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在《人間有味》里提到:“人生忽如寄,莫辜負(fù)茶、湯和好天氣?!辈菽居星?,人間有味,生活中的感動常藏在不起眼的小地方。不辜負(fù),則是對自己最好的善待,是對生命與自然最大的尊重。不辜負(fù),需要我們學(xué)會珍惜,不浪費生命中的每分每秒,不錯過每一寸光陰的美好。請將一切美好謹(jǐn)記在心,并以堅持努力、突破自我、振奮精神來回應(yīng),如此,才不會辜負(fù)青春韶華。
【美文一】
決不辜負(fù)春天
◎李娟
春寒料峭的午后,翻開法國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的畫冊,靜謐和悲憫的氣息一瞬間將靈魂覆蓋。他的畫有田園牧歌的意境,流淌著詩一樣的哀愁。
那幅畫就是《晚鐘》,一對貧窮的夫妻,在田間勞作。黃昏時,晚霞映照著他們的身影,遠(yuǎn)處,落日的余暉下,大地蒼茫。他們腳下竹籃里放著剛挖出的土豆。此時,遠(yuǎn)處教堂里悠揚的鐘聲敲響……于是,他們放下手中的農(nóng)具,女人合掌祈禱,男人脫下帽子,神情無比虔誠。他們祈禱什么?祈禱大地給予貧寒的他們一點點生之溫暖。如米勒一樣貧窮的農(nóng)人,祈禱孩子能吃飽飯,哪怕每頓飯能吃上這些土豆……
悲從何處來,都從他的心底而來。濃郁的傷感彌漫在他的畫里,讓人堅硬的心一瞬間如雨滴一般柔軟。我恍然明白,寧靜和悲憫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自幼生長在貧苦農(nóng)家的米勒,只為淳樸、勤勞的農(nóng)民而畫。后來,他成為法國巴比松畫派的代表人物。然而,貧窮和饑餓一生困擾著他。有時,他的一張素描只能為孩子換來一雙鞋子。為了把食物留給孩子們,有一次,他整整兩天沒吃東西。朋友送來政府的救濟品和錢時,他對妻子說:“我買點木柴回來……我太冷了?!?/p>
漫長的一生,他的畫一直不被主流畫派認(rèn)可,那些學(xué)院派畫家譏笑他的畫——簡直土得掉渣。直到1867年,在他人生的暮年,他的畫在巴黎博覽會上獲得了社會的第一次承認(rèn),人們逐漸認(rèn)識了米勒藝術(shù)的真正價值。
人間得失,悲喜轉(zhuǎn)換??墒?,米勒在人世的光陰,已薄如一片雪花。
幾年后,61歲的米勒病逝于巴黎郊區(qū)的巴比松村。而后,法國為購回那幅《晚鐘》,竟花了80多萬法郎。如今,他的畫已成了無價之寶。
不論生活給予什么,他總是說:“生活是悲苦的,可是我決不忽視春天。”讀著那句話,我凝視窗外,早春時節(jié),窗外的玉蘭樹已開了兩朵雪白的花朵,在春寒中默默不語,笑意盈盈。它有另一個美好的名字——深山含笑。我心里默頌?zāi)蔷湓?,心底泛起層層的漣漪。
米勒的妻子卡特琳娜·勒梅爾一直支撐著他,他們一起撫養(yǎng)了九個孩子。他的妻子幾乎就是那幅《喂食》中那位年輕的母親??粗欠?,童年的光陰一瞬間將我喚醒。鋪滿陽光的小院里,祖母坐在木凳上給我和妹妹喂飯。我們仰著頭,一口一口吃著香甜的小米粥。春天的風(fēng)吹過故鄉(xiāng)的原野,麥浪返青,桃花遍野,柳絲如煙……
其實,養(yǎng)育我們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母親熬的金黃的小米粥。就如同滋養(yǎng)我們心靈的就是米勒那樸素、悲憫、寧靜的畫卷,因為那些畫和大地息息相關(guān),和生命緊緊相依,和你我的靈魂相連。
詩人寫過:母親每拾起一個麥穗,就像是給大地磕一個頭。不是嗎?一粒米,一個麥穗,走過季節(jié),養(yǎng)育蒼生。雨雪烈日下,農(nóng)人和每一個麥穗相依為命。一代代的生命就是這樣走過歲月,他們汗流浹背,疲憊不堪,依然心懷虔誠、歡喜和感恩。
米勒終身保持對大地的款款深情與敬畏之心。他手中的一支畫筆,潑灑著對大地?zé)o限的眷戀,也表達(dá)著與土地相依為命的農(nóng)民深深的悲憫。畫家遠(yuǎn)去了,而畫還在??墒?,欣賞畫的眼和心還在嗎?
春風(fēng)沉醉的夜,隔著漫漫歲月,我用手撫摸畫家的畫冊,悲欣交加。此時,光陰是緩慢的,緩慢到我用一個春天讀懂他的畫,靠近他的靈魂。
有人說,歷史如一棵洋蔥,若一層層剝開,總有一瓣洋蔥讓人流淚。是的,拂去光陰厚厚的塵埃,他的畫人性自然,天性溫暖,經(jīng)得起歲月之手細(xì)細(xì)翻閱。因為,那些畫一瞬間讓人的內(nèi)心如棉花般柔軟和溫暖。
生活的磨難沒有給他的畫帶來多少寒意,更沒有讓米勒沉淪。相反,他的畫柔和溫暖、深情飽滿、圣潔安詳,土地和農(nóng)人是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源泉,也是他悲苦生活里永恒的春天。因為,他從沒有忽視春天。不論霜嚴(yán)雪寒,藝術(shù)帶給他的竟然都是生命的暖意。
如今的我,何嘗不是一個拾穗人?生活給予我的都是金黃的麥穗。似水流年里,所有的疼痛、歡顏、悲傷、愛都是沉甸甸的麥穗。我以一支筆,俯身拾起它們。因為,我決不忽視春天,也決不辜負(fù)春天。
【文本解讀】
觀看《晚鐘》,能體會到一種靜謐和溫柔緩緩彌漫開來,這種溫柔,來自一生滋養(yǎng)米勒的大地。一生都沒有擺脫貧窮的他,深深知道,泥土從不會背叛人,農(nóng)人彎腰耕種,將秧苗與汗水種進土里,土地則竭盡所能、努力生長糧食和蔬菜。把心貼近土地,心靈頓時會升騰起葉落歸根般的深深暖意,所以,米勒的畫總是深情又飽滿,悲憫又安靜,充滿對土地的眷戀,故而他說——“生活是悲苦的,但我絕不忽視春天?!泵恳涣C字卸继N藏了農(nóng)人對土地的敬畏,蘊藏了陽光、雨水和愛,所以每一個日子都是沉甸甸的,若草率地浪費,便是辜負(fù)了大地。如今看畫的我們,又何嘗不是拾穗人呢?生活以種種禮物饋我,過往的疼痛、歡顏……都是生命里沉甸甸的麥穗,值得我們俯身拾起、珍藏,并報之以歌。
【文題延伸】生活的禮物;心靈的滋養(yǎng);敬畏;珍惜……
【美文二】
車窗外
◎周國平
小時候喜歡乘車,尤其是火車,占據(jù)一個靠窗的位置,趴在窗戶旁看窗外的風(fēng)景。這愛好至今未變。
列車飛馳,窗外無物長駐,風(fēng)景永遠(yuǎn)新鮮。
其實,窗外掠過什么風(fēng)景,這并不重要,我喜歡的是那種流動的感覺。景物是流動的,
思緒也是流動的,兩者融為一體,仿佛置身于流暢的夢境。
當(dāng)我望著窗外掠過的景物出神時,我的心靈的窗戶也洞開了。許多似乎早已遺忘的往事,得而復(fù)失的感受,無暇顧及的思想,這時都不召自來,如同窗外的景物一樣在心靈的窗戶前掠過。于是我發(fā)現(xiàn),平時我忙于種種所謂必要的工作,使得我的心靈的窗戶有太多的時間是關(guān)閉著的,我的心靈的世界里還有太多的風(fēng)景未被鑒賞。而此刻,這些平時遭到忽略的心靈景觀在打開了的窗戶前源源不斷地閃現(xiàn)了。
所以,我從來不覺得長途旅行無聊,或者毋寧說,我有點喜歡這一種無聊。在長途車上,我不感到必須有一個伴讓我閑聊,或者必須有一種娛樂讓我消遣。我甚至舍不得把時間花在讀一本好書上,因為書什么時候都能讀,白日夢卻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就因為貪圖車窗前的這一份享受,凡出門旅行,我寧愿坐火車,不愿乘飛機。飛機太快地把我送到了目的地,使我來不及寂寞,來不及觸發(fā)那種出神遐想的心境,我會因此感到像是未曾旅行一樣。航行江海,我也寧愿搭乘普通輪船,久久站在甲板上,看波濤萬古流涌,而不喜歡坐封閉型的豪華快艇。有一回,從上海到南通,我不幸誤乘這種快艇,當(dāng)別人心滿意足地靠在舒適的軟椅上看彩色錄像時,我痛苦地盯著艙壁上那一個個窄小的密封窗口,真覺得自己仿佛遭到了囚禁。
我明白,這些僅是我的個人癖性,或許還是過了時的癖性?,F(xiàn)代人出門旅行講究效率和舒適,最好能快速到把旅程縮減為零,舒適到如同住在自己家里。令我不解的是,既然如此,又何必出門旅行呢?如果把人生比作長途旅行,那么,現(xiàn)代人搭乘的這趟列車就好像是由工作車廂和娛樂車廂組成的,而他們的慣常生活方式就是在工作車廂里拼命干活和掙錢,然后又在娛樂車廂里拼命享受和把錢花掉,如此交替往復(fù),再沒有工夫和心思看一眼車窗外的風(fēng)景了。
光陰蹉跎,世界喧囂,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閑心是不容易的。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頭于人生中的種種事務(wù),不再有興致趴在車窗旁看沿途的風(fēng)光,聆聽內(nèi)心的音樂,那時候我就真正老了俗了,那樣便辜負(fù)了人生這一趟美好的旅行。
【文本解讀】
快節(jié)奏的生活讓我們總是步履匆匆,對周遭的景物麻木不仁。所以,閑下來,安靜地看車窗外不停閃過的風(fēng)景,感受內(nèi)心不斷起伏的波瀾,便成了生活中難得一見的享受,如此,才不會辜負(fù)生命。有時候,一段長途旅行就如同人生,車外的風(fēng)景就是在時光飛逝間停留下來的美好瞬間,珍惜這種美好體驗,才是不辜負(fù)時光。美,總能喚起人們的珍惜之心,所以,作者寧愿辛苦,也要選擇長途列車,他用這種方式叮囑著自己,要時時保持一份閑情和意趣,為生活的細(xì)微之美而感動。
【文題延伸】樂在其中;窗外;這里也有風(fēng)景……
【美文三】
不負(fù)時光不負(fù)自己
◎耿艷菊
花香襲人。嫩白的梨花、粉紅的桃花正開得嫣然,宛若古意幽幽的女子輕啟笑顏?!盎庖u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天氣好得讓人嫉妒,白云白,藍(lán)天藍(lán)。太陽朗朗的,陽光暖暖的。偶爾,有一兩聲清幽的鳥鳴。時光似靜止,似回溯,恍若誤入了念念于心的世外桃源。
席地而坐,地上有落花。一本清新有趣的散文書攤開于膝上,就著一縷一縷散發(fā)著花香的陽光,不緊不慢地讀。孩子在我身邊,蹲在那里,與小螞蟻玩耍。一臉真誠,他真把小螞蟻當(dāng)作朋友了。
幾個看花的年輕游人,躡手躡腳地在桃花樹下流連,似乎怕驚擾了這靜靜的時光。有人提議,要留住這時光,留住這美妙的光景,要在桃花樹下合影留念。他們輕聲細(xì)語,請我?guī)兔Α?/p>
欣然接過相機,望著一張張笑盈盈的如桃花般燦爛的年輕的臉,心底卻驀然一驚:果真留得住嗎?
留住的不過是一個場景、一樹桃花、青春里的一個小片段而已呀。經(jīng)年之后,賺回的也不過是一聲嘆息、幾句感懷。好時光不再呀??v使年年歲歲花相似,桃花依舊在春風(fēng)里微笑,而年年歲歲人也會不同啊。時光總是在不停地改變著我們,從容貌到心境。
幾年前的春天,我曾和他們一樣年輕呀,二十來歲的年紀(jì),大學(xué)校園里晃蕩著,總以為春光無限,總以為好時光綿綿無盡??墒?,那一日,從不朝陽的、又陰又冷的機房里出來,與明晃晃的、溫暖的陽光,撞了個滿懷,心里猛生一種疼惜感。再看看正當(dāng)春天的校園,花草樹木無限明媚。便在陽光下,在筆記本上記下一行字:莫辜負(fù)這春日的好時光!
到底是辜負(fù)了,那個春天是我在校園中的最后一個春天了。很快,我就離開了花草豐茂、陽光明媚的大學(xué)校園了。畢業(yè)了,讀書生涯從此告一段落,滑入了煙塵茫茫的塵間。那樣的好時光,也只能在記憶里千般珍存。等雙肩沾滿灰塵、一身疲累時,才翻箱倒柜找出當(dāng)年的筆記本,輕輕摩挲那一行字。
侯孝賢有一部電影叫《最好的時光》,他說,所謂“最好的時光”不只是指美好的時光,而是不能再發(fā)生的時光,只能用記憶召喚回來的時光。我們身邊,這樣不再來的“最好的時光”,也總是在悄悄地來,悄悄地去。
正如此時,花開得恰好,天晴日朗,有幼子在旁戲耍;一本書,一顆潔凈安然的心,幾聲鳥鳴。這算得上生命中最好的時光吧。也許明天我依舊會帶著幼子來玩耍,來看書,可是天會依舊晴朗嗎?花還開得這么好嗎?我的心情依舊很佳嗎?而此刻,天時地利,萬物和美,多好的時光啊!
“最好的時光是上天注定的,是神給人的禮物,最好的時光都是不再來的。侯孝賢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對人生,他是熟透了?!睗崏m這樣說。
我曾經(jīng)年少無知,在最年輕的時候辜負(fù)過那么好的春光。如今,對人生,我依舊是懵懂的,半生不熟。面對眼前的好時光,我只想拿出十二分的熱情去擁抱,告訴未來的自己:不負(fù)時光不負(fù)卿。
【文本解讀】
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有許多個日子,美得令人心顫,讓你想用相機或手中的筆把它永遠(yuǎn)留住,然而,最終在記憶中打撈起來的卻只有吉光片羽。席慕蓉曾感慨地說:“歡樂總是乍現(xiàn)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或許,并不是因為當(dāng)時的它完美無比而使我們眷戀,而是因為時光不可逆轉(zhuǎn),它永遠(yuǎn)不會重來,只能靠我們深深的懷念來召喚——只有在失去之后,我們才能從記憶里將它拎出,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感嘆它是最好的時光。所以,面對當(dāng)下好時光,我們要“拿出十二分的熱情去擁抱”,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行走在自己的春夏秋冬中,或許,這才是寫給自己人生的最好答卷。
【文題延伸】那風(fēng)景,從未忘記;擁抱_____;這里也有詩行;光陰的禮物……
【中考真題鏈接】
2022年湖南懷化卷
以“莫辜負(fù)_____”為題
2021年遼寧沈陽卷
以“世間有味”為題
2021年山西卷
以“微笑著前行”為題
2020年四川樂山卷
以“留住_____”為題
2020年黑龍江齊齊哈爾卷
以“ 謝謝_______”為題
2019年江蘇鹽城卷
以“真的有意思”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