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長高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繞不開的話題。然而,在這一生只有一次的長高路上,不少家長卻“踩了坑”。
? 誤區(qū)一:
多補鈣就能長大個
雖然說鈣的攝入與身高的增長有關,但也并不是補得越多越好,更不要長期補鈣。過量的鈣攝入會干擾鋅、鐵這兩種微量元素的吸收,造成鋅和鐵的缺乏,從而會影響孩子的食欲和免疫力。而且,嚴重過量的鈣攝入還可能導致腎結石、血管鈣化,甚至引發(fā)腎衰竭等。
那在什么情況下才需要補鈣呢?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發(fā)育兒科主任醫(yī)師趙云靜指出,只有在飲食中鈣攝入不足的情況下,醫(yī)生才會建議短期補鈣。另外,維生素D是影響鈣吸收的主要因素,當維生素D缺乏時,補鈣的同時還需要補充治療劑量的維生素D,以避免出現(xiàn)血鈣下降。
? 誤區(qū)二:
營養(yǎng)越好,長得越高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長不高,于是,沒有節(jié)制地給孩子吃營養(yǎng)品和補品,認為孩子多吃點、長胖點是好事兒,可結果卻適得其反。
趙云靜說,近年來,兒童超重和肥胖率逐年遞增。喜歡攝入高脂高糖飲食(如油炸食品、含糖飲料等)、活動量減少都是導致兒童單純性肥胖的常見原因。肥胖不僅可以引起兒童代謝性疾病,如高胰島素血癥、高脂血癥等,也容易造成骨齡增大,影響最終成年身高。而且,肥胖的孩子性發(fā)育較早,性早熟的幾率較高,也會影響最終身高。
? 誤區(qū)三:
有苗不愁長,二十三還能竄一竄
孩子的生長確實有早晚之分,如果與同年齡的孩子平均身高相差3—5厘米,骨齡落后于實際年齡,身高可能追得上來。但如果孩子已經(jīng)進入青春期,骨齡也不落后,甚至大于實際年齡,顯然就不能再認為是“晚長”了。
晚長的孩子一般有兩個特點:1.骨齡落后于實際年齡;2.一般都有家族史。比如,父親到高中或大學才開始猛長個。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家族史并不代表孩子一定會晚長,要科學判斷孩子是不是晚長,還需要到醫(yī)院做進一步檢查,家長不能自行判斷。
? 誤區(qū)四:
生長激素是激素,不能用
不少家長聞激素色變。趙云靜講解說,生長激素雖然也叫“激素”,但它和大家所擔心、介意的糖皮質激素不是一回事兒。人體自身分泌有上百種激素,每種激素生理作用都不同,生長激素是由腦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肽類激素,能夠促進骨骼、內臟和全身生長,促進蛋白質合成,在生長發(fā)育中起著關鍵作用。對于一些身材矮小的孩子,如果符合生長激素治療的適應癥,醫(yī)生往往會建議使用,從而幫助孩子長高。在使用生長激素前,醫(yī)生會為其做好用藥前的安全性檢查。在治療過程中,也會要求孩子定期復查,監(jiān)測療效和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