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金榮
入選“一帶一路”出版合作經典案例的《南京大屠殺史》之于主題出版如何“走出去”的一點啟示。
2022 年11 月,“《南京大屠殺史》多語種輸出”入選中國出版協會“一帶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該書已在海外出版了英文、韓文、希伯來文、印地文、波蘭文、西班牙文、哈薩克文和阿爾巴尼亞文八個語種,阿拉伯文、法文和俄文版也已經簽約并即將出版,這些語種對應的出版地多屬“一帶一路”國家。檢視《南京大屠殺史》海外出版的歷程,分析“一帶一路”出版合作的個性化案例,對展望新時代主題圖書“走出去”也許不無裨益。
南京大屠殺慘案是抗戰(zhàn)時期發(fā)生在南京的重大歷史事件。2014 年2 月27 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 月13 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015 年10 月,南京大屠殺歷史檔案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成為世界關注的主題。南京大屠殺慘案留給世人的思考是有關戰(zhàn)爭與和平的重大理論問題,南京大屠殺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屬于典型的主題出版。2012 年,《南京大屠殺全史》入選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這是研究南京大屠殺史的代表性成果。南京大學張憲文教授領銜南京地區(qū)的史學工作者,歷時十余年,搜羅大量第一手漢文及域外文字的原始文獻和口述史料,在多元、豐富、翔實的史料基礎上潛心研究,撰寫了110 萬字的《南京大屠殺全史》,產生了積極的學術影響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先后獲得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江蘇省和教育部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
《南京大屠殺全史》是一部高水平學術著作,定位不是普通讀者,因此,需要以該書為基礎,凝練文本,出版面向大眾的南京大屠殺史讀本。
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國家公祭日確立后,《南京大屠殺全史》作者團隊受邀以該書為基礎,改編、撰著一部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國家公祭讀本《南京大屠殺史》。作者刪除了一些背景性、論證性、鏈接性的知識范疇,合并部分章節(jié),保留核心內容,摒棄了一些煩瑣的考證文字和詳盡的論證過程,減少鋪陳,簡化表達。除了篇幅的刪減和體量的壓縮,在敘事風格上力求深入淺出、輕松明快?!赌暇┐笸罋⑹贰肥堑谝槐灸暇┐笸罋⑺离y同胞國家公祭讀本,該書入選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多次入選“一帶一路”國家絲路書香工程,是入選中華學術外譯項目推薦選題目錄的唯一一本同主題著作,為開啟《南京大屠殺史》“一帶一路”海外多語種出版合作之旅奠定了良好的文本基礎。
主題出版“走出去”承擔著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使命。最理想的路徑是通過版權貿易,由海外出版公司購買版權、組織翻譯、出版發(fā)行。目前重大主題出版“走出去”還需要“扶上馬,送一程”,包括“一帶一路”出版合作在內的平臺,無論是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絲路書香出版工程,還是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都是對主題出版“走出去”的階段性扶持,旨在累積主題出版“走出去”的經驗,提升主題出版“走出去”的能力。
主題出版“走出去”,常常面臨缺乏小語種人才資源與渠道資源的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題,南大社協同外研社聯合申報“國家絲路書香工程”和“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的部分小語種項目,對方負責翻譯和海外出版,我們負責提供中文壓縮底本以及對應的英文譯本,并負責溝通作者、解答專業(yè)問題,先后合作完成《南京大屠殺史》的波蘭文、西班牙文、阿爾巴尼亞文版的海外出版,并成功合作申報“中華學術外譯項目”俄文版。
除了行業(yè)內的協同合作,我們還協同不同部門、不同所有制主體開展出版合作,先后與印度皇家科林斯出版公司及其中方版權代理商合作,出版《南京大屠殺史》印地文版。在解決希伯來文翻譯與出版渠道方面,我們整合學術界資源,通過國內猶太文化研究學者與以色列學術界聯系,落實希伯來文版的翻譯和出版。
主題出版“走出去”,不是出版人單體的活動,往往需要“借船出海”,協同不同出版方,協同出版方與學術界,創(chuàng)新合作模式,整合出版要素資源,找到合適的主題出版“走出去”的操作路徑。
本土出版新書尚需要努力貼近讀者,主題出版“走出去”,面對的是全新的文化環(huán)境和全新的受眾,如果不注重傳播并善用路徑,其效果可想而知。作為《南京大屠殺史》的出版方,我們從一開始就積極、主動參與海外版的傳播策劃,在簽訂版權輸出合同時,堅持邀請當地最知名的漢學家撰寫序言或導讀,同時要求“走出去”圖書封底必須有一段推薦文字。這種相對傳統的新書宣傳,是學術出版的通行做法,也是主題出版“走出去”最易效法的方式。
知名專家的序言,代表了當地主流的學術意見。例如希伯來文版的序言由特拉維夫大學常務副校長、著名漢學家謝艾倫教授撰寫,他特別提到:“我們面對的不僅是數字,更要關注殺害中國平民和士兵的殘忍方式……應當被全人類所銘記?!庇〉匚陌嫘驅懙溃骸啊赌暇┐笸罋⑹贰酚〉匚陌?,首次嘗試將這一被忽略的歷史提供給廣大的讀者。我們堅信,迄今未知的歷史值得我們進一步去認識?!碧┪陌嫘蜓詣t寫道:“不敢承認歷史、面對歷史,不知悔改,造成了直至今日日本依然無法擺脫南京大屠殺幾十萬冤魂的夢魘……”
譯序也是很好的引導與推介。譯者翻譯的過程是文化轉換的過程,譯者與讀者分享也是引領讀者參與和認識的過程?!赌暇┐笸罋⑹贰酚⑽陌孀g序則寫道:“南京大屠殺是我們所知的20 世紀世界史最黑暗的冊頁之一?!毡居乙韺W者和政客持續(xù)否認南京大屠殺使得這一主題不再純粹是歷史事件,而是連續(xù)性的政治話題,特別是在東亞國家。我們相信這部英文著作的出版會讓西方讀者更全面理解南京大屠殺暴行及其惡果?!?/p>
把源自學術出版的主題出版納入學術敘事,由在地的專家學者發(fā)表書評、書訊,是主題出版海外傳播需要努力的方向。《南京大屠殺史》希伯來文版在以色列出版后不久,以色列作家、詩人、紀錄片人亞龍·阿維托夫在以色列主流新聞網“第一來源”發(fā)表了一篇書評《血日當空:揭露日本人在二戰(zhàn)中的暴行》。以色列軍事記者和評論員雅科夫(科比)·芬克勒爾則在新書一面世就在以色列新聞網站“第七頻道”發(fā)表書評《新書出版:南京大屠殺史——日本于1937 年底在其鄰國中國的首都南京制造的大屠殺》,引發(fā)以色列讀者的關注。
無論漢學家的序言、譯者的序言,還是輸出地的專家學者的書評、書訊,借鑒了學術出版的成例,拿來為主題出版“走出去”所用,對“走出去”的主題出版物的理解、認識與評價大有助益,對目標語讀者易于產生影響力,接近精準傳播,也易引發(fā)讀者的情感共鳴與價值共振。
出版社在主題出版“走出去”的全盤規(guī)劃中可以關口前移,在一開始就要與譯者及海外出版合作方協商,提出一攬子有關翻譯、出版與傳播的方案,在主題出版“走出去”的進程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這也是入選“一帶一路”出版合作經典案例的《南京大屠殺史》之于主題出版如何“走出去”的一點啟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