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冕
醫(yī)學上,一般將疼痛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疼痛容易找到原發(fā)病因,比如崴腳帶來的疼痛就是急性的,而少部分慢性疼痛找不到病因。目前臨床上將持續(xù)1個月,甚至3個月以上的疼痛認定為慢性疼痛。
生活中,大部分人面對這種慢性折磨,應對方法就是“忍”。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提醒,長期忍痛不治會“傷透”心腦血管。
疼痛治療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研究共納入約28萬名無心?;蛑酗L的成年人,平均年齡56.3歲,研究人員收集了他們臀部、膝蓋、背部、頸肩部或全身疼痛的數(shù)據(jù)。經過11.9年隨訪發(fā)現(xiàn),24%的受試者報告至少有2個部位疼痛,且疼痛部位越多,心梗和中風風險越高:疼痛部位每增加1個,心梗和中風風險分別升高12%和6%;與全身無疼痛者相比,有2個、3個、4個部位及全身疼痛的人,心梗風險分別增加26%、34%、70%和65%;有4個部位及全身疼痛的人,中風風險分別增加28%和44%。新研究提示,評估個人心梗、中風風險時,應考慮疼痛病史,而疼痛治療和管理可能有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慢性疼痛為什么會損傷心腦血管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心內科主任醫(yī)師劉健表示,慢性疼痛之所以會損傷心腦血管,與多方面因素有關。
第一, 慢性疼痛和心腦血管疾病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機制,包括交感神經興奮、腸道菌群改變、炎癥和遺傳等,這些因素會同時觸發(fā)慢性疼痛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開關”。
第二,慢性疼痛患者長期服用非甾體類鎮(zhèn)痛藥,這類藥物容易影響血管內皮調節(jié)能力,導致血栓形成,而且可能影響腎臟調節(jié)功能,造成機體水鈉潴留,加重心臟負荷,使中風風險大增。
第三, 疼痛會刺激機體釋放大量激素和血管活性物質,引起血壓升高、心動過速和心律失常。
第四,疼痛引起的應激反應還會對機體的凝血功能產生影響,比如增強血小板黏附功能,降低纖維蛋白溶解能力,使機體處于高凝狀態(tài)。
第五, 長期受慢性疼痛折磨的人,更容易出現(xiàn)入睡困難、睡眠易醒、睡眠質量差等問題。夜間睡不好直接影響白天的情緒和狀態(tài),長此以往也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升高。
第六, 慢性疼痛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痛風、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這些疾病也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不能隨意服用止痛藥
劉健強調:“面對疼痛,大家既不能一味地忍痛不治,更不能隨意服用止痛藥,以免掩蓋原發(fā)病?!苯ㄗh盡快到醫(yī)院疼痛科或相關科室就診,詳細準確地向醫(yī)生描述疼痛信息。
需要提醒大家,若出現(xiàn)胸痛、有壓榨感的同時,還存在呼吸困難、大汗淋漓、喉嚨發(fā)緊、乏力、胃部不適等癥狀,或突然出現(xiàn)口眼歪斜、一側肢體無力、言語不清、視力模糊等癥狀,很可能是心梗、中風的發(fā)作跡象,患者或身邊人要盡快撥打120,安靜等待專業(yè)人員救援,切忌自行開車前往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