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廣華 何依凌
1935年1月底,紅四方面軍總部根據(jù)黨中央電令,決定集中主力向嘉陵江以西進攻,配合中央紅軍北上。為了隱蔽這一戰(zhàn)略意圖,迷惑和調(diào)動敵人,創(chuàng)造渡江條件,紅四方面軍一面發(fā)起陜南戰(zhàn)役,一面進行強渡嘉陵江的準備工作。嘉陵江上沒有橋,渡江只能靠船。此外,敵軍在300多公里的河岸上部署了53個團的兵力,掠走了江上所有船只。為順利渡江,紅四方面軍總部決定,在距離蒼溪塔子山15公里的王渡場秘密建立一個造船廠,很快造出一批木船,能夠同時搭乘3個團的兵力。這就是紅軍建立最早的造船廠——王渡造船廠。
藏在密林深處的“造船廠”
1935年1月22日,紅四方面軍接到黨中央電令,積極準備“以蒼溪、閬中、南部之線為主要方向”“向嘉陵江以西進攻”,策應中央紅軍“從瀘州上游渡(長)江”,繼續(xù)長征北上。
嘉陵江發(fā)源于秦嶺山脈的陜西鳳縣嘉陵谷,自四川廣元起,會合白龍江,蜿蜒出沒于深山峽谷里,流至重慶后匯入長江。江闊水深,水流湍急,兩岸多是懸崖峭壁,地勢險要。
四川軍閥鄧錫侯、田頌堯以53個團布防于北起朝天驛,南至南部新政壩,約600里的嘉陵江西岸廣大地區(qū),縱深直至涪江沿岸。其中,鄧錫侯的21個團,防守廣元的朝天驛至射箭河以北的沿江地段,以15個團部署在一線,6個團部署于廣元車家壩和昭化西南的劍門關為預備隊;田頌堯的32個團,防守射箭河以南至新政壩,部署在一線的有25個團,總預備隊7個團,配置在閬中以西的思依場地區(qū)。
敵人沿江戒備森嚴,碉堡林立,僅從昭化至寧強邊境200華里的防線上,就新筑碉堡147座,加上原有的共200余座。他們搶走老百姓所有可用的大小船只,壞的和拉不走的全部燒毀,就連船橈、船舵、拉船的纖繩,都被洗劫得一干二凈,并強迫百姓在沿江重要灘頭陣地挖掘陷阱,埋置竹簽,妄圖憑借嘉陵天險阻止紅軍西渡。
1935年1月廣昭戰(zhàn)役中,紅三十一軍曾組成突擊隊,從蒼溪縣鴛溪口上游的通竹溪偷渡,實施突破,因敵人防守嚴密,加之地形十分險要,渡江未果,突擊隊38人除2人外全部壯烈犧牲。爾后紅軍派出大批偵察人員收集敵人江防情報。紅軍偵察兵王義化裝成難民過江,在蒼溪馬桑埡下寺廟出家,以當和尚作掩護收集情報,通過理發(fā)工人徐懷德(蒼溪人,后參加紅三十一軍)傳送給河東紅軍指揮部。有的紅軍戰(zhàn)士偽裝成錫匠,在敵師部駐防的東青場收集情報。通過各種渠道,紅軍弄清了敵人江防情況。
渡江之前,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王樹聲及紅三十三軍軍長王維舟,帶領參謀人員翻山越嶺,偵察嘉陵江邊沿岸地形。他們向江邊的老百姓打聽:“老鄉(xiāng)們,紅軍要過江去打國民黨川軍棒老二,嘉陵江上沒有橋又沒有船,該咋個辦?”“沒有船,我們有木匠嘛!國民黨弄走了船,還有我們造船的木匠呢!”一位心向紅軍的木匠應聲回答。
紅四方面軍總部采納了老鄉(xiāng)的建議,命紅三十軍在離嘉陵江岸蒼溪塔子山較近的東河邊,尋找合適地點建立造船廠。為不暴露渡江意圖,紅軍把造船廠位置定于樹木茂盛、竹林蔥郁的東河小安灘附近的蔡家坡,這里是離嘉陵江最近的地方,相距約30里,也是紅軍到來前地下黨領導的三堆石農(nóng)民武裝暴動的區(qū)域,群眾基礎好,加之地勢寬廣,還有山溝山間的山路相連,非常適合隱蔽造船。當?shù)厝罕娺€編了幾句順口溜:“背靠胡梁坪,面向響水灘,紅軍造船廠,藏在密林間。下有袁家?guī)r,沱里練劃船,不遠王渡場,通向大河(嘉陵江)邊?!?/p>
言傳身教的“李木匠”
造船地點選定后,紅三十軍便動員當?shù)毓そ常找冠s船。時任紅三十軍政委的李先念,多次親臨造船工地,了解造船工程進度,并和工人們一起干活。
這天,李先念來到船廠工地,檢查造船廠籌備工作情況并參加造船工人的動員大會。隨行的還有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王樹聲、川陜省蘇維埃政府副主席余洪遠等人。
他們一來到船廠,就把紅軍反“六路圍攻”取得徹底勝利和全部解放嘉陵江以東地區(qū)的好消息帶給大家。在動員大會上,李先念說:“造船是取得渡江勝利的關鍵,你們擔負起了這個最關鍵的任務,非常了不起?。 痹谥v到為什么造船和鼓勵大家多造船時,他說:“沒有充分的準備,就沒有勝利的絕對把握。幾天前,我們在鴛溪渡口附近試渡嘉陵江,因為準備不充分,僅有一條船渡江作戰(zhàn)而失利,突擊隊的38人幾乎全部犧牲……”
這時,船工中有人喊起口號,“為策應中央紅軍長征北上快造船多造船!”“打過嘉陵江,擴大川陜蘇區(qū)!”
動員大會結束后,李先念來到工人中間,跟大家一起干起活兒來。木匠出身的他不但把墨斗、斧、鋸、鑿、刨、鉆等各種工具使用得嫻熟自如,而且還與船廠的宋二、鄭元福等木匠一起設計出一種“毛蚌殼”船。其小巧靈活,形似登陸艇,阻力小,速度快,在后來的強渡作戰(zhàn)中發(fā)揮了非同尋常的作用。李先念的言傳身教,極大鼓舞了工人們的熱情,他們夜以繼日地加緊趕造,干得熱火朝天。渴了,喝口水;餓了,隨便啃幾口干糧;困了,三五個人背靠在一起瞇一會兒繼續(xù)干。
有位叫母選恩的木船駕長,回憶當年在造船廠的經(jīng)歷時說:“說來也奇怪,造船廠的工匠和青年小伙兒們好像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勁兒,再忙再累也沒怨言,這都因為紅軍首長‘李木匠經(jīng)常和大家一起干活兒?!薄八?0多歲年齡,頭戴八角帽,身穿灰軍裝,精干英武,平易近人,從不擺架子。他說自己是木匠出身,叫大家不要叫他‘首長‘政委,大家就叫他‘李木匠,直到現(xiàn)在,王渡鄉(xiāng)的老人們講起當年的故事還叫他‘李木匠。沒幾天‘李木匠就和大家相處得像一家人一樣,他能叫出每位工匠師傅的名字甚至乳名和外號,他經(jīng)常叫我‘孬(四川話念pie)娃子,叫黃原超‘白果子。因我們是在河邊長大的,熟悉水性,他就叫我們協(xié)助訓練水手,他一再叮囑‘你們會烏梢水,游起來像蛇一樣穿梭而沒有一點聲音,要教水兵連的戰(zhàn)士學會游烏梢水,在訓練推船水手時,也要教他們學會這一招,到時候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偷渡了。他的這些話讓我們心中感到非常親切溫暖,給了我們巨大的力量?!?/p>
在李先念等人的關懷下,紅軍造船廠按照設計要求造出一批船只,并訓練出一批推船、劃船、泅水、搶灘登陸的水手,為強渡嘉陵江做好了重要準備。
作家碧泉滿懷激情地在長征百賦《強渡嘉陵江》中寫道:“王渡場中,來船工之數(shù)百;平壩子上,集軍民之上千。明確分工而又緊密合作,分組競賽而又相互支援。跋山涉水,伐木于大巴諸山,牛拉肩扛,運料于渠江兩岸。借月而行,挑燈而戰(zhàn)。有鐵器撞擊之響,而無馬達運轉(zhuǎn)之喧;有砍刨木料之聲,而無翻滾高爐之煙。順口溜曰:背靠復平梁,面朝響水灘。紅軍造船廠,藏在密林間。山里造船兮,水上演練;晌午日烈兮,拂曉風寒。蔡家河上,設計江潮之升降;王渡場邊,模擬風云之突變。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焉……”
克敵制勝的“毛蚌殼”
紅四方面軍從鄂皖蘇區(qū)打到川陜邊區(qū),雖然渡過了無數(shù)大小河川,但自己動手造船,還是第一次。要同時搭載3個團,最少也得70多只船。另外,為使后續(xù)部隊能及時跟上突擊隊伍,還要趕制3座竹筏便橋的構件。
當時,沒有船塢、工人,更沒有工具和原材料。嘉陵江東岸的老百姓,紛紛參加紅軍,并為造船出力。蒼溪、閬中、南部、巴中等縣的鐵匠、木工等150多人,背著干糧,帶著工具,從大巴山下、渠江兩岸,晝夜兼程趕來幫助造船。巴中“紅色袍哥”舵把子張小川組織人馬送來一部分原料。當?shù)卮迕襁€捐出大柏樹110根、鐵500斤、桐油400多斤、竹絨500余斤,保證了造船用材需求。
在川陜邊根據(jù)地人民的傾力支持下,紅軍造船廠在叢林中秘密地開工了,組織機構和造船工匠隊伍也很快建立起來。廠長張承寬、副廠長兼工會委員長李在安、秘書陳安海、組織委員羅天良。造船廠臨時工棚用竹席和竹枝搭蓋而成,長80米,寬9米多,外面有竹林隱蔽,并有紅軍嚴密警戒,封鎖消息。
紅軍造船廠還得到中共川陜省委和川陜省蘇維埃政府的關心,以及縣、區(qū)、鄉(xiāng)各級地方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的大力支持。他們廣泛發(fā)動群眾,提供人力、物力。蒼溪縣委書記陳子謙走鄉(xiāng)串戶動員群眾支援紅軍。蘇維埃政府指派王渡老船工李在安擔任造船廠工會委員長,負責排工調(diào)活,為紅軍造船進行技術指導。
紅軍指戰(zhàn)員中凡是之前干過木工、鐵工手藝的,也都被抽調(diào)來這里。紅三十軍軍長余天云、政委李先念、川陜省副主席余洪遠、省保衛(wèi)局謝凡等領導也常來督導工作,給工人們作政治動員,講授革命道理,還常把前線的勝利消息帶到船廠,工人們聽后很受鼓舞。
造船只能用特殊的干木,森林里的濕木派不上用場,當?shù)厍鄩涯昃蛷臄?shù)百里外為紅軍運來大批木材。有的老百姓貢獻出自己的床鋪、門板、棺木,以及油漆嫁妝用的桐油。造船工匠分成紅爐(打造鐵釘、抓釘?shù)仍齑饘偌?、鋸解(將原木鋸成造船的木板)、木制(造船)、油漆(給船涂桐油以防水防腐)等4個工種,各司其職。在造船過程中,鐵釘奇缺,而且連最起碼的熔爐都沒有。工人們就從當?shù)厥占嗽S多破鍋、爛鐵和廢鐘,敲成一塊塊細小的碎片,然后在山上挖一個深坑,把碎鐵放進去,不分晝夜地燒煉。等碎鐵熔化后,經(jīng)過錘打,做出了許多大小不同的釘子,保證了造船的需要。
沒有造船圖紙,大家就集思廣益。比如要造什么形狀的船,上級的要求是:“小巧靈活,劃行速度快,便于搬遷?!苯?jīng)過計議,認為三板子船就可達到要求,只是船形太小,載人不多,于是就放寬比例,改為底窄面寬、上大下小的“毛蚌殼”形的五板子船。先造好一只試用,達到要求后再大量制造。
經(jīng)過一個多月努力,紅軍造船廠按上級要求,造出75只船身長一丈四,形似登陸小艇的“五板子船”。這種當?shù)厝私凶鳌懊鰵ぁ钡拇?,長約4.7米,體積小、重量輕、劃行快,每只船可搭載一個班的紅軍戰(zhàn)士,非常適合強攻渡江的需要。但所造的新船均是白色,搬動起來目標明顯,船工們又去找來鍋煙墨,把整個船染成黑色,再涂抹桐油。這樣,渡江所需船只,便按上級指示在3月26日前全部完成。同時,還如期制成3座臨時浮橋構件。
一切準備就緒,但這批船要投入渡江戰(zhàn)斗還有更大的困難。因為,這些船離主渡口有40里路,當中還隔著陡峭的云峰山,沒有運輸工具,只能靠紅軍戰(zhàn)士們的雙肩抬著走;還必須把所造船只和便橋構件,在一夜之間運送到我軍準備渡江的出發(fā)地——塔子山背后。
出于安全考慮,他們計劃在夜間搬運船只,3月27日下午6時,抬船隊伍一隊接著一隊出發(fā)了。每條船由一個班負責,高矮個子搭配,每次4個人抬,12名戰(zhàn)士分3組輪換,抬時船底朝天,上面覆蓋樹枝、竹葉和茅草等,人鉆在船下抬行。漆黑的夜籠罩著大地,山風呼呼,大家邁著沉重的腳步,沿著滿是荊棘的山路前進,不時驚走棲息林中的鳥群。
云峰山既陡且險,僅有的小路,早已被枯草覆蓋。抬船的人必須用雙腳踏出路來。最陡的地方,前面人的腳后跟幾乎碰到后面人的鼻子。為安全運送,大家在船底綁上墊木,把船放到地上前拉后推地往上滑送。衣服撕爛了,皮肉磨破了,不知有多少血汗灑在險峻的荒山,但藏在人們心里的那股高興勁兒,卻足以使所有艱險和疲勞被忘掉。
就這樣,紅軍戰(zhàn)士配合支前民工,將造好的木船,從王渡場,上煙峰樓(今云峰鎮(zhèn)所在地),下羅家溝,過九灣子,全部運到40多里外的塔子山主渡口。一位老大爺說:“我活了60歲,走遍全四川,只看見水里駛船,沒聽說陸地行舟的??蛇@樣奇怪的事,我現(xiàn)在親自來做了?!?/p>
嘉陵江在蒼溪縣城外3公里的地方拐了一個大彎,這就是著名的紅軍渡,紅四方面軍的長征也是從越過嘉陵江開始的。
1935年3月28日晚9時許,紅四方面軍總部發(fā)出“急襲渡江”的戰(zhàn)斗命令。渡江突擊隊將造好的75只木船輕輕推入江中,在夜幕和江水聲掩護下,偷襲成功。次日拂曉,紅軍陸續(xù)渡過嘉陵江,并趁勢擴大戰(zhàn)果,取得了嘉陵江戰(zhàn)役的重大勝利。
如今,紅軍造船廠遺址設在蒼溪東南20公里王渡場東河東岸蔡家河邊,背靠胡坪梁,北臨小安灘。已成為黨史學習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責編 張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