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正大書風的美學(xué)品格是什么?眾所周知,中國古典美學(xué)的核心是儒、釋、道,在此基礎(chǔ)上,將站在傳統(tǒng)大文藝觀的層面展開分析和探究。文藝觀說明文學(xué)、藝術(shù)審美觀始出同源,傳統(tǒng)大文藝觀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對文學(xué)藝術(shù)進行美的評價。分析書法的美學(xué)品格,人品即書品論是第一要義,然后才能分析書法的傳承和藝術(shù)風格。顏真卿、柳公權(quán)、伊秉綬無疑為正大書風的代表者,因此從對他們的研究出發(fā),進一步剖析正大書風的美學(xué)品格。
關(guān)鍵詞:正大書風;儒學(xué);大文藝觀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中,流芳后世的書家不計其數(shù),書法藝術(shù)風格也各有繽紛之色,如典正古雅、飄逸絕塵、古質(zhì)雄強、天然空靈等。同時,書法作品所呈現(xiàn)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有甲骨、金石、碑刻、簡帛、紙張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展示了當時美的風尚。正大書風是什么?什么樣的書法才能稱得上是正大書風?只有解決了這一系列的問題,才能更好地研究和探討它的美學(xué)品格。
提及“正大”一詞,人們經(jīng)常會想到“光明正大”,即為人處世當光明正大,可見正大二字多用于對人的稱贊。古人多以人品來評其書畫藝術(shù),如郭若虛言:“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币簿褪钦f,人品既高,畫品不得不高。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還提到:“書,如也。如其學(xué),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盵1]
筆者認為,正大書風的美學(xué)品格應(yīng)具備以下特點。
一、正人品
徐季?!墩摃分性疲骸暗鲁啥?,藝成而下。”[2]這句話是說應(yīng)先立德后成藝。從古至今,不乏藝術(shù)造詣高但人品不行,而被后世唾棄或者不被重視的書家。姜夔《續(xù)書譜》中說:“風神者,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三須筆紙佳,四須險勁,五須高明,六須潤澤,七須向背得宜,八須時出新意?!盵3]學(xué)書,首先要有好的人品,其后要有法度,要師法古,取法乎上,寫出的字方可有正氣。
柳公權(quán)“心正則筆正”之論,為不少書家認可,其意為自己的品性德行正,書法才能正。項穆《書法雅言》中論之甚詳:“柳公權(quán)曰:心正則筆正。余今曰:人正則書正。心為人之帥,心正則人正矣。筆為書之充,筆正則書正矣?!盵4]周星蓮對此也有所感慨,其在《臨池管見》中說:“褚登善、顏常山、柳諫議文章妙古今,忠義貫日月,其書嚴正之氣溢于楮墨?!盵5]項穆《書法雅言》中還有:“顏清臣蠶頭燕尾,閎偉雄深,然沉重不清暢矣。柳誠懸骨鯁氣剛,耿介特立,然嚴厲不溫和矣?!盵6]柳公權(quán)筆力強健,多力豐筋。傳衛(wèi)夫人《筆陣圖》中云:“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盵7]從其字中不難看出士人的氣節(jié)。
蔣衡在《拙存堂題跋》中講:“顏魯公忠義大節(jié),唐代冠冕,故書如端人正士。此《論坐書》嚴毅之氣凜然在行墨間,當是時,豈復(fù)存作書之見于胸中,而規(guī)矩悉合,蓋學(xué)力精熟故也。余論書以立品讀書為始,本此?!盵8]蔣衡可以說是對魯公的人品極其稱贊,并表示受到很大影響。論書先論人品,其后他又對《爭座位帖》進行了再次評價:“顏公《論坐書》意法兼到,所謂從心不逾矩,即論書法已直逼二王,況忠義大節(jié),明并日月……《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其余之謂乎!”[9]魯公是后世學(xué)書之榜樣,如馮班于《鈍吟書要》中云:“魯公書如正人君子,冠佩而立,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盵10]觀其書如見其人,正因如此,周星蓮才認為顏真卿是唐代法書之冠:“魯公渾厚天成,精深博大,所以為有唐一代之冠?!盵11]品行的高低不是自我夸贊,而是眾人自發(fā)的豎指表揚,如清代著名的書家伊秉綬為官廉政,深受當?shù)匕傩諓鄞?,揚州人仰慕其德行,為伊公立祠堂,為后世膜拜供奉。伊秉綬以篆籀之法寫隸書,厚拙古樸,大氣磅礴,省減燕尾,大道至簡,觀其書有廟堂之氣。
關(guān)于正大書風體現(xiàn)出的正大氣象,筆者認為首先是書家必須德行好、心正,其書才能坦坦蕩蕩。能冠以正大二字的都是弘揚正能量、賢德于國之人,名節(jié)而保身,如《論語》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德不孤必有鄰,德孤即使書藝再高,后世對之評價也不會很好。
二、正源流
正源流,筆者謂為書法要有法度和師承?!稘h書·藝文志》中有:“古者八歲入小學(xué),故周官保氏掌養(yǎng)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zhuǎn)注、假借,造字之本也?!睗h字在演變的過程中由于審美和書寫載體的影響,慢慢地形成一種內(nèi)在規(guī)律,就有了法書,其是文字觀到書法觀的轉(zhuǎn)變。然項穆將書分列品格,其中有“正源”一說:“一曰正宗,二曰大家,三曰名家,四曰正源,五曰傍流?!盵12]項貞元此意為“不激不厲,而風規(guī)自遠”,說的是書法的風貌,而我們強調(diào)的是書法的法度,書寫要遵循一定的法度,不能任意而為。
趙孟頫稱:“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jié)字亦須用工,蓋結(jié)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于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盵13]每個人書寫的方式是不同的,但結(jié)字要有字法,如篆有篆法,楷有楷法。但學(xué)書不能死學(xué),要學(xué)其精神,得其氣韻,方能化為吾神。王若林在《虛舟題跋》中謂:“宋人論顏書,謂出自褚,顏之與褚,了不相似,而以為體源一同,此可謂知書矣。臨古而不得其髓,終日鹿鹿徒勞腳板耳!折盡骨肉,自現(xiàn)清凈法身,乃為得之?!盵14]魯公楷書渾厚大氣,取篆籀之法,對此,若林又云:“每作一字,必求與篆籀吻合,無敢或有出入,匪唯字體,用筆亦純以之。”[15]柳公權(quán)書出魯公,創(chuàng)晚唐一奇跡,書法名震中外,王公貴族長者作古,子孫如不能得其為之書碑,則被認之不孝,高麗使者也遠道而來持巨資以購書跡。柳公權(quán)取法歐、顏,自成一家。
唐末連年戰(zhàn)火,書畫真跡毀于其中,為方便世人學(xué)習書法,刻帖應(yīng)運而生,有皇家的,也有私人的。然而,《淳化閣帖》(圖1)、《大觀帖》(圖2)等雖內(nèi)容豐富,但錯誤繁多且失真,再加上宋廷重文輕武,一些人為謀仕途,出現(xiàn)了一種“趨時貴書”的風氣,可在歷史的長河中大浪淘沙,其書法仍未能廣為流傳。宋四家中蘇、黃、米為尚意書風的代表者,然都是先規(guī)摩古人法帖,而后才自成一家。蘇軾早年學(xué)顏真卿、徐浩,后形成端莊雜流美、剛健含婀娜的書風;黃庭堅早年雖學(xué)周越的抖擻氣,但后追晉唐,終成一家,后人見其字,謂如見高人之士;米芾早年集古字,晚年始成家,修得“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的豪情。南宋書家皆受蘇、黃、米的影響。清代中期之后,中原地區(qū)碑刻和銘器大量出土,書家開始追求一種金石氣??涤袨闃O其推崇魏碑,那么師法魏碑是否脫離了書法的大宗源流?阮元曾云:“南派江左風流,疏放妍妙,長于啟牘;北派則是中原古法,拘謹拙陋,長于碑榜?!盵16]魏晉時期,中原地區(qū)有崔、盧二家,南有王、謝,其同宗為鐘、衛(wèi),更有王褒入關(guān),使南北書風大融合。
書學(xué)正源是有法可依,書寫有法謂之書法,不能憑空臆造。東坡雖云“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但他是法外有法,下筆便到烏絲欄?!端嚫拧分刑岬剑骸邦侓敼龝蛑^出于北碑《高植墓志》及穆子容所書《太公呂望表》,又謂其行書于《張猛龍碑》后行書數(shù)行相似,此皆近之。然魯公之學(xué)古,何嘗不多連博貫哉!”[17]魯公師法北朝銘石書法,取法廣博,楷書自成一家,后世尊稱為“顏體”。如果在字學(xué)上研究北朝書法,其字破體太多,而且字體雜糅,使得唐初破體未盡,顏之推囑咐子孫要字法正確,不用出現(xiàn)破體,顏魯公深得其益。
三、正大氣象
古之論書往往以氣評之,以氣生韻,有韻皆有神采。王僧虔在《筆意贊》中云:“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zhì)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盵18]神采就是氣韻,可什么樣的氣韻才能表現(xiàn)出大氣象呢?氣象萬千是說有很多種變化,故正大氣象應(yīng)該就如文天祥所說的“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是一種清正之氣。
觀顏魯公書法,給人以宰相腹中能撐船的豪性,有種威嚴典雅的廟堂之氣,那么威嚴典雅的廟堂氣就是正大氣象嗎?賞柳太師之書,堂正端嚴感撲面而來,有一種立于泰山而不倒的氣概,那么這種立于泰山而不倒的氣概就是大氣象嗎?瞻伊秉綬之書,渾厚端正,有大道至簡的俠氣,那么這種渾厚端正、大道至簡的俠氣就是正大氣象嗎?這一系列問題,均值得思考。
首先,筆者認為應(yīng)先明確大氣象的含義。當我們聽到這個詞時,往往會和大氣磅礴聯(lián)系到一起,它不是扭扭捏捏的“姿媚氣”。韓愈有“羲之俗書趁姿媚”之句,然所站立場不同,觀念也不一樣。大氣象所表現(xiàn)出來的應(yīng)是正能量,能給人以奮發(fā)向上或端正做人的精神感染力。如此再看顏真卿、柳公權(quán)、伊秉綬的書法,他們便是正大氣象的代表者。對此,筆者通過分析其書法,找到了一定的共性。第一,書法雅正,正中內(nèi)含微欹。三位書家字形皆正,內(nèi)部空間和筆畫略有飛動之勢,故而使得其字穩(wěn)重之中不失俊逸之氣。第二,字內(nèi)空間略小,假如把字看作一個多邊形,在這個多邊形的空間內(nèi)視覺的張力就得到極大的延伸。第三是其書法都是多力豐筋之書,字無病態(tài),勻有挺拔之勢。顏魯公融篆籀之法于楷,藏鋒收尾,內(nèi)部中實,且有向外拓之勢態(tài),使其厚重大氣。柳公權(quán)融歐陽詢之骨、顏魯公之肉,形成自家端嚴風貌。伊秉綬同樣以篆籀的篆引之法寫隸書,省去繁雜修飾,簡潔大方明了,在眾多經(jīng)典隸書中形成自己的獨特風貌。
正大氣象的共性有三點,缺一不可,比如王鐸的行草書,磅礴之勢奔騰而出,書法技法也豐富多變,但過于奇崛,缺少文雅之風、典正之范,雖然勢大,但非正大氣象。蘇東坡之書有偃筆之習,字如石壓蛤蟆,內(nèi)部張力極大,但字勢過于傾斜,不能稱得上正大,但不虧有風雅之氣。觀其書,頓感文章之氣郁郁而起,書卷氣十足。士大夫當以學(xué)養(yǎng)書,多讀書可以預(yù)防書俗。黃庭堅謂:“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yī)也。”正大氣象是書法作品呈現(xiàn)出來的一種感覺,關(guān)于這種感覺,絕大部分人的感受是一致的。繪畫也是一樣,當我們鑒賞倪云林的山水畫時,其給我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干凈,有清水不染塵之清逸。觀趙孟頫的書法,可以感覺到一種溫文爾雅的儒士之氣。正大氣象就是一種樸厚、端莊、磅礴的氣息,正是因為這種正大氣象,再加之書家人品高,才能形成影響世人的正大書風。
筆者認為,世人對正大書風美學(xué)品格的理解是各有千秋,但站在傳統(tǒng)大文藝觀的層面去分析和探究正大書風,可得出其三點特征:正人品、正源流、正大氣象。值得肯定的是,書家的品行德性永遠是第一位的,很多人是因愛其人方慕其書。上文中我們提到,能夠代表正大書風的書家有顏真卿、柳公權(quán)、伊秉綬,三位書家人品甚高,師法宗源,書法大氣、端莊、厚重,同時也為后世的書法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17]劉熙載.藝概[M]//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xué)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715,704.
[2]徐浩.論書[M]//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xué)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276.
[3]姜夔.續(xù)書譜[M]//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xué)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392-393.
[4][6][12]項穆.書法雅言[M]//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xué)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531,525,517.
[5][11]周星蓮.臨池管見[M]//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xué)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727,728.
[7]衛(wèi)鑠.筆陣圖[M]//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xué)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22.
[8][9]蔣衡.拙存堂題跋[M]//崔爾平.歷代書法論文選續(xù)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698,700.
[10]馮班.鈍吟書要[M]//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xué)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554.
[13]趙孟頫.松雪齋文論[M]//崔爾平.歷代書法論文選續(xù)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179.
[14][15]王澍.虛舟題跋[M]//崔爾平.歷代書法論文選續(xù)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652-653,655.
[16]阮元.南北書派論[M]//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xué)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630.
[18]王僧虔.筆意贊[M]//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xué)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62.
作者簡介:
王明忠,碩士,湖北民族大學(xué)美術(shù)與設(shè)計學(xué)院初級教師。研究方向:美術(shù)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