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古代的地圖管理

2023-08-01 09:12王樹連
資源導刊(信息化測繪) 2023年5期
關鍵詞:圖志測繪

◎ 王樹連

明代中后期,邊防形勢嚴峻。崇禎八年(公元1635 年),兵部職方司主事陳祖綬組織46 人的隊伍,對邊防軍鎮(zhèn)報送的地圖及職方司保存的歷史圖籍加以考證和研究,歷時16 個月,完成了《皇明職方地圖》編制。圖上突出標示了全國具有軍事意義的山川險阻、邊塞地區(qū)的地理風貌,補繪了明朝失陷的長城以北大寧、開平、興和、東勝四個邊鎮(zhèn)的地圖,為部署邊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地圖管理,明承古制。那么,中國古代是如何實施地圖管理的呢?

面向全國的常設管理部門——兵部職方司

兵部職方司是面向全國的地圖管理部門,是中央政府的常設管理機構。它起源于西周設立的職官——夏官司馬屬下的職方氏。由兵部職方司主管全國的地圖,說明古代地圖在國家安全與治國安邦方面具有突出作用。此種體制延續(xù)了兩千多年,一直到清代。

西周創(chuàng)立了我國早期比較完備的國家管理制度。據《周禮》載,西周設立六卿,其中夏官司馬主管軍事。夏官司馬屬下有負責測繪的職官如職方氏、量人、司險、土方氏、合方氏、形方氏等。職方氏的職責是“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谷六畜之數(shù),要周知其利害”。

秦漢時期,中央政府實行丞相中心制,具體管理地圖的職官是御史中丞。《漢書·百官公卿表》稱,御史中丞“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員十五人”。御史中丞隸屬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同副丞相,總管監(jiān)察事宜。晉代司空(相當于宰相)同時兼任地官的裴秀在制作《禹貢地域圖》過程中,總結出著名的“制圖六體”。

制圖家裴秀

到了隋唐時期,中央政府由丞相中心制變?yōu)槿≈?,在尚書省下設立六部,兵部下設職方司,職方司開始成為朝廷官制的一部分?!端鍟ぐ俟僦尽酚涊d,兵部下設職方司,職方郎中、職方員外郎主管地圖測繪。《新唐書·百官》載,唐代“職方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地圖”?!杜f唐書·職官》記載,唐代職方司共有職官21 人,其中職方郎中1 人,員外郎1 人,主事2 人,令史4 人,書令史9 人,掌固4 人。

宋代沿用唐制。《宋史·職官》記載:“職方郎中、員外郎掌天下圖籍,以周知方域之廣袤,及郡邑、鎮(zhèn)砦道里之遠近?!甭毞剿?人,即“分案三,置吏五”。元代,地圖仍然歸兵部主管,內容包括“凡城池廢置之故,山川險易之圖,兵站屯田之籍,遠方歸化之人,官私芻牧之地”等。明代,職方司掌輿圖、軍制、鎮(zhèn)戍等,凡天下地理險易、遠近、疆界,俱有圖本。清代職方司“掌天下輿圖,以周知險要”,編制有15 人。從隋到清,兵部職方司一直是地圖的主管部門。

職方司的職能是地圖編制與保管,不僅限于軍方,而是面向全國。唐代“職方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地圖、城隍、鎮(zhèn)戍、烽堠、防人道路之遠近及四夷歸化之事。凡圖經非州縣增廢,五年乃修,歲與版籍偕上”(《宋史·職官》)《宋史·職官》所載事實:“凡五方之區(qū)域,都邑之廢置,疆場之爭訟者,舉而正之。凡天下上鎮(zhèn)二十,中鎮(zhèn)九十,下鎮(zhèn)一百三十五。上戍十有一,中戍八十六,下戍二百四十五。凡烽堠所置,大率相去三十里。其逼邊境者,筑城置之。”《五代會要·職方》記載,兵部職方司向全國發(fā)出指令:“各道州府,據所管州縣,先各進圖經一本,并須點勘文字,無令差錯,”“古今事跡,地理山川,土地所宜,風俗所尚……不得漏略?!?/p>

一般情況下,職方司不直接向全國發(fā)號施令,而是向皇帝提出建議,由皇帝決策并詔令實施。至道二年(公元996 年),職方員外郎吳淑上奏:“請以閏年所納圖上職方。又州郡地理犬牙相入,向者獨畫一州地形,則何以符合他郡?望令諸路轉運使每十年各畫本路圖一,上職方。”皇帝采納了這個建議,并詔令天下。宋代一些著名的地圖,如《淳化天下圖》《天下州縣圖》(又名《守令圖》)《十七路轉運圖》《十八路圖》等都是皇帝下詔編繪的。

除了職方司,有些朝代還在中央政府設置有其他地圖管理部門?!吨芏Y》記載,周代六卿之一的地官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shù),以佐王安擾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shù),……凡建邦國,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漢代的御史中丞主管保存地圖典籍的蘭臺(石渠閣),其重要職責之一是把分封的土地標畫在地圖上,一方面送皇帝閱覽,一方面存蘭臺備查。唐代鴻臚是負責外交事務的官吏,“凡番客至,鴻臚訊其山川風土為圖奏之,附上于職方?!币簿褪钦f,當其他國家的外交人員來朝之時,鴻臚要了解“其山川風土為圖奏之”,并向職方司備案。元代的秘書監(jiān)“掌歷代圖籍并陰陽禁書”。明代的欽天監(jiān)組織了地圖的經緯點測量。另外,工部下屬的許多部門或多或少地涉及地圖的測繪、管理與應用。

職方司的編制人員較少,要完成重要的或特別的測繪任務,除了需要一些相關部門協(xié)助外,有時還設立臨時管理機構。宋代,朝廷多次組織編修天下、全國或諸州府圖經,各州府編修的圖志、圖經的數(shù)量很多,為了加強對圖經的管理,宋廷在大觀元年(公元1107 年)成立了九域圖志局。九域圖志局是中央的圖經管理機構,他們管理的圖志資料也是職方司進行地圖編繪的資料來源。明初,朱元璋決定田畝清丈,編造黃冊(封皮為黃色的賦役冊)和魚鱗圖冊(實測的地籍圖),為此成立了由黃冊主事負責,由“監(jiān)察御史二員,戶部給事中一員,戶部主事一員,監(jiān)生一千二百名”組成的管理機構。明末,利瑪竇等人帶來了西方先進的測繪技術,為了編修歷法,需要實測北京、南京、廣州、西安等地的經緯度,于是成立了采用西方觀測及計算方法的西局。清初,康熙詔令編修《一統(tǒng)志》,為此成立了一統(tǒng)志館主持此事。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 年),為了測繪《清會典圖》,成立了會典館畫圖處,主持清代第三次大規(guī)模的地圖測制。

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地方定期造送地圖

為了編制全國地圖,并保障地圖的不斷更新,在我國歷史上逐步形成了由地方定期造送地圖的制度。此制度是我國古代地圖管理的重要制度,對于促進制圖事業(yè)的繁榮具有深遠意義。

地方定期造送地圖的制度形成于隋唐時期?!端鍟そ浖尽份d:“隋大業(yè)中,普詔天下諸郡,條其風俗、物產、地圖,上于尚書?!边@是普遍詔令天下搜集、造送地圖的開始。唐代前期,兵部職方司要求各州每3 年造送一次地圖,即所謂“委州府三年一造,與版籍皆上省”(《唐六典·兵部》)。建中元年(公元780 年)改為每5 年一造送,如州縣有變化,要隨時編修地圖上報。唐明宗天成三年(公元928 年),將地圖每5 年造送的制度改為每逢閏年造送。公元932 年,吏部尚書王權在上奏時提出:“所送職方地圖,各令按目下郡縣、鎮(zhèn)戍城池、水陸道路,或新舊移易者,并須載之如圖。其有山嶺浜湖,步騎舟楫,各得便于登涉者,亦須備載?!笨梢?,造送地圖定期化、制度化形成于唐代。

事實上,由地方造送地圖早已有之,只是沒有形成定期報送的制度?!吨芏Y》記載:“縣師掌邦國、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凡造都邑,量其地,辨其物,而制其域”,可見,縣師是地方負責測量的職官,他們的測繪成果要報送朝廷。秦漢時期,各個諸侯國(縣)都有負責地圖測繪的官員,但在數(shù)量上少于中央。聯(lián)系到放馬灘秦墓出土的木板地圖中的地區(qū)行政圖,以及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多幅湘南地區(qū)的帛地圖,說明當時地方測繪地圖的活動是活躍的、有成效的。各地編制的地圖都報送朝廷,為編制輿地圖奠定了基礎。

西漢墓出土帛地圖(駐軍圖局部)

定期造送地圖的制度延續(xù)了一千多年,影響深遠。宋代沿襲唐制。《宋史·職官》記載:“凡土地所產,風俗所尚,具古今興廢之因,州為之籍,遇閏歲造圖一進?!本褪钦f,各州要編寫當?shù)氐牡乩碇?,同時逢閏年測繪一次地圖報送朝廷。為了減輕地方負擔,淳化四年(公元993 年)改為每8 年報送一次新測的地圖。宋代分全國為18 路,每路轄若干州。咸平四年(公元1001 年),朝廷要求各路轉運使每10 年編繪一次本路諸州地圖報送。有的地方甚至要求從下至上逐級繪制地圖,據《宋史》卷四百記載:“命每保畫一圖,田疇、山川、道路悉載之?!媳槎?,合都為鄉(xiāng),合鄉(xiāng)為縣?!痹鷽]有關于造送地圖制度的明確記載,但從明代文獻中“仍按元代之制,三歲一報”的記述推斷,元代應該有造送地圖的制度,可能沒有認真執(zhí)行,所以留存的文字較為罕見。明代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詔令天下,編制賦役的黃冊(封皮為黃色的本子),要求都要在冊子前面畫一張地圖。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 年),規(guī)定“凡天下要沖去處,各畫圖本并軍人版籍,須令有司造成送部,務知險易,仍按元代之制,三歲一報,官軍、車騎之數(shù)皆上”,并具體指定陜西、四川、貴州、云南、湖廣、河南、山西、山東等布政使司,遼東、大同、宣府、延綏等邊鎮(zhèn)匯總上報。明代中后期多次重申三年一造送的制度,并且對全國規(guī)模的土地測量中的制圖提出了具體要求,比如對成圖方法、地圖格式、地圖符號等都作了詳細規(guī)定。清代康熙、乾隆、光緒年間都進行了全國規(guī)模的測繪,在測繪時,采取中央統(tǒng)一組織與地方造送地圖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方式以光緒年間的《清會典圖》最為典型。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 年),清廷成立了會典館畫圖處,并要求各省在一年內完成本省的地圖測繪。朝廷不僅要求各省報送地圖、圖說,以及關于沿革、疆域、天度、城署、山水、鄉(xiāng)鎮(zhèn)屯站、職官等七種表格,而且對制圖的比例尺、測量方法、裝訂的開本等作了規(guī)定。由于受客觀條件限制,各地的進度快慢不一,有的拖用了近10年才完成了本地區(qū)的地圖測繪。圍繞《清會典圖》的地方測繪是清代規(guī)模最大的、由地方具體組織的一次測繪活動和地圖造送活動。

清會典圖(廣東局部)

造送地圖的制度促進了中央及地方測繪事業(yè)的發(fā)展。隋朝在各地送交圖籍的基礎上編制了《諸郡物產土俗記》131 卷、《區(qū)宇圖志》129 卷和《諸州圖經集》100 卷?!短接b》記載,唐代有50 多州編寫過圖志,《元和郡縣圖志》《西域圖志》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李吉甫在上表中說,《元和郡縣圖志》“每鎮(zhèn)皆圖在卷首,冠于敘事之前”。地方圖志的編寫也為賈耽繪制著名的《海內華夷圖》并編寫40 卷《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奠定了基礎。宋代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 年),翰林學士李宗諤等上諸道圖經,共1566 卷?!端问贰に囄闹尽份d圖經、地志、地記等地理書籍407 部,計5196 卷。其中有著名的《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輿地廣記》等。明代留存下來的地圖非常豐富,與此相適應的地志編修也很活躍,《明史·藝文志》所載地志類書籍有471 部7498 卷之多。《清會典圖》的測制更是促進了各地制圖活動的開展,光緒年間各省編制的地圖集有17 種、138 冊。

所有這些都說明,實施造送地圖制度是推動古代制圖事業(yè)繁榮的一項有力措施。

國家保管地圖的主要形式——官府秘藏

大禹所鑄《九鼎圖》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地圖?!毒哦D》是夏王朝的鎮(zhèn)國之寶,被秘密保存在宮廷內?!稘h書·郊祀志》記載,夏王朝滅亡后,《九鼎圖》流傳至商王朝保存;商王朝滅亡后,周王朝珍藏了九鼎圖;后來,秦國從周王朝奪取了九鼎圖,在秦國和鄭國交戰(zhàn)的過程中,“鼎淪沒于泗水彭城下”,從此失蹤?!毒哦D》相傳千年,如珍寶一樣保存在宮廷秘府,開了宮廷秘藏地圖的先河。

九鼎圖復原模型

不同朝代秘藏地圖的處所不盡相同。西漢初,朝廷專門建立了石渠閣存放當時從秦國獲取的地圖。漢代朝廷的藏書之所又稱蘭臺,蘭臺由負責圖籍管理的御史中丞掌管,因此也稱蘭臺為圖籍保管處所。宋代,各路、各州府所制作的地圖分別呈送負責儀仗及祭祀等事務的儀鸞司、負責全國地圖保管與編制的兵部職方司和負責處理軍機大事的樞密院。沈括制作了木刻邊防立體地圖獻給皇帝,皇帝詔令“邊州皆為木圖藏于內府”。清代《皇輿全覽圖》“鐫以銅版,藏內府”?!肚鍍雀唤y(tǒng)輿地秘圖》“世傳二本,一康熙年制,一乾隆年制”,并且制成銅板,“版藏盛京(今沈陽)大內,其珍秘可知”。可見,古代存放地圖的處所主要有:一是“秘府”“內府”“大內”的宮廷;二是蘭臺(又稱秘書臺)、樞密院等政府部門,以及存放地方圖志的府衙。

歷代秘藏地圖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地圖能把天下濃縮在眼前,具有王權所至的象征意義;二是地圖涉及“天下山川險要,皆王室之秘奧,國家之急務”(《宋史·吳淑傳》),即地圖關系國家與王室的安危,需要保密;三是地圖“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收地保勢勝之利”(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序》),即利用地圖可以進行治國安邦的運籌;四是宮廷保管能夠及時方便地提供給皇帝閱覽,皇帝不出殿堂,就可以“議攻守方略”。

秘藏地圖的弊端是降低了地圖的使用價值。因為,一幅歷時多年、耗費巨大編繪而成的地圖,一旦呈送朝廷,就被存放秘府,成了收藏品,或只能供皇帝或少數(shù)王公大臣閱覽,這顯然沒有發(fā)揮地圖的內在價值。隋唐實施地方造送地圖制度以來,各州府、各戰(zhàn)區(qū)的不同部門都要編制圖志,就使得區(qū)域地圖不僅上送朝廷,而且在全國各地存放。一些封疆大吏、朝廷重臣編制的輿地圖,報送朝廷的同時也會自我保存。西安碑林博物館保存的宋代石刻《華夷圖》《禹跡圖》,以及現(xiàn)存四川博物館的宋代石刻《九域守令圖》,都說明地圖秘藏受到了挑戰(zhàn)。部分地圖從宮廷流入地方及民間,是地圖保管方面的進步,因為從應用的角度講,在更大范圍內實現(xiàn)了地圖的價值。

猜你喜歡
圖志測繪
浙江省第一測繪院
圖志
工程測繪中GNSS測繪技術的應用
04 無人機測繪應用創(chuàng)新受青睞
無人機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
圖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