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心
11個月時被診斷為腦癱的蘭州男孩謝炎廷,在媽媽的保護下,從小蝸牛爬到了屬于他的玫瑰花田。自學入大學,又旁聽讀到博士。玫瑰藏于身后,蝸牛慢慢爬。黃沙漫漫,一位玫瑰花媽媽創(chuàng)造了不一樣的奇跡……
搖搖晃晃的人生:小蝸牛也向往遠方
每天早上7點剛過,謝炎廷都會去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自習或者旁聽。13分鐘,是謝炎廷從家里走到教室所需要的時間。因為腦癱,走路時他身體會不由自主往左傾斜,右腳跟不能著地,胳膊也無法正常擺動,看上去隨時會摔倒。但出乎意料的是,他走得很穩(wěn),速度也并不慢。
走出小區(qū),過一條馬路,就到了蘭州大學的南門。這里的門衛(wèi)都認識謝炎廷,知道他刷卡不方便,會讓他直接走進門。趕上高峰期人多的時候,只要看見他歪歪扭扭地走過來,原本擁擠的門口也會給他讓出一條通路。
謝炎廷1992年9月29日出生在甘肅省蘭州市一個普通家庭,爸媽都是工人。謝炎廷11個月大的時候一次感冒發(fā)燒就醫(yī),被確診為腦癱。媽媽劉小鳳發(fā)現兒子出現走路歪斜,寫字困難的癥狀,一緊張嘴巴就會痙攣。小炎廷的童年是在綠皮火車上度過的,一家人把石家莊、北京等地的名醫(yī)探訪了個遍。甚至為了給兒子看病,夫妻倆還專門到深山里去尋找中醫(yī)。
有次,劉小鳳打聽到太行山里有一位老中醫(yī),輾轉三天才找到他?;爻搪飞希驗闆]有趕上末班車,她背著兒子從晚上走到天亮。
日子一天天在謝炎廷尋醫(yī)問藥、練習走路、居家學習中滑過。為了撫養(yǎng)這個特殊的孩子,夫妻倆帶著他不斷奔走于全國各地尋求治療方案,但效果并不理想。那段時間,劉小鳳要忙著工作、帶娃,24小時連軸轉,頭發(fā)大把地掉。丈夫勸她悠著點,但她一直覺得兒子的病情是自己造成的,始終繃著心弦。
1998年,謝炎廷臨近上學,劉小鳳跑遍當地所有學校均被婉拒。有次,劉小鳳聽說城郊一所學校有招生計劃,帶著兒子轉了幾趟公交趕到,被告知沒有達到入學條件。由于謝炎廷行動不便,連拿筆都是問題,也無法獨立照顧自己,所以他根本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在學校里獲取更多的知識。
回家路上,小炎廷羨慕地看著背著書包的同學,劉小鳳察覺出兒子的落寞,安慰他:“從今天開始,媽媽給你上課,保證讓你能夠跟同學一樣?!碑斖?,劉小鳳制作了跟學校同步的課程表,還給丈夫列了一個清單,讓他購買黑板、粉筆、三角尺等教具。如此,家庭學校便開學了。
謝炎廷雖然智力正常,但肢體不靈敏,發(fā)音也不準。為了教兒子認字,劉小鳳讓他摸著自己的嘴巴發(fā)音。為了讓他弄清楚數字,母子倆經常趴在陽臺上數車流。即便如此,第一個月下來,謝炎廷學習成果并不理想。
一天深夜,劉小鳳看到陽臺上玫瑰花盆里一只蝸牛沿著根莖攀爬,直到最后一刻卻跌入花盆,委屈涌上心頭,眼淚決堤而出。謝炎廷聞聲起來,撲進她懷中幫她擦拭眼淚。那晚,劉小鳳輾轉難眠,那只蝸牛多么像自己兒子,她決定全職在家照顧他。
謝炎廷懂事后,劉小鳳經常用玫瑰花盆里的蝸牛的故事鼓勵兒子:“只要你肯爬,一定可以爬到玫瑰花頂端?!毙⊙淄⒁残判臐M滿:“玫瑰花是蘭州的市花,到處都是,我一定可以的!”
讓劉小鳳夫婦欣慰的是,雖然兒子學得慢,但他堅韌且認真,一個字一遍遍地學,有時候他們教得不耐煩了,但看到孩子求知若渴的眼神,還是耐著性子教。謝炎廷讀到初中時,劉小鳳通過朋友認識了一位中學老師,每天通過電話溝通當日課程,然后再給孩子上課,其中謝炎廷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
劉小鳳不僅在學習上嚴格要求兒子,在生活上也像正常人一樣鍛煉他。謝炎廷10歲時,劉小鳳教他騎自行車。因為平衡感不好,經常摔倒。路過的鄰居心疼孩子,就勸她放棄:能走路就不錯了,根本不可能騎自行車。劉小鳳只是微笑。晚上回家后,劉小鳳打來一盆溫水,細心地為小炎廷擦拭傷口,還告誡他:“別的小朋友會的,你也要會,爸媽終有一天會老去,以后的路要靠自己走。”謝炎廷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還逗媽媽:“今天……我我不是……小蝸牛,像玫瑰花一樣,膝蓋帶著刺。”在劉小鳳不知疲憊的訓練下,謝炎廷學會了騎自行車。
“旁聽上大學”傳奇:堅強母子無畏前行
整個青少年時期,謝炎廷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等待爸爸下班回家,陪他一起解數學方程式,每解開一道題,父子倆就像闖關成功一樣,高興得手舞足蹈。
然而,不幸還是降臨了。2010年,丈夫因病意外去世。此時,距離父子間高考的約定不到一年。這個致命打擊讓劉小鳳一夜蒼老,她因承受不住打擊一病不起。謝炎廷看媽媽病倒在床,懂事地承擔家務,還給媽媽做飯。但看著羸弱的兒子,搖搖晃晃地揮動掃把、鍋鏟,劉小鳳悲傷且自責。按理說,兒子應該比自己更難過,因為他失去了賴以依靠的大山,她知道自己應該接力。消沉了半個月后,劉小鳳指著陽臺那叢玫瑰花說:“玫瑰有刺,但不影響它的美。勇敢一點,繼續(xù)追求你自己想要的人生。”
高三備考時,遇到兒子不懂的問題,劉小鳳會領著他去跟念過大學的爺爺討論。2011年6月,在劉小鳳的鼓勵下,謝炎廷以社會人士的身份參加了當年的高考。由于他雙手很難寫字,寫出來的字都是歪七扭八的很難分辨。考試前一天晚上,母子倆還在為這事而擔心。
考試那天,劉小鳳早早地領著兒子候在考試場外。上考場前,她告訴兒子,考試時只管做答題卡選擇題的部分就行了。出乎意料的是,謝炎廷高考總分考了262分,而當年所有科目選擇題部分總分為280分。262分自然是考不上本科學校的,但這件事再次驗證了兒子學習能力很強,劉小鳳很欣慰。
一次偶然間和鄰居聊起這個事,熱心的鄰居聽完后提了一個建議,可以讓謝炎廷去蘭州大學申請成為旁聽生。就這樣,在鄰居的幫助下,謝炎廷順利成為蘭州大學的旁聽生。
2011年秋,19歲的謝炎廷開始旁聽數學系的本科課程,這對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教育的他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9月的一天,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謝炎廷跟同學一起走進教室。給他們上課的是博士生導師徐守軍。講著講著,他發(fā)現坐在教室門附近座位上的那個學生搖頭晃腦,時不時還做“鬼臉”。課后,徐守軍從其他老師那里才得知這是個特殊的旁聽生。此后的每一節(jié)課,這個上課不做筆記、只靠耳朵聽的學生,越來越多地引起徐守軍的關注。
謝炎廷雙眼近視,上課時徐守軍就讓他坐到前排。從本科階段講授《解析幾何》《圖論》和《組合數學》,到研究生階段逐字逐句給他修改論文,徐老師嚴謹、幽默、仁愛的學風時時刻刻感染著謝炎廷。
在謝炎廷的旁聽生涯里,劉小鳳除了照顧他的日常生活之外,也幾乎成了半個數學系學生,各種生澀的學術名詞和期刊名稱,都能脫口而出。謝炎廷正在做的研究和正在寫的論文,她也了如指掌。
謝炎廷念到大二時,回家后仍抱著大一的教材不斷翻閱,媽媽劉小鳳很疑惑,詢問了他,他才支支吾吾地告訴媽媽,他剛進入大學時上課像聽天書,很多課程沒有聽懂,所以只能自己在家補課。那些日子里,謝炎廷日日學習到深夜,而不論他學到多晚,媽媽總是在他身邊守著他。
剛開始,謝炎廷是走讀。為了按時到堂,劉小鳳母子要轉兩趟公交車。時間一長,便有點吃不消。劉小鳳心疼兒子來回折騰,為了讓兒子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學習中,劉小鳳帶著兒子住進了蘭州大學旁的出租屋。搬到新家后,劉小鳳特意將窗臺上一叢玫瑰花帶到出租屋。母子倆相視一笑,那是只有他們才懂的玫瑰暗語。不久,劉小鳳賣掉了老房子,借錢買了離蘭大最近的房子。
蘭大博士拼出來:心無褶皺,行至春光
雖然身體情況特殊,謝炎廷學習的勁頭非常足,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本科時,謝炎廷在電腦上用手指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學術文章,感動了導師徐守軍,他親自幫他翻譯成英文。謝炎廷不僅憑這篇文章完成了“本科”畢業(yè)論文,而且和徐守軍反復討論、修改后,在《澳大利亞組合學雜志》上發(fā)表。2015年6月,謝炎廷“本科畢業(yè)”后主動提出想繼續(xù)跟隨徐守軍讀碩士研究生,徐老師欣然應允。
因身體特殊,學習之余,謝炎廷大部分時間窩在家里,唯一消遣就是唱歌。有時劉小鳳早晨起床,會被兒子的歌聲嚇得一跳。謝炎廷學習走上正軌后,劉小鳳跟兒子促膝長談:“媽媽一直希望你能夠獨立學習、生活,現在你已經有一顆強大的心臟了。媽媽打算出去做點事情補貼家用,你也要融入同學中,你是年輕人,要多跟年輕人待在一起。”
謝炎廷跟媽媽的想法不謀而合。本科期間,謝炎廷幾乎選擇了所有能選的選修課,同學們一起參加的集體活動他也從不錯過。他很珍惜和朋友們的相處,床頭柜上壓著畢業(yè)照,朋友圈里也發(fā)了很多同學朋友的合照。有次,班上同學組織戶外活動,本來是計劃去爬山,考慮謝炎廷的特殊情況,打算換成室內活動。謝炎廷知道后幽默說道:“雖然身體這個情況,但也練就了特殊技能,比如摔倒后可以迅速爬起來,一般人爬起來沒我快。”此后班上有什么活動,謝炎廷總是一個報名參加。
高宸是謝炎廷的同學兼好友,經常到謝炎廷家玩。兩人第一次見面時,高宸忍不住多看幾眼這個特殊的同門,沒想到被謝炎廷狠狠地“回看”他,他覺得這個男孩太有個性了。不打不相識,兩人成為好友,上課、吃飯都黏在一起,謝炎廷時不時蹦出一兩句網絡流行語,將他逗樂。
母子倆搬到蘭州大學附近后,謝炎廷經常邀請同學到家里吃飯。劉小鳳總是會早早去菜市場挑選新鮮食材、水果,然后鉆進廚房精心烹飪一頓美味佳肴。有次,一群少年吃完飯?zhí)嶙h合影,高宸站在前排,臨拍照時謝炎宸將他袖子扯扯:“站后面來,你長得不好看。”他的笑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嬉鬧間,一群少年留下珍貴的合影。那年劉小鳳生日,謝炎廷為了給媽媽留下難忘的回憶,還專門組織同學給她辦了一個生日聚會??粗鴥鹤有Φ脿N爛,劉小鳳一直緊繃的心弦終于松了下來。
2018年6月2日,是謝炎廷同級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答辯的日子。答辯前,劉小鳳有些擔心,專門給兒子的導師徐守軍通電話。導師告訴她,已經特意跟答辯委員會的幾位專家說這位答辯的學生有點特殊,答辯委員會仍然采用與正常錄取的碩士研究生同樣的答辯流程。
為了準備這次答辯,劉小鳳專門帶兒子去買了新裝備。本來想買一套正式的西裝,但謝炎廷選了一套防風服。劉小鳳笑話兒子過于休閑,像去釣魚的,謝炎廷幽默回復:“媽媽,這說明我臨危不懼?!?/p>
答辯那天,劉小鳳也專門請假陪兒子參加答辯。但望著兒子謝炎廷背著自己的黑色雙肩包,神態(tài)自若地走在蘭大校園里,劉小鳳走到一半便折返回家了,她對兒子有一百二十分的滿意。畢竟,謝炎廷書包里那摞厚厚的答辯材料,是她看著他熬著夜用一指敲出來的??斓叫iT口,劉小鳳轉過身來掏出手機,偷拍了一張兒子神氣的背影。
答辯成績很快出來了,謝炎廷的科研能力在同級碩士研究生中屬于中上水平。劉小鳳為兒子高興,當天做了他愛吃的可樂雞翅。吃完飯后,謝炎廷主動收拾碗筷。劉小鳳想幫忙,卻被兒子一把攔住,他吞吞吐吐說地道:“媽,您常跟我說,車到山前必有路。我知道您堅持讓我讀書是希望我有個寄托,事實證明我的智商沒有問題。雖然我生活上有點晃,但我對自己有信心,我的生活也會像學習一樣穩(wěn)穩(wěn)的。”聽完兒子的表白,劉小鳳眼含熱淚……
2019年9月12日,蘭州大學授予謝炎廷“榮譽研究生”稱號。9月17日,在蘭州大學110周年校慶晚會上,穿著一身黃色沖鋒衣的謝炎廷,登臺領取了校長頒發(fā)給他的“榮譽研究生”證書。聽著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說出“授予炎廷榮譽研究生稱號,從今天開始他不再是旁聽生,他是我們的孩子”時,他熱淚盈眶。臺下,劉小鳳使勁鼓掌,為兒子驕傲和自豪。她對蘭州大學充滿感激,畢竟兒子作為一個腦癱患者,集體生活和交朋友對他來說是個奢侈品。
研究生畢業(yè)后,謝炎廷打算繼續(xù)攻讀博士。劉小鳳有些擔心兒子體力吃不消,但謝炎廷寬慰媽媽:“小時候學自行車時,您常說,再練幾遍就可以了,學車不是為了給別人看,是為了自己。我熱愛數學……”一番話,說得劉小鳳頻頻點頭。
謝炎廷讀博后,比以前更忙了。案頭的資料堆得比電腦還高,一忙就是一個通宵。劉小鳳回歸職場后,也投入了巨大的激情。她將兩張書桌拼到一起,成為兒子的同桌。母子倆經常在臺燈下相伴學習到深夜,直至夜上闌干,窗臺上的那叢玫瑰結滿露珠……
捷報頻傳,謝炎廷以第一作者身份已經在SCI期刊上發(fā)表了3篇論文。他的手指不靈活,這些文字都是他用自己的一個小指頭在電腦上敲出的。
謝炎廷在“博士”論文最后的致謝部分,用質樸的文字表達了對媽媽的感恩之情:“感謝家人的養(yǎng)育和支持,尤其要感謝我親愛的媽媽。從小到大,我媽媽把我當成正常人一樣教育,我媽媽這輩子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尤其在我爸爸去世后,媽媽,我愛您!”劉小鳳看完,感動得一塌糊涂。2023年春天,謝炎廷迎來畢業(yè)。在與LAN樂隊合唱《我記得》時,燃爆全場。這個旁聽12年的少年,即將踏上新旅程……
編輯/艾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