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紅
我的腦海里常常會浮現(xiàn)出一個熟悉又溫馨的畫面:面容清秀的母親,坐在一盞煤油燈下,埋頭看書。油燈火搖曳,母親靜若幽蘭,這幅寧靜溫暖的畫面一直伴隨著我成長。
母親生于解放前,家境貧寒,嫁給父親時,她只識得幾個零星的字。而那時的父親,在離老家古鎮(zhèn)幾十里開外的縣城教書。有時父親托人帶回的信,母親只能連蒙帶猜,實在看不懂的,還得滿臉羞愧地去請教別人。母親天生一副好嗓子,因識不來歌詞,鎮(zhèn)上幾次演出機(jī)會也與她擦肩而過。那時的母親,做夢都希望能有一個讀書的機(jī)會。
終于有一天,母親如愿了。她聽說,政府要開辦掃盲夜校,就在古鎮(zhèn)的郊外,離家里有七八里之地。那時已是五個孩子的母親,得知消息后,仍然激動得掉眼淚。
平日里為操持家務(wù),忙得如陀螺般的母親,每當(dāng)夜校有課時,就更加忙碌了。有時剛把幾個孩子的晚飯安頓好,天色已晚。她只得匆匆地扒上幾口飯菜,便揣上紙筆,捧著那盞煤油燈,上路了。
一個深秋的夜晚,母親手捧那盞老式的煤油燈,行走在夜幕籠罩的田埂上。突然,天空烏云翻滾,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噼里啪啦地打在她的臉上,漸漸模糊了雙眼,她顧不得擦去臉上的雨水,雙手盡力保護(hù)著雨中的那盞油燈。
“啪嗒”一聲,母親被一塊石頭絆倒了,衣服和鞋子都沾滿了泥水。所幸,那盞陪伴她風(fēng)里來雨里去、穿過無數(shù)個黑夜、走過幾個寒暑的油燈,被她的雙手高高舉起,完好無損。母親慢慢地從濕漉漉的泥地上爬起。在黑夜里,頂著風(fēng)雨,在泥濘的田埂上繼續(xù)向夜校前行。
回到家里,等孩子們都睡了,母親就在昏黃的燈光下,溫習(xí)功課、看書、寫信亦或是做針線活。那盞煤油燈,見證了母親的努力與艱辛,更見證了母親的收獲和喜悅。
漸漸地,母親能讀懂父親的來信。寫給父親的信里,用詞也更加生動。父親對母親的進(jìn)步大為贊賞。夜深之時,讀著父親信里由衷的贊美之詞,母親的臉燦若桃花,激動的心宛若油燈里跳動的火苗。
不上課的晚上,母親總會把我們兄姐幾人,召集在那盞煤油燈下,給我們讀書,講故事,講她去夜校途中的那些趣事。母親講得繪聲繪色,我們聽得津津有味。燈光下的母親,愈發(fā)清麗秀美,神采飛揚(yáng)。在那盞老式的煤油燈下,我們度過了一段快樂的童年時光。
漸漸地,我長大了,離開了溫暖的家和熟悉的古鎮(zhèn)。在我人生的風(fēng)雨路上,母親那盞老式的煤油燈,仿佛一座高聳的燈塔,用一抹溫暖的亮光指引著我樂觀、積極地前行;也如歲月深處的一顆明眸,永遠(yuǎn)深情地注視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