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善美”,拒絕“假丑惡”,求真的家風如今也成了良好的社風。作為“求真”的典范,孔子又有哪些絕活兒呢?
至今才想起梳理“求真”家風,我十分汗顏。因為在華夏沃土,求真的種子那么根深蒂固,總是出現(xiàn)在人生中的第一堂家風課里!
小時候,我們從父母嘴里聽到的第一句教導(dǎo)是“要說實話”,接受的第一條戒律是“不要撒謊”。等有了自己的朋友圈,父母又教育我們要真誠待人。再后來步入社會自力更生,父母叮囑我們要好好做事、多學(xué)本事,憑真本事吃飯。選擇伴侶時,每個人都追尋真愛,沒人喜歡虛情假意。修成正果居家過日子,我們不厭其煩地和愛人溝通要將心比心,平平淡淡才是真。再往后,負擔重重,苦惱加重,在尋求心靈解脫的道路上,我們又發(fā)現(xiàn)無論是東方哲學(xué)還是西方心理學(xué),其指向都是一個—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做真實的自我……
可以說,每個中國人自幼活在求真的教育里,也始終在務(wù)實的路上跋涉。
李大釗和陶行知:為子孫樹立求真好家風
求真的家風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必然,因為中國文化就是求真的文化。
從《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游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的“真人”描述,到老子的“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到孔子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到劉向的“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再到陸游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古往今來,無數(shù)圣人智者都致力于探索生命的本源、世界的真相、人間的真理。上至國家高度的治國方略,下到個人層面的成功立業(yè)、修身養(yǎng)性,皆以求真為標。
人格如此,國風如此,家風自然也如此。長期以來,所有家庭都以“真善美”為榮,以“假丑惡”為恥。尤其是一些名人大家,作為中國精神的代言者、中國文化的先驅(qū)、齊家治國的典范,更是貫徹了求真的價值觀。
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求真方面,為我們做出了杰出表率。比如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先驅(qū)李大釗,畢生以追求真理為己任。他有一句名言:“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達于真理?!睆氖赂锩校畲筢摽吹矫褡濯毩⒑腿嗣窠夥诺南M?。他堅信馬克思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曾預(yù)言“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他領(lǐng)導(dǎo)黨的北方組織堅持革命斗爭。1927年4月,在反動軍閥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釗不幸在北京被捕入獄。他在監(jiān)獄中受盡酷刑,從容走向絞刑架,犧牲時年僅38歲。
李大釗的兒子李葆華繼承父志,堅持追求真理?!熬乓话恕笔伦兒?,原本在日本留學(xué)的他,主動回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李葆華曾任安徽省省委書記、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在工作中堅持求真務(wù)實,很細致。他曾對兒子李宏塔說:“你要深入基層,一定要接觸看到真的,反映真的。假如層層打招呼,層層帶進去,不是原來那個樣兒,還要做點兒準備加點兒工,我們就叫看的是盆景,不是真實情況。”
李宏塔也很好地傳承了求真的家風。一方面,他堅持真理信仰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從不以權(quán)謀私。他曾主持過分房工作,分了將近200套住房,卻沒給自己分過一套。全家擠在一套55平方米的兩居室里長達16年。另一方面,他謹記父親的叮囑,堅持深入基層了解實情。1987年,李宏塔調(diào)任安徽省民政廳副廳長,工作期間,他每年至少有一半時間在基層度過。他認真聽取群眾的呼聲,視孤寡老人為父母,視孤殘兒童為子女,視民政對象為親人。2021年6月29日,李宏塔作為“共產(chǎn)黨人革命傳統(tǒng)、優(yōu)良家風的傳承人”獲得“七一勛章”。
作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不僅在學(xué)校教育方面為人稱道,在求真家風的建設(shè)上也堪稱楷模。
1940年冬,22歲的二兒子陶曉光覓到一份好差事—隨無線電專家倪尚達到成都一家無線電修造廠工作學(xué)習??墒切枰幸粡垖W(xué)歷證書才行,而陶曉光偏偏沒有。怎么辦呢?他靈機一動想走后門,通過找關(guān)系搞一張假學(xué)歷證。證書剛到手,他就收到了父親的電報和來信。
在信中,陶行知教育兒子:“我們必須堅持‘寧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張……‘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絲毫妥協(xié),決不向虛偽的社會學(xué)習或妥協(xié)。你記得這七個字,終身受用無窮,望你必須努力朝這方面修養(yǎng),方是真學(xué)問……”陶曉光因此終止了造假行為。
對于陶行知的做法,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老子寬容一點兒,給孩子一個好的發(fā)展平臺,難道不好嗎?可是,古希臘寓言家伊索早就說過,每個人都是靠自己的本事而受人尊重的。父母可以暫時包庇孩子,卻不能袒護他一生。孩子終歸要走向社會,接受社會的檢驗,靠投機取巧、弄虛作假能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能在小范圍內(nèi)勉強糊弄,但在廣泛的領(lǐng)域無法站得住腳。所以,像陶行知先生這樣教育孩子實事求是、踏踏實實,逼孩子練得真本事才是正途。
如何做個求真之人呢?孔子有沒有什么絕活兒?當然有啦!孔圣人游走四方那些年,不僅為政治活動,還有教育目的,自然積累了一大堆行之有效的求真方法和真知灼見。
跟著《論語》學(xué):求真知,知不足
①孔子“每事問”—我們要知己不足
《論語·八佾篇》中記載了孔子“每事問”的故事。
3.15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弊勇勚?,曰:“是禮也?!?/p>
孔子進入太廟,每遇到一件事都仔細詢問。有人說:“誰說鄹邑大夫的兒子懂得禮儀呀?他進到太廟里,每件事都要問別人?!笨鬃勇牭竭@話,說:“這就是禮啊?!?/p>
作為禮學(xué)專家,孔子進入太廟還時時求教,這好比農(nóng)業(yè)學(xué)家跑到田間地頭事事請教老農(nóng)一樣。這恰恰體現(xiàn)了孔子態(tài)度謙遜,永遠知道自己有所不足,堅持學(xué)無止境,所以才能知無窮。反觀我們,只是略懂一點兒皮毛,就覺得自己全知全能,“沒事問”了,這種驕傲自大從源頭上阻礙了我們求真。所以,從今天起,要告別“沒事問”,爭做 “每事問”,產(chǎn)生求真的欲望。
②孔子“非生而知之”—我們要學(xué)而知真
有了求真的欲望,通過什么來達成呢?好學(xué)是不二法門。
孔子否認自己是“生而知之”的圣人,坦言自己的一切所得都是因為“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然后不遺余力地向世人推行“學(xué)而知之”的方法和途徑,注重廣聞博識,包括“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p>
可惜這些老生常談的《論語》金句,我們并沒有貫徹多少,多數(shù)人學(xué)習動力不足,這也限制了我們對真相的了知。
③“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孩子面前做“真人”
孔子特別重視誠信,在《論語·為政篇》中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人如果失去信用,不知道還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小車沒有車杠與橫木相銜接的銷釘,靠什么行走呢?
這段話對我們的啟發(fā)是什么呢?那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做個守信的真人,最基本的要求是對孩子說真話,說到做到。有人問:“有時我們會因為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而無法給孩子兌現(xiàn)承諾,該怎么辦呢?”這種情況下,要真誠地溝通,放低姿態(tài)求得孩子的理解和體諒。
④“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放下成見,不給他人貼標簽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家人之間特別愛貼標簽,比如“她就是個小心眼”“我家孩子就是貪玩”,這些自以為是的定論就是貼標簽,其實是犯了下面的錯誤:
《論語·為政篇》 9.4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意”通“臆”,主觀揣測之意?!氨亍笔墙^對的意思?!肮獭笔枪虉?zhí)。“我”意味著自以為是。這句話告訴我們,孔子遠離了4種錯誤:憑空臆測,武斷絕對,固執(zhí)拘泥,自以為是。
我們給家人貼標簽,就是犯了“意”“必”“固”“我”的錯誤,執(zhí)著于自己的認知,認定對方就是自己認為的那樣。但是,真相往往未必如此。比如有的父母看見孩子打游戲就說他貪玩沒出息,其實,孩子不過是近期有點兒累,想放松一下罷了……
總之,論人格修養(yǎng),《論語》處處從真我入手,做真君子;論待人接物,孔子真誠到極致,愛人如己;論人生追求,孔子一生致力于弘揚真知,“死而后已”……這樣的求真典范,何不快快學(xué)起?
閆燕秋
情感作家,著有《特別實用的國學(xué)心理課》《儒家文化》《兵家文化》《紫砂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