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文琦 肖菊梅
內(nèi)容摘要:在孔子時教觀的教學思想中,時間的易逝昭示了適時教育的必要性,只有“時然后言”,才能達到“人不厭其言”的良好教育效果。墨子、孟子、荀子、朱熹等教育家深受孔子的時教思想影響。當代的教師同樣需要把握孔子的時教思想,在教學中把握教學的節(jié)奏;抓住時機,在學生思考“最癢處”開導(dǎo);明白教師“教之機”與學生“受之時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孔子 時教觀 論語
《說文解字》曰:“時,四時也,從日,寺聲。晉,古文‘時,從日蟲作。”[1]“本春秋冬夏之稱,引伸為凡歲月日刻之用?!盵2]由甲骨文到金文到篆文最后到隸書的字形演變來看,人類對“時”的觀念開始從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轉(zhuǎn)變到對人事規(guī)律的認識。“時”同樣是孔子教學思想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在《論語》的記載中,“時”大致包括“時”之本意、“時”與“仁、禮”、“時”與“教育”這三個層面的意思。“時教”作為孔子“時”觀念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對于我們當代的教育教學也有所啟示。
一.孔子“時教”觀的意蘊
(一)順時而教:關(guān)注時間,尊重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性特點
在西方,亞里士多德、夸美紐斯、盧梭等教育家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以及教育必須順應(yīng)人的自然天性。在中國,古代教育家老子提倡沒有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盵3]孔子同樣展現(xiàn)出對“天時”與“人時”的遵從??鬃釉唬骸熬又谔煜乱?,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4]52君子對于天下的人和事,沒有不適合君子的生存環(huán)境,沒有不適合君子所做的事情,只要合適恰當,就行了。“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盵4]125孔子戒絕的四事—不任意、不專斷、不固執(zhí)、不自以為是。相機行事,擇善而從,順應(yīng)時勢之重要性都得以體現(xiàn)?!笆逃诰佑腥貉晕醇爸灾^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庇衷弧熬佑腥洌荷僦畷r,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盵4]250君子有三戒中的三戒是依人生從小到老三個時期:少之時、壯之時、老之時而言。少之時要戒除對女色的迷戀;壯之時要戒除與人爭斗;老之時要戒除貪得無厭。此“三戒”根據(jù)人的發(fā)展理論的知識,可轉(zhuǎn)化為“生理—心理—實踐”活動,不同年齡階段會有不同的生理與心理變化,只有通過“三戒”,才能克服其學習的障礙,就能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鬃拥倪@一論述,也提醒施教者要依據(jù)學生的發(fā)展性特點,適時而教。
另外,孔子自述為學歷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盵4]16青年時期的孔子志向于學習,三十要求有所建樹,四十則指思想的成熟,使“立”與“不惑”構(gòu)成道德修養(yǎng)上循序漸進的兩個階梯?!拔迨烀?,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經(jīng)過數(shù)十年身心修煉,至老年產(chǎn)生一個知的飛躍,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tài)??鬃訌乃臑閷W經(jīng)歷入手,從人的發(fā)展出發(fā),警示教育者要關(guān)注時間,尊重學生的發(fā)展性特點,創(chuàng)造符合“人時”的教育模式??鬃拥恼佌伣陶d,讓他的弟子們對“時”也有所啟發(fā)。子游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4]58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后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盵4]284子游子夏都認為說話要遵循時間發(fā)展規(guī)律,注重適時性。這與孔子所表達的“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無自辱焉”[4]186蘊意相同??傊?,天地化育萬物,故君子效法于天;人生不同階段各有所求,故君子適時而教。
(二)適時而教:抓住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最佳時機點
我國古代教育家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逐漸認識到在學生的發(fā)展中,在一些時間節(jié)點上去進行教育,會構(gòu)成教育成功的關(guān)鍵契機。這里的“一些時間”便是指關(guān)鍵時間,抓住關(guān)鍵時間,教育就會事半功倍;反之,則會事倍功半??鬃釉缭诖呵飸?zhàn)國時期便認識到這一關(guān)鍵作用。他認為“時”到具體的實踐中,便指“到時”,表現(xiàn)為某“時”當為某事。這里的“時”不僅指時間點,還暗示“微妙的機宜”即“時機"。以“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盵4]204為例,孔子點出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要抓準時機。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盵4]97這其中的“憤”“悱”既是描述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又指此時便是進行教學的關(guān)鍵時節(jié)。只有當學生處于“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想說又不知道如何說的時候,教師才能去啟發(fā)引導(dǎo)他。所以“夫子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盵4]212到該所話時再說話,別人才會不討厭他說的話。后宋代理學家朱熹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啟,謂開其意;發(fā),謂達其辭?!盵5]
孔子在與弟子交談的過程中,也充分滲透了時教思想。當季孫氏將要討伐顓臾時,孔子曰:“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①畛鲇阼?,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盵4]245粗看這段對話,以為只是談?wù)摫舜苏沃鲝?,但孔子通過反對季氏攻打顓臾的說辭側(cè)面滲透出及時、適時的時教思想,對弟子今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啟發(fā)。當顏淵問仁時,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盵4]174啟示顏回不合于禮的不要看、不要聽、不要說、不要做。時教之意韻就流淌于修身仁心的道德生命里。孔子還談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4]231警示我們在與學生進行談話時需掌握好時機,否則將會給學生帶來造成不好的影響,“從而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子亦強調(diào)我們應(yīng)該對自己的學生充分了解以掌握每一位學生的不同時機。
(三)及時而教:時雨化之,利用時間的最佳價值
孔子之后的中國古代教育家在傳承時教觀念的同時將時教加以開拓,賦予更豐富的內(nèi)蘊。時不可及,日不可留,時光飛逝的同時警示人們時機教育的寶貴性。孟子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污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如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盵7]人類生產(chǎn)生活,也要遵照時序。荀子在《勸學》中對時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其說到:“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瞽。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后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后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后可與言道之致?!盵8]言與不言,怎么言與怎么不言需要注意教育時機,此時荀子對于教育時機的闡述相比孔子有了很深的拓展。發(fā)展到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謀略家范蠡認為:“時不至,不可以強生;事不究,不可以強成?!盵9]時機未成熟不可貿(mào)然行事,事情未明晰不可貿(mào)然行動。告誡我們做事要善于審視度勢,牢牢把握最佳時機?!秾W記》則將時教的教育思想做了理論上的總結(jié),“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盵10]延續(xù)至宋代,著名教育家張載在《學記》基礎(chǔ)上,提出“洪鐘未嘗有聲,由扣乃有聲;圣人未嘗有知,由問乃有知?!薄坝腥鐣r雨化之者?!薄爱斊淇?,乘其間而施之,不待彼有求有為而后教之也。”“時可雨而雨”[11]后朱熹他熱衷于教育事業(yè),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生疑提問”。
綜上所述,時教中所傳達出的教育時機與適時而教對當代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很有啟發(fā)意義,我們應(yīng)該繼續(xù)傳承并開拓,使時教思想更有效地指導(dǎo)目前的教育教學實踐。
二.孔子時教觀的啟示
(一)應(yīng)機施教:在教學中把握教學的節(jié)奏
好的教學節(jié)奏需要按照規(guī)律、審美、流暢以及普及性上,呈現(xiàn)出恰到好處的轉(zhuǎn)折或變化。 這一點在孔子的時教觀中就有了說明?!把鲋畯浉撸@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盵4]129孔子可以使人雖感到竭盡全力,還是差一大截的情況下,依然孜孜以求,欲罷不能??梢?,孔子關(guān)于時教觀里的教學節(jié)奏把握得多么恰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從教學的內(nèi)容和目的出發(fā),根據(jù)學生和課堂的實際需要,在適當時機進行靈活合宜的調(diào)節(jié),使教學呈現(xiàn)出強烈和諧的節(jié)奏感之美。教師要學會以“符號-思維-意義”的順序遞進知識:學生學習知識,首先看到的是外在的符號,此時教學節(jié)奏的作用就在于將外部的符合進行分析綜合,使學生進入知識的內(nèi)核之處。通過對知識內(nèi)在結(jié)構(gòu)的交替性、完整化、規(guī)律性的演繹,賦予自身“轉(zhuǎn)知成智”的功能轉(zhuǎn)換。
(二)啟發(fā)誘導(dǎo):在學生思考“最癢處”開導(dǎo)
學,源于思,起于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孔子在他時教思想中提出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提倡先思后教,重視學生對學習的體悟過程,即學會思考。而在當下小學課堂中,很多小學生在學習課程知識的過程中往往不自己思考就去尋求幫助,教師教學方式也比較單一,學生更多地是被動接受和學習。這種僵化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小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并且無形之中助長了小學生的惰性。因此,教師們需要鉆研孔子時教中傳達出的教育時機,找到提高學生有效提高思考能力的策略:1.重視思維的力量。數(shù)學知識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與復(fù)雜的抽象性,要想要小學生真正學會數(shù)學、學好數(shù)學,教師需要意識到數(shù)學思維的作用。只有將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思維、思考方法一并納入教學目標之中,并從思想上真正重視這三者的作用,才能真正充分挖掘出學生們的主動思考能力。2.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小學生注意力容易被活動的、鮮艷的、新穎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情境是學生靈性的誘發(fā)品,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教師需要用興趣裹藏數(shù)學知識,用情境浸潤孩童生命。3.點燃思考的火焰。以扶著走-引導(dǎo)走-自己走的順序遞進知識:“扶著走”是指在學生剛剛接觸新知識的時候教師應(yīng)當扶著學生前進;“引導(dǎo)走”是指當學生對所學知識已具備了一定基礎(chǔ)的時候教師不必扶著學生前進,應(yīng)當引導(dǎo)學生走;“自己走”是指當學生已經(jīng)完全掌握知識的時候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走。
(三)把握時機:教師“教之機”與學生“受之時”
時教思想,以教師的角度來說,是“教之時”,意味著教育時機對教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師首先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發(fā)揮民主,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空間,能自由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思想。當學生思路發(fā)生偏差的時候及時收回來,做到能放能手??傊?,教師要充分讓學生自由聯(lián)想和想象,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的角度來說,是“受之時”,意味著教育時機對學生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背景和學習基礎(chǔ),教師實施啟發(fā)式教學將難以得到很好的回應(yīng)。如果學生不愿意理解這個問題或已經(jīng)明白了這個問題.那么教師的啟發(fā)就失去了價值。因此學生應(yīng)具備主人翁意識與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時教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探究答案的艱難中感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求解的喜悅與快樂?!敖讨畽C”與“受之時”二者相應(yīng)而不離,相應(yīng)而共存,從師和生兩個方面論述,從而更有效的把握好教育時機和適時而教。
孔子作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其核心思想“仁”“禮”被后世所熟知,但孔子“時教”之意韻同樣也傳達出強大的育人性,其背后的順時而教、適時而教以及及時而教等觀點為值得當代教育者更加深入探究。
參考文獻
[1]湯可敬撰.說文解字今釋[M].長沙:岳麓書社,1997.
[2]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2.
[3]王弼樓注.老子道德經(jīng)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
[4]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5]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
[6]陳戍國.禮記校注[M].長沙:岳麓書社,2004:263-270.
[7]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0.
[8]梁啟雄.荀子簡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3:399.
[9]吳紹烈等校點:《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高時良譯注.學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8,7.
[11]張載,章錫琛.張載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8.
[12]陳祥龍.論孔子的“時”教[J].教師教育研究,2021,33(02):124-128.
[13]徐蘇紅.孔子啟發(fā)式教學的現(xiàn)代意義[J].文教資料,2018(18):225-226.
[14]李如密,王禧婷.“適時而教”的思想內(nèi)涵及現(xiàn)代價值[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8,10(05):1-7.
[15]李如密.適時而教與教育直覺[J].教育評論,1988(05):37-39.
[16]徐娣.孔子“時”觀念的哲學探析[D].山東大學,2017.
[17]周興國.“啟發(fā)式”教學的“中外”與“古今”[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版),2008(02):10-15.
[18]劉偉菁.孔子啟發(fā)教育思想的時代詮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02):92-94.
[19]李如密.孔子教學藝術(shù)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
(作者單位: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