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馬國銀
摘要:目的 探究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FTS)應用于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86例膽囊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隨機將其中分為A組和B組各43例。A組實施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B組實施FTS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術后1 d,兩組皮質醇與腎上腺素水平均呈明顯升高,但A組兩項指標水平高于B組(P<0.05)。術后5 d,B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A組,P<0.05。術后12 h兩組疼痛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術后72 h, B組疼痛評分低于A組(P<0.05)。A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于B組(P<0.05)。B組患者肛門初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下床活動時間短于A組(P<0.05)。結論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中可取得更為理想的康復效果,同時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膽囊?。焕夏?;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后護理
近年來,膽囊結石、膽囊息肉患者數(shù)量增多,膽囊相關疾病發(fā)病率呈現(xiàn)增長趨勢。針對膽囊疾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患者恢復快,疼痛輕,為當前治療膽囊疾病的首選。老年患者手術耐受性不強,圍手術期心理、情緒很容易出現(xiàn)波動,嚴重影響手術安全性,術后恢復情況也會受到影響。為減少老年患者可能發(fā)生的應激反應,圍手術期需要采取科學化的護理手段[1]??焖倏祻屯饪谱o理(FTS)是一種建立在循證醫(yī)學基礎上的護理模式,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可有效控制患者應激反應,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旨在探討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FTS)應用于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中的臨床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醫(yī)院收治的86例膽囊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隨機將其中分為A組和B組各43例。A組平均年齡(64.17±5.71)歲;膽囊結石28例,膽囊息肉13例,膽囊炎2例。B組平均年齡(65.17±5.09)歲;膽囊結石30例,膽囊息肉10例,膽囊炎3例。
納入標準:患者意識清醒,具備和護理人員溝通的能力;符合相關手術指征;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急性膽囊炎;伴有各種慢性疾病;短期內有手術治療史。
1.2 方法
1.2.1 A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
由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做好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包括指導患者禁食禁水等;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如果患者疼痛劇烈,可以適當采取鎮(zhèn)痛治療;肛門初次排氣后,可以適當攝入流質或者半流質食物,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整個護理過程中,要密切對患者的情況進行關注,嚴格控制好患者飲食。
1.2.2 B組患者均接受FTS護理
(1)術前護理:向患者詳細介紹手術、疾病相關知識點,指導患者做好術前準備,鼓勵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應對手術,通過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與患者家屬交流,在家屬協(xié)同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引導患者進行咳嗽練習,做1次深呼吸后由肺部深處進行咳嗽,術前1 d開始練習,早晚各一次,每次練習10 min。手術前按規(guī)定指導患者禁食禁飲,術前30 min遵醫(yī)囑給予靜滴1.0 g鹽酸頭孢替安。
(2)術中護理:保證手術室環(huán)境的舒適性,手術臺需要鋪設加熱毯對患者進行保溫,幫助患者將體位調整好。手術期間始終將患者的體溫當成監(jiān)測對象,不能低于36℃,避免患者發(fā)生低體溫的情況。
(3)術后護理:術后通常不常規(guī)留置腹腔引流管,如需必要應在24 h拔除。手術后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氟比洛芬酯靜脈注射,用于止痛,嚴格控制好患者飲水及進食的標準?;颊咝g后清醒,在狀態(tài)良好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按摩,包括肩部、背部等位置,促進患者早期活動,引導患者在病床上進行四肢屈伸活動,也可以攙扶患者適當下床行走[2],在此基礎上促進患者早期活動。對患者的提問應該耐心進行解答,幫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術后康復效果。術后,指導患者進行吹氣球的練習,每天至少做10次吹氣球練習,每次練習5 min。
1.3 觀察指標
(1)生理應激指標:皮質醇和腎上腺素水平。
(2)心理狀況:采用焦慮、抑郁量表進行評估,評分越高說明心理狀況越差[3]。
(3)疼痛評分:采用VAS疼痛評分量表進行評估,評分越高說明患者術后疼痛感越強[4]。
(4)術后康復: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與住院時間。
(5)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生理應激指標比較
術后1 d,兩組腎上腺素、皮質醇均上升,但B組各項水平低于A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心理狀況比較
術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均下降,且B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A組(P<0.05)。見表2。
2.3 兩組VAS疼痛評分比較
術后12 h,兩組疼痛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術后72 h,B組疼痛評分顯著低于A組(P<0.05)。見表3。
2.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B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A組,P<0.05。見表4。
2.5 兩組康復情況比較
B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的時間均短于A組,P<0.05。見表5。
3討論
腹腔鏡切膽囊除術在膽囊疾病的手術治療中已經(jīng)成為首要選擇,其憑借微創(chuàng)、無痛、安全等優(yōu)勢獲得了大量患者的認可。在消除患者術前應激反應上本身有著天然優(yōu)勢,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患者完全不會產(chǎn)生應急反應,由于患者在面對疾病與手術時存在盲目性,在面對手術時,產(chǎn)生各種不良情緒是一種正常反應,但如果不對這些負面情緒進行消除,手術效果會受到不良的影響[5]。傳統(tǒng)的圍手術期護理針對疾病本身,護理手段比較單一,可能會因為患者對手術缺少足夠認識,難以取得理想的康復效果。老年患者一般還患有其他類型的慢性病,身體機能整體偏弱,在手術時面對麻醉、創(chuàng)傷很容易引發(fā)一系列心理問題,給老年患者的身體造成一定損害,使得患者康復時間延長。因此,在圍手術期,做好對老年患者的護理十分重要。
生理性應激反應是患者在內外部因素刺激下,其腎上腺素和皮質醇水平增長所引起的一系列非特異性反應,包括內分泌失衡、代謝異常等,心理性應激反應主要是患者在各類因素影響下引起的一系列心理變化,包括焦慮、抑郁、恐懼等。在應激反應比較嚴重的情況,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明顯的癥狀表現(xiàn)或病理變化,不但會給手術的安全性帶來不良影響,還會導致患者術后康復的時間延長,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要考慮控制好患者的應激反應。FTS在臨床上是一項廣泛應用的護理模式,屬于對傳統(tǒng)圍手術期護理的優(yōu)化,強調根據(jù)患者圍手術期出現(xiàn)的各種病理、心理問題,確保護理干預的針對性。FTS護理主要將護理過程劃分為術前、術中和術后三個階段,術前涉及心理護理、肺功能訓練、體位訓練等內容,還需要引導患者做好各項術前準備工作。心理護理的目的是對患者的應激反應進行控制,讓患者的情緒能趨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肺功能訓練是為了減少發(fā)生呼吸道并發(fā)癥率;體位訓練則是為了保障手術可以順利進行,這些護理措施對患者術后恢復都有很好的效果[6~7]。在術后對患者進行早期活動護理、鎮(zhèn)痛護理、飲食指導等,適當與患者進行溝通,能減少患者的疼痛感,讓患者能夠盡早下床排氣、下床走動,便于患者身體快速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 d,兩組皮質醇與腎上腺素水平均呈明顯升高,但A組兩項指標水平高于B組(P<0.05)。術后5 d,B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A組(P<0.05)。術后12 h兩組疼痛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術后72 h, B組疼痛評分低于A組(P<0.05)。A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于B組(P<0.05)。B組患者肛門初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下床活動時間短于A組(P<0.05)。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中可取得更為理想的康復效果,同時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何杏杏,孫瑩瑩.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后疼痛及康復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22,29(36):190-192,196.
[2] 王祖穎.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對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手術應激和術后恢復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2021,11(18):121-124.
[3] 王璞.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yī)藥,2021,50(3):361-362.
[4] 李淑芳.快速康復理念護理對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老年患者的效果分析[J].山東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21,43(2):132-133.
[5] 蔡雅冰.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后康復的護理效果探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2020,10(17):159-161.
[6] 紀之玲,王玉紅.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在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后康復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yī)療,2020,39(20):139-141.
[7] 江明明.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負性情緒及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33):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