8.97)分、(5.64±4.23)mg/L和(7.39±4.54)mm/h,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與段嘯軒[9]學者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觀察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260.23±85.01)μmoL/L、血尿酸達標率76.67%、VAS評分(34.71±8.97)分、C-反應蛋白含量(5.64±4.23)mg/L和血沉水平(7.39±4.54)mm/h在治療6個月后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310.01±75.35)μmoL/L、50%、(51.72±10.57)分、(9.15±3.21)mg/L、(13.21±3.15)mm/h(P<0.05)。3組患者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低劑量研究組和高劑量研究組患者的炎癥因子IL-6、TNFα水平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而下降,且在治療6個月后,高劑量研究組、低劑量研究組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高劑量研究組低于低劑量研究組(P<0.05)。分析原因為:高劑量研究組在提高療效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低劑量研究組和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痛風的治療過程中,高劑量非布司他聯(lián)合非諾貝特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和發(fā)展?jié)摿?,而且患者認可度高,是一種合適的治療方法,具有廣泛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