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我們去逛公園的時候,經??梢娚泶榜R甲”的青年或年長者,一手提著塑料袋,一手拿著夾子,清理垃圾;公園內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益講座和志愿服務;公園職工進行樹木修剪、養(yǎng)護和補綠,或者為市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蘇州正在從“園林城市”邁向“公園城市”,“處處皆景,城在園中”的“公園蘇州”款款走來。值得人們深思的是,公園也要像呵護孩子一樣,不是建好了就完事了,而是要“養(yǎng)”好、維系好、發(fā)展好。
志愿服務廣,把公園當成“第二個家”
蘇州人愛桂花,就專門在古城東南角護城河邊造了一座“桂花公園”。每年入秋,處處桂花香的桂花公園,格外受市民游客喜歡。
桂花公園于1998年開放至今,公園游覽面積逐步擴大,休閑功能日益加強,據(jù)統(tǒng)計一年入園的人數(shù)有200多萬。公園整體布局精妙,富于變化,廣場眾多?!澳壳肮鸹ü珗@分成十大板塊,包括1.5公里健身步道、門球聯(lián)動、器械鍛煉、兒童樂園、舞臺廣場、民俗共享、少年逐夢、票友集會、國粹傳承等。人們來桂花公園練舞、抖空竹、玩門球、練武術、舞獅子、票友唱曲等?!碧K州市桂花公園管理處書記、主任儲永生介紹。
儲永生說,開放公園本身就為市民所服務,讓市民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公園的核心職責所在。而志愿服務工作也從桂花公園開園初就融入其中,依據(jù)廣大市民的需求,來組織志愿服務活動。
據(jù)悉,桂花公園的志愿服務內容非常廣泛,主要分成幾大板塊:黨政機關的志愿服務日,在特定時間段開展,內容包括法律咨詢、政策法規(guī)宣傳等;配合街道、社區(qū)開展公益服務;社會各個團體前來舉辦志愿服務活動,比如大學生志愿者來公園撿垃圾、保護綠地等,目前還與蘇大體育系對接,將為市民運動、健身提供更專業(yè)、全面的指導。另外,有關專家為市民提供心理咨詢、心理疏導、現(xiàn)場問診等;在綠化養(yǎng)護、植物配置、病蟲害防治方面,公園工作人員憑借其自身的專業(yè)水平,為市民進行講解與服務,經常開展講座,比如指導居民如何在庭院、陽臺養(yǎng)花,并贈送桂花花苗。另外黨員職工在學雷鋒日等特殊日子開展志愿服務;市民主動成為志愿者。蘇州市民的文明素養(yǎng)程度高,前兩年桂花公園有20個保安、18個保潔員,現(xiàn)在有4個保安、9個保潔員。從這串數(shù)據(jù)可發(fā)現(xiàn),入園人數(shù)在增加,服務人員卻在減少,說明市民的文明素質在提高。園內的運動場地,平常多由居民負責清理、打掃、維護,不少市民不僅帶走自己的垃圾,還幫忙把他人的垃圾一起清理,他們把公園當成“第二個家”來珍惜。
每周三、六、日,蘇相律師事務所來桂花公園為市民提供法律咨詢與援助,最多一天接待近70人。而市民咨詢最多的是婚姻、遺產分配、贍養(yǎng)老人、拆遷、鄰里糾紛等問題。接下來,他們也會在公園廣場舉辦多場普法宣傳。
公園入口處右手邊,是公園的服務中心。里面有母嬰室、輪椅、黨員志愿崗,每天有工作人員輪班值崗,黨員志愿者可為市民提供服務。比如,小孩在公園內走丟了,除了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調監(jiān)控、幫忙找尋外,熱心市民也會一起幫忙找,或干脆在公園入口處等待,確保孩子不離開公園。
2021年,桂花公園開展過“花藝惠民”贈苗活動,送出140余盆桂花、月季盆栽。雖然當天下著小雨,卻沒影響市民朋友們想要美化家園的愿望。贈苗活動開始后,大家有序領取盆景和一份家庭盆栽養(yǎng)護指南?,F(xiàn)場還有桂花公園綠化專業(yè)技術人員為大家提供家庭綠植養(yǎng)護等專業(yè)咨詢。
蘇州本身是園林城市,如今身邊的口袋公園、開放公園越來越多,公園與城市也密不可分了。開放公園內,仍然有眾多市民前來活動休閑、閑庭信步,文明之光處處閃現(xiàn)。桂花公園東邊,古運河與公園緊密相擁,當游船駛過,只見層層水浪輕輕拍打著岸邊臺階。東南處有一條坡道,沿著坡道就能登上城墻,游覽古城門了。
植樹護綠,趣味尋寶,“聞聽”花香鳥語
在桐涇路與解放路交界處東北角的桐涇公園,占地約21萬平方米,是姑蘇區(qū)最大的開放公園,也是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整個公園以一條環(huán)形雙向車道為主干道,沿主干道分為入口區(qū)、兒童游樂區(qū)、中心景區(qū)、盲人植物園、流水景區(qū)、停機坪等功能區(qū),采用懸浮水幕、曲折河道、浮雕景墻、鄉(xiāng)土樹種、螺旋燈塔等造園元素構成公園景觀。
在桐涇公園入口處,有一個非常醒目的志愿者服務站,這里可以免費提供輪椅、針線包、紅十字藥箱、視覺障礙及聽覺障礙服務,以及市民求助與咨詢服務。對于腿腳不便者,可借用輪椅,或請志愿者幫忙推行。對于聾啞人,可以提供紙質形式的溝通。對于游客在園內擦傷碰傷,可到服務站請工作人員幫忙消毒處理。
走進公園后,右手邊有一個盲人植物園,占地12200平方米。這是一個“可觸、可感、可聽”的植物園,共種植上百種花卉植物。記者看到,為方便盲人游客出入植物園,園地內設有多項無障礙設施,凹凸有致的路面為盲人游客設置,道路兩旁設有圍欄,保證盲人游客的安全游覽。同時,花草樹木前還設有植物信息碑,碑上用盲文纂刻植物介紹,并配有一套語音輔助系統(tǒng),一觸摸,便有相應的語音服務為盲人介紹植物知識?!爸参锓N類多得數(shù)不過來,很多都是以前不了解的品種,也有不少植物氣味很特別,像我們眼睛看不見嗅覺就特別靈敏,走累了園內還有很多休閑座椅,夏天來這里感覺非常愜意?!泵と祟櫪喜诶习榈呐阃虑皝碛螆@。
“每年,桐涇公園會舉辦很多線上線下的公益志愿活動。作為江蘇省‘互聯(lián)網(wǎng)+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公園已開展三年的義務植樹活動?!ヂ?lián)網(wǎng)+全民義務植樹拓寬了‘植樹護綠的內涵,使義務植樹常態(tài)化、公民盡責多樣化?!蓖芄珗@管理科工作人員表示。參與者通過網(wǎng)絡捐贈、在線認養(yǎng)等方式,即可履行植樹義務。有了“互聯(lián)網(wǎng)+全民義務植樹”基地,開展了更多宣傳活動。原來的單位組織,變?yōu)槭忻褡灾鲌竺?、自愿參與。原來的固定點種樹,變?yōu)檫x擇不同形式盡責植樹義務。原本簡單的“種一棵樹”,拓展為全領域、全時段參與生態(tài)建設。
去年11月,公園開展“趣味尋寶·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活動。在趣味定向賽中,每組家庭通過“尋樹地圖”上的標識,在公園內找到指定的植物,并拍照打卡。小朋友們還將自己對保護自然、關愛生命的心愿寫在卡片上,加深了愛護自然的情感。
美麗的公園需要我們共同來維護。去年,蘇科大的學生志愿者相約來到桐涇公園開展志愿服務。他們會對園內不文明行為進行勸阻,并且為了維護干凈整潔的游園環(huán)境,參與到撿拾垃圾的工作中,為爭創(chuàng)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出一份力。人來人往的公園難免遺留下一些人造垃圾,同學們熱心撿拾垃圾,擔負起環(huán)境小衛(wèi)士的職責。
投身科普宣教,讓濕地公園走近你
到同里,很多人不忘去同里國家濕地公園一游。同里國家濕地公園地處吳江區(qū)同里鎮(zhèn)東北部,東與周莊為鄰,西與同里相連。公園北含澄湖、南接白蜆湖、內有季家蕩,是以天然湖泊沼澤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為核心,由多種濕地類型組成的復合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
公園總面積972.18公頃,濕地面積830.33公頃,濕地覆蓋率高達85.41%。這些年,公園一直探索自然保護和資源利用創(chuàng)新模式,以“宣教科普+生態(tài)旅游”為特色開展各類自然研學教育,成為蘇州市乃至長三角地區(qū)重要科普宣教陣地。
沈越作為同里國家濕地公園宣教活動部副經理,也是2022年度吳江區(qū)“十佳志愿者”。她從事宣教活動8年,2019年加入同里國家濕地公園志愿服務隊。從2015年起至今,她組織開展的公益講解活動、線上公益科普活動200余場,組織開展科普宣教活動達1000多場,受益人群達10萬余人。2022年沈越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吳江鱸鄉(xiāng)社區(qū)以及西交利物浦大學合作的“社區(qū)花園課堂”,參與了10多場活動,超過200組親子家庭參與。
2015年,她參加LNT無痕山林培訓,獲得LNT初級講師證書。2016年作為第一批參加WWF環(huán)境教育講師培訓的學員,獲得優(yōu)秀學員證書。此后連續(xù)5年完成“WWF注冊環(huán)境教育講師”資格認證,并帶領團隊完成注冊講師認證,同里國家濕地公園因此被WWF授予2020—2022年度自然學校證書。此外,沈越還是“2020年度典贊·科普蘇州”年度科普人物、吳江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宣傳教育基地宣講員,曾代表同里國家濕地公園參與首屆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qū)志愿創(chuàng)新項目大賽斬獲金獎。
作為志愿者,她在給予的同時也收獲了奉獻的快樂,在組織開展一系列志愿公益活動中,沈越思想上也日趨成熟。由于經常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她的視野開闊,知識面寬泛,工作成績顯著。她說:“志愿者不是一個簡單稱號,不是一種榮譽,而是一個人身處社會所應承擔的責任。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xiàn)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也為人生添彩了?!?/p>
得益于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強有力的保護措施,濕地生物多樣性得到進一步恢復。目前同里國家濕地公園內共有植物302種,其中包括野生莼菜、銀杏、水杉、粗梗水蕨等多種重點保護植物和瀕危植物。豐富的生物資源,吸引了眾多候鳥到來。截止到2023年1月底,公園記錄在冊的鳥類種數(shù)達到230種,其中包括青頭潛鴨、黃嘴白鷺、卷羽鵜鶘等31種國家重點保護鳥種。另外還發(fā)現(xiàn)了兩棲爬行類動物14種、哺乳動物11種、魚類29種??靵怼八仙帧睂ふ疫@些小可愛吧。
編者有話
公園的文明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們需要一座怎樣的公園城市?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答案,可是追求“詩與遠方”的心愿卻是一致的。若是公園管理不善,配套不注意細節(jié),設施損壞后又不能及時修復,就無法滿足市民通達、方便的需求。當然,城市公園也要構筑共建共享的協(xié)同治理格局,讓更多人參與進來,為公園“出力”。蘇州的開放公園內,越來越多志愿者元素顯現(xiàn)。感恩、致敬每一位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