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霖
最近幾天,我的心情頗為煩躁。這時節(jié),需要一場雨才可消減火氣。已經(jīng)很久沒下雨了,我開始懷念一場雨,一場可以讓人自由呼吸、感到?jīng)鏊挠辍?/p>
人總是這樣,會懷念不合時宜的事物。于連綿的雨天懷念晴天,于冬春之交的晴日懷念雨天。我不由地回想起去年冬日。
那天寒氣四溢,我坐在教室里,忍受著鞋襪被雨水滲濕的黏膩,抬頭望向窗外,只見外面暴雨傾盆。但我實(shí)在沒什么心情觀雨抒情,那時的我對下雨深惡痛絕,只盼早點(diǎn)雨過天晴,更不必說成為“能與其奇者”了。
以往但凡見到寫雨的文章,總覺得雨美得不真實(shí),也許真有其美,但怎么沒人寫雨中之狼狽呢?又有誰能像蘇軾一樣做到“同行皆狼狽,余獨(dú)不覺”呢?至少我做不到。
雨天的一大困擾,是衣物總會變濕。我低頭看著路面,擇地而走,唯恐鞋濕腳濕,就算這樣,也總是手忙腳亂,避之不及。不過走雨路確實(shí)是一門學(xué)問。如何避開積水?如何調(diào)整步態(tài)?如何控制速度?——是走快些,早到無水之地,還是走慢些,精打細(xì)算每一步,以免水花翻起濺濕鞋襪?又想如何持傘才不致使雨淋到衣服上?如此想來,蘇軾在雨中“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又是何等的境界呢?
雨天的另一大困擾,是衣服總也晾不干。往往前一天洗晾的衣服,晚間收下來一摸,仍然是潮的,令人無奈。除此之外,每逢雨天,走進(jìn)鋪了瓷磚的教室、走廊,便會留下一串串黑色腳??;掛傘的地方,倘若傘未抖干凈,雨水便會順流而下,留下一灘積水……凡此種種,都讓那時的我無比盼望晴天。
到了如今,種種煩憂皆已淡去。那些下雨的日子里,我沒有注意到的雨天的清透、寧靜、悠遠(yuǎn)、恬淡,現(xiàn)在卻漸漸浮現(xiàn)于心底,越來越清晰。于是我開始懷念雨的味道,我開始渴望一場雨的滋潤。在寒梅落盡,冬日遠(yuǎn)去,銜春的燕子飛還故榻的時候,我在等一場雨,等一場春天的雨,那雨里有蜿蜒綿長的青石板路,有從古穿越至今的士子墨客,有一柄柄搖曳的油紙傘,有步履緩緩的女子……
雨天縱然會帶來不少麻煩,但我想,人要是一味著眼于眼前的麻煩,那可真就麻煩了。所以在抱怨雨天的時候,還是換個角度想想雨的好處,多一點(diǎn)寬容,少一絲計較,在心中給雨留一個位置吧!
【廣東東莞市東莞中學(xué)松山湖學(xué)校高一(4)班】
◆點(diǎn)評
作文開篇以“心情頗為煩躁”“需要一場雨才可消減火氣”引出主題——雨,簡潔明了,照應(yīng)題目;隨后通過“雨天的一大困擾,是衣物總會變濕”“雨天的另一大困擾,是衣服總也晾不干”兩段詳述了“那時的我無比盼望晴天”的原因;而后筆鋒一轉(zhuǎn),隨時間的流逝,作者心境也發(fā)生了變化,開始對“雨”有了期待,生發(fā)出“人要是一味著眼于眼前的麻煩,那可真就麻煩了”的人生感悟。
(指導(dǎo)老師:李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