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姚艷梅 郭薇
沉默作為社交情境中的普遍現(xiàn)象,也是心理咨詢中無法避免的時刻。在咨訪關系中,不僅來訪者會沉默,咨詢師同樣也會表現(xiàn)出沉默,許多人對沉默感到尷尬、害怕,并努力找些話題來化解,對沉默避之不及。但其實沉默有非常廣泛的內(nèi)涵,它既是一種狀態(tài),也是一種無聲的表達及交流。如果咨詢師能將沉默視作工具,去理解來訪者沉默背后的含義,就能夠在不同的情形下適應性地應對沉默。
對來訪者來說,沉默可能會傳遞以下內(nèi)容:
1咨詢的動機和態(tài)度:剛開始尋求咨詢的來訪者往往會對咨詢有一些茫然及懷疑,尤其是被迫來到咨詢室的青少年,在咨詢初期他們會對咨詢充滿了抗拒,很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沉默,或者直接表達“沒什么想說的”。此外,來訪者對改變的抗拒和矛盾心態(tài)會持續(xù)存在于咨詢中,有時會以沉默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精神分析流派將沉默視為“阻抗”。
2情緒的表達:沉默有可能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當來訪沉默時,有可能處于緊張、焦慮、憤怒、恐懼、羞愧、悲傷等情緒狀態(tài)中。例如,社交焦慮的來訪者容易因為緊張進入“僵住”的狀態(tài),大腦一片空白;或者來訪者很容易感到羞恥或者憤怒,就會表現(xiàn)為回避話題,并出現(xiàn)非語言表達,如避免目光接觸、臉紅、瞪眼、坐立不安等。
3自身狀態(tài)的呈現(xiàn):來訪有可能處于“解離”狀態(tài),包括走神、恍惚、白日夢、喪失時間或空間感,以及閃回等情況;甚至是另一個人格出現(xiàn),這時來訪者可能處于幻覺妄想的精神病性狀態(tài)中,陷入到自己的世界。此外,有些來訪內(nèi)向、不善言談,沉默少語就是他與人交往的常態(tài),這種沉默少語可能因為來訪處于前語言階段,想表達也說不清楚,也有可能是太壓抑,沒有太多感受,搞不清自己有什么問題,不知道要說什么。
4適應性的反應:當來訪者處于反思或者內(nèi)省狀態(tài)時通常都會沉默,這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探索,一些重要的事情正在他內(nèi)心里發(fā)生,深刻的洞察逐步浮出水面,此時的沉默是一種自然生長,標志性反應是來訪目光凝視空間某一點;來訪會感到自在舒適以及深深的連接感,這種沉默有助于促進自我的整合和發(fā)展。
有些時候,語言無法準確地傳遞情感意義,這時的表達可能是有害的,情感的表達就依賴于強烈的非言語表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這種沉默也是一種必要且適應性的沉默。
5關系變化的信號:典型的情況有當來訪者想要討好或者滿足咨詢師,又不確定什么是咨詢師想聽的,往往就會陷入沉默的狀態(tài);來訪還有可能通過在咨詢中保持沉默來測試咨詢師是否執(zhí)著地要求自己說話而檢驗咨詢師是否想要控制自己;來訪會對咨詢師產(chǎn)生復雜的移情反應,情緒和關系總是密不可分,沉默有可能是關系與情緒的混合體,提示著咨訪關系出現(xiàn)緊張、較勁、控制、敵對、愧疚、享受等變化,咨詢師需要細致地去覺察和體會。
針對以上不同的情況,咨詢師的應對也應有所不同。
通常在心理咨詢的初期,面對來訪者的不安和阻抗,應將重點放在幫助來訪者建立對咨詢的信任,緩解緊張焦慮等情緒上。此時,應將心理咨詢的工作范圍和框架如實告知,協(xié)助來訪者了解心理咨詢會以何種方式開展,設法打消其疑慮;并結合心理教育,盡量增強咨詢動機及參與感,建立良好的工作同盟。
較為敏感的來訪,可能會在咨詢初期尤為不安,因此首次咨詢中的沉默需要及時干預,如果來訪欲言又止猶豫不決時,也應及時了解來訪的顧慮,讓來訪明確感知咨詢師在意來訪者的感受、努力理解來訪的問題,咨詢師需要給予適時的鼓勵和必要的保證,表明支持和幫助的立場??梢宰鲆恍┡惆?,觀察來訪者的非言語表達,沉默一小會兒,一般在幾十秒之內(nèi),然后溫和自然地處理,如“有什么妨礙你繼續(xù)表達了嗎?”“你現(xiàn)在有什么感覺?”“愿意說說看剛剛你想到了什么嗎?”等,當咨詢師分擔了沉默帶來的壓力,交流通常就會順利進行。
如果來訪者因陷入情緒而沉默,比如正在難過流淚,咨詢師要陪來訪一起待在情緒中,少用“看起來你很難過”“有什么想說的嗎”來打破沉默,允許來訪者健康地“退行”,進而對自己有更多的理解,對情緒有更好的容納能力。當來訪者以沉默表達氣憤和對抗時,咨詢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主動尋找原因,特別是沒有理由的對抗,很有可能是移情的呈現(xiàn)。這其實是很好的工作時機,建議咨詢師在片刻沉默后主動打破僵局,積極地做澄清,透過共情的表達引導來訪者回看剛才發(fā)生了什么,選擇合適的時機干預。
如果發(fā)現(xiàn)來訪處于解離或精神病發(fā)作狀態(tài)下,咨詢師過多的沉默有可能加重來訪的癥狀以及焦慮,解離時需要幫助來訪回到現(xiàn)實的此時此地,可通過叫來訪的名字、定位時間地點等方式打斷沉默。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精神病性癥狀發(fā)作狀態(tài)時不在咨詢工作范圍內(nèi),需要及時轉介。
對于不善言談、個性內(nèi)向或者處于前語言期的來訪者,咨詢師需要通過積極地傾聽、鼓勵、釋義和總結等方式幫來訪者澄清想說的內(nèi)容,結合來訪者的非言語信息以及自己的感受去共情來訪者,幫助來訪者覺察并命名自己的情緒和狀態(tài)。這個過程需要咨詢師抱以更多的熱情和耐心,否則咨詢師的沉默可能會讓來訪者更退縮。
當來訪處于反思內(nèi)省狀態(tài),自由聯(lián)想或者因為深度連接等適應性沉默時,咨詢師不要急于打破沉默,要給來訪者以足夠的時間,同時保持關注以及在非言語層面給出回應,注意這種回應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共情式的回應,冷漠的沉默與溫暖的沉默有本質的差別,這一點需要咨詢師注意。如果沉默時間過長,可詢問確定來訪的感受和狀態(tài),任何時候,如果來訪對沉默感覺到不舒服,都可以跟咨詢師展開討論。
有時咨詢師自身也很難耐受沉默,表現(xiàn)形式就是要迫不及待說些什么,或者緊張過度,這時候需要及時覺察,盡可能讓自己放松下來,同時通過不斷地學習、督導、個人體驗、實踐等方式積累經(jīng)驗,增強對自己的理解,提升深度共情能力,識別移情與反移情,才能更容易辨別來訪者和自己的沉默現(xiàn)象,采取不同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