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恩智
幾行描金小字,畫上幾枝蘆葉、一片青竹林、繞湖的亭子,再灑下幾筆濃墨作山丘之景。這樣簡單的圖畫,不知如何才能留住觀者的一分注意與欣賞。
來到博物館內,我走向了羅列展品的小臺子,慢慢觀看著這些樸素的小物件。撇下那些意義重大的“鎮(zhèn)館之寶”,我轉向了一旁略顯冷清的普通展廳。
沒了人聲的嘈雜,這里便顯得寧靜許多。羅列的都不是什么傳世珍品,只是普通的文物與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樸素的顏色顯得十分柔和,讓人想到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輕輕拂過肌膚的微風,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我慢慢觀賞起這些迷人的小物件。
一件略顯透亮的青瓷插屏吸引了我的目光。底座是深色的檀木,我湊近時,便有一種清新木香淡淡圍來。上面還有一張圖,落筆不多,楊柳、碧湖、疏淡的天,再加一個亭子,典型的一幅江南煙雨圖。而人物也只是亭上一個,遠遠地望著人群車馬。頂上的題字大意也是畫家無人知曉的傾訴。
觀此景,只覺得這人有著無限的惆悵,也許他是故人已去,一人獨倚于木欄,長望遠處山水,那么晏殊的“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就可以很好地詮釋這個場景了。也有可能是位失意的才子,天涯茫茫,了無知音,最后沉沒于歷史中,成為人們眼中的一粒微塵。
這樣看來,這件瓷器身上仿佛又多了一層文物獨有的文化意味。這樣意義頗多的作品,卻是觀者寥寥。推而廣之到他們所處的時代,有些文人即使不是當世最出眾的人才,也算得上是某一領域的佼佼者,卻往往在命運的捉弄下舍棄繁華,歸隱山林,最多也只能博得后世的同情與憐惜罷了。
如今,這些物件從土石里被挖掘出來,再沉滯在這館內,是否有人愿意去駐足一會兒,傾聽一下它的心聲呢?
隨著歲月流逝,當這些富含故事的舊物與我們相遇,我們需要的是對其多一分注目與尊重,不忽略這些努力在歷史中留下痕跡的人與物,讓身邊的文明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輝。
‖深圳市龍華區(qū)實驗學校教育集團‖指導教師:冷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