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胤 劉玉婷 王翰霖 張傲雪 王帥宇 李云龍 胡彬 曹金娟 張小利 袁軍海
摘要 為明確5種藥劑對辣椒薊馬的防治效果,在北京地區(qū)秋季辣椒薊馬發(fā)生期,采用葉面噴霧方式開展田間防效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化學藥劑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和10%溴氰蟲酰胺懸乳劑對辣椒薊馬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藥后1 d的校正防效分別為71.17%和65.04%,藥后7 d防效維持在90%以上。生物藥劑150億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濕性粉劑和0.3%苦參堿可溶液劑藥后7 d的校正防效在63%左右,可在薊馬發(fā)生初期施用。
關鍵詞 辣椒;薊馬;殺蟲劑;田間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36.41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08-0140-04
辣椒是重要的蔬菜作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β-胡蘿卜素、辣椒素和葉酸等[1],隨著優(yōu)質品種選育,北京延慶等地區(qū)辣椒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北京地區(qū)設施日光溫室內,辣椒種植多為春、秋兩茬,露地春秋棚種植多在4—10月。設施農業(yè)的逐步發(fā)展,為辣椒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2],同時也為薊馬等害蟲創(chuàng)造了越夏、越冬場所[3-4]。辣椒常見病蟲害包括白粉病、疫病、煙粉虱和蚜蟲等[5-6]。近年來,設施栽培辣椒薊馬為害尤為嚴重[7],其成蟲和若蟲通過銼吸式口器吸食汁液,重點為害辣椒嫩葉、花器和幼果等部位[8-9],造成植株葉面失綠、皺縮,影響植株光合作用[10],同時傳播病毒病,嚴重影響農業(yè)生產(chǎn),導致辣椒減產(chǎn)甚至絕收[11]。
薊馬屬于纓翅目(Thysnoptera)薊馬科(Thripidae)[12],全國分布廣泛,目前已知的寄主植物達62科200余種[13]。薊馬體型小、繁殖快,若田間防治不及時,易造成暴發(fā)性為害[11-14]。常見辣椒的薊馬種類以西花薊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花薊馬(F.intonsa)和黃薊馬(Thrips flavus)[15]為主。目前薊馬的主要防治措施以化學藥劑為主,長期使用擬除蟲菊酯和新煙堿類藥劑,已有文獻記載了薊馬抗藥性問題[16-17]。除藥劑防治外,田間應用較廣的綠色防控技術還有色板誘殺[18],根據(jù)薊馬趨藍的特性,在田間掛置藍板以監(jiān)測誘殺。隨著生防天敵技術的推廣,利用捕食螨、東亞小花蝽等天敵昆蟲防治薊馬具有較好的效果[19]。但上述2種技術多用于害蟲發(fā)生初期,需耗費大量人工、物力,成本較高[20]。為明確不同藥劑對辣椒薊馬的田間防治效果,推廣高效、低毒防治藥劑,在辣椒薊馬發(fā)生期選用2種生物藥劑和3種化學藥劑開展了田間防效試驗,明確藥劑對辣椒薊馬的防治效果,為今后薊馬防治提供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試驗作物為辣椒,品種國福306(羊角椒),購于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京研)。供試藥劑為150億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濕性粉劑(河北中保綠農作物科技有限公司),0.3%苦參堿可溶液劑(成都新朝陽作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21%噻蟲嗪懸浮劑(山東省青島東生藥業(yè)有限公司),10%溴氰蟲酰胺懸乳劑(美國富美實公司),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美國陶氏益農公司)。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設在北京市昌平區(qū)銀黃農業(yè)園5號日光溫室。辣椒定植時間2020年8月29日,試驗小區(qū)的水肥栽培條件均勻一致,辣椒長勢基本一致,株行距為40 cm×40 cm,密度約為6 萬株/hm2。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置5個藥劑處理組,以清水為對照。每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個小區(qū)面積約6.5 m×3.0 m,共設置18個試驗小區(qū)。
1.4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20年10月30日在薊馬發(fā)生初期施藥,各藥劑噴施用山東衛(wèi)士WS-16D手動噴霧器噴霧方法,用藥量如表1所示,對水用量為225 L/hm2。在配制藥劑中,應先將噴霧器中加少量的水,再加入適量的藥液,使其充分搖勻,最后將水補充至要求所需并混勻再進行使用。
1.5 調查內容和統(tǒng)計方法
在各小區(qū)內5點取樣,每點調查辣椒植株上、中部10朵花的薊馬總數(shù)。在施藥前調查蟲口基數(shù),藥后1、3、7 d調查存活薊馬數(shù)量[21]。蟲口減退率和防效計算方法如下:
蟲口減退率(%)=[(處理前蟲口數(shù)-處理后蟲口數(shù))/處理前蟲口數(shù)][×100]
校正防效(%)=[(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00
各藥劑處理間的顯著性分析采用SPSS軟件做DMRT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供試藥劑對辣椒薊馬的防治效果
試驗結果見表2,藥后1 d,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對辣椒薊馬的校正防效最高,為71.17%,說明其速效性較高。2種生物藥劑對辣椒薊馬的校正防效顯著低于3種化學藥劑。10%溴氰蟲酰胺懸乳劑校正防效較乙基多殺菌素處理低6.13個百分點,為65.04%,兩者差異間存在顯著性低。21%噻蟲嗪懸浮劑在3種化學藥劑處理間校正防效相對較低,為54.61%,顯著低于乙基多殺菌素和溴氰蟲酰胺處理。生物藥劑處理間,150億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濕性粉劑的校正防效為15.99%,高于0.3%苦參堿可溶液劑處理7.85個百分點,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
藥后3 d,苦參堿處理組校正防效增幅最大,提高51.38個百分點,與球孢白僵菌處理組防效均增高至50%以上,兩者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但仍顯著低于3種化學藥劑處理。乙基多殺菌素和溴氰蟲酰胺2個處理組防效相當,維持在86.76%~89.15%間,兩者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噻蟲嗪處理防效為77.37%。
藥后7 d,乙基多殺菌素處理校正防效最高,達92.57%,其次為溴氰蟲酰胺處理,防效為91.70%,彼此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2種藥劑表現(xiàn)出較好的持效性。藥后三次調查中,噻蟲嗪處理校正防效均位于5種藥劑第3位,此次防效為78.58%,與其他4個處理均存在顯著性差異。2個生物藥劑處理校正防效均在60%以上,兩者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2.2 供試藥劑的安全性
在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6日開展的試驗中,辣椒植株長勢良好,未出現(xiàn)萎蔫、變黃等藥害癥狀,說明各供試藥劑使用劑量對辣椒作物安全。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和10%溴氰蟲酰胺懸乳劑對辣椒薊馬具有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藥后1 d校正防效分別為71.17%和65.04%,藥后7 d二者均維持在90%以上,推薦在田間辣椒生產(chǎn)中薊馬發(fā)生嚴重時使用。150 億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濕性粉劑和0.3%苦參堿可溶液劑2種生物藥劑藥后7 d的校正防效在63.50%~66.71%,可在薊馬發(fā)生初期及時施藥,并與化學藥劑交替使用,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同時延緩害蟲抗藥性問題的產(chǎn)生。
田間生產(chǎn)中根據(jù)薊馬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可選擇在晴朗天氣傍晚用藥,施藥時應將藥液均勻噴施在植株表面,重點注意在植株嫩梢、花朵等薊馬?;顒硬课皇┧嶽22]。本次試驗結果與袁偉方等[23]在2014年開展的蔬菜薊馬防治防效試驗結果相似。因受施藥藥械、調查人員及方法、試驗地氣候環(huán)境等因素差異,本次試驗結果與霍恒志等[24]人開展的幾種非化學農藥對草莓主要害蟲防治效果試驗結果存在影響,生物藥劑處理藥后7 d的防效高于前者試驗。
目前在辣椒上登記的防治薊馬的藥劑僅有88%硅藻土可濕性粉劑、19%溴氰蟲酰胺懸乳劑、150億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濕性粉劑、21%噻蟲嗪懸浮劑和10%溴氰蟲酰胺懸乳劑5種,使用方式為噴霧。本次試驗中選擇的5種藥劑,3種為登記藥劑,乙基多殺菌素為生產(chǎn)中常用的藥劑之一,屬于新型多殺菌素類殺蟲劑,具有廣譜性、對人畜安全無藥害的特點[26],除防治薊馬外,對鱗翅目幼蟲、潛葉蠅等害蟲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25-26]。由苦參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源農藥苦參堿在生產(chǎn)中對鱗翅目幼蟲、半翅目等害蟲以及害螨均有大量的防效研究,其最終分解產(chǎn)物為水和二氧化碳,不易導致害蟲抗藥性產(chǎn)生[27]。選擇上述2種藥劑開展防效試驗,可為日后辣椒薊馬藥劑登記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28]。
薊馬體型小,生命周期短,存在世代重疊現(xiàn)象,高齡幼蟲在土表化假(前)蛹,具有趨藍特性。在田間開展藥劑防治間隔3~5 d,連續(xù)噴施2~3次,對薊馬防治具有較好效果。同時還應結合田園清潔、土壤(棚室)消毒、防蟲網(wǎng)阻隔、釋放東亞小花蝽等天敵昆蟲、懸掛藍色粘蟲板等多項綠色防控措施開展防治工作[29-30]。2020年與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開展的球孢白僵菌防治辣椒薊馬試驗中,將藥劑均勻撒施于定植后的辣椒棚室內,通過澆水后覆蓋地膜的方式,可有效殺滅土壤中殘存的薊馬卵和若蟲,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本次試驗僅作為單一試驗地點的單次試驗,試驗結果僅供參考,后期還應在多地開展重復性驗證試驗。
4 參考文獻
[1] 孔祥義,肖春雷,劉勇,等. 5種藥劑對薊馬的室內毒力測定及防治效果研究[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2,39(20):70-72,76.
[2] 鳳舞劍.淺析設施蔬菜棕櫚薊馬難防的原因與對策[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0(6):174.
[3] 李秋榮,陳小華,李志成,等.5種殺蟲劑對設施辣椒西花薊馬的毒力及防效評價[J]. 青海大學學報,2019,37(5):9-14,81.
[4] 程英,楊學輝,王莉爽,等.不同藥劑對辣椒蚜蟲和薊馬的防治效果[J]. 現(xiàn)代農藥,2018,17(2):48-50.
[5] 張超,侯崢嶸,張桂娟,等.巴氏新小綏螨防治溫室辣椒薊馬效果評價[J]. 生物技術進展,2016,6(4):299-302,307.
[6] 白小軍,王曉箐,侍梅,等. 5種生物農藥對溫室辣椒薊馬的田間藥效評價[J]. 農藥,2014,53(6):453-455.
[7] 劉娟娟,向本春,李成亮,等. 石河子加工辣椒病毒病的初步調查及分析[J]. 新疆農業(yè)科學,2014,51(7):1319-1327.
[8] 羅文凡,趙軍,劉艷萍,等.焉耆墾區(qū)辣椒蚜蟲消長與氣象因子的相關性探討[J]. 新疆農墾科技,2013(11):23-25.
[9] 徐淑娟.蔬菜薊馬常見種類研究初報[J]. 云南農業(yè),2017(4):51-53.
[10] 袁成明,郅軍銳,李景柱,等.貴州省蔬菜薊馬的種類、分布及綜合防治[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8,47(12):1442-1444.
[11] 謝永輝,張宏瑞,劉佳,等.傳毒薊馬種類研究進展(纓翅目,薊馬科)[J].應用昆蟲學報,2013,50(6):1726-1736.
[12] 劉慧娟,徐學農,繆勇,等.阿維菌素防治西花薊馬的亞致死濃度對黃瓜鈍綏螨的影響[J]. 中國生物防治,2007,23(2):198-200.
[13] 付步禮,曾東強,劉奎,等.薊馬類害蟲抗藥性研究進展[J].農學學報,2014,4(3):28-34.
[14] 張丹.4種藥劑對辣椒薊馬的防效比較[J]. 中國植保導刊,2017,37(6):71-72.
[15] 唐良德,林軍,付步禮,等.豇豆閉花前后施藥對防治薊馬效果的影響[J]. 中國植保導刊,2016,36(3):66-67,18.
[16] 張鳳花,王海,鞏玉芳. 3種生物藥劑防治溫室薊馬的試驗初報[J].甘肅農業(yè),2015(22):50,53.
[17] 胡彬,王曉青,梁鐵雙.辣椒主要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J].中國蔬菜,2017(4):87-92.
[18] 瑪日耶姆麥麥提,帕提古阿布力米提.日光溫室白粉虱和薊馬藥劑防治試驗[J].新疆農業(yè)科技,2008,183(6):51-52.
[19] 王俊華,崔哪欣,戴華國.上海鮮花港睡蓮花期薊馬的防治藥劑篩選[J].農藥,2006,45(6):427-428.
[20] 唐良德,梁延坡,韓云,等.海南豇豆薊馬發(fā)生為害調查及藍板監(jiān)測技術研究[J].中國植保導刊,2015,35(3):53-57,93.
[21] 羅素蘭,張圣經(jīng),長孫東亭.辣椒蚜蟲種類的調查[J]. 生物學雜志,2003,20(1):22-24.
[22] 李紅民,羅愛玉,高彥輝,等.不同藥劑處理對辣椒薊馬防治研究[J].北方園藝,2010(9):167-168.
[23] 袁偉方,羅宏偉.蔬菜薊馬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熱帶農業(yè)科學,2014,34(9):69-74.
[24] 霍恒志,糜林,李金鳳,等.幾種非化學農藥對草莓主要害蟲的防治效果試驗[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2,24(9):66-68.
[25] 劉雨晴,范毅,于立芹,等.天然苦皮藤素和天然除蟲菊素混配對三種蚜蟲的毒力及田間防效[J]. 植物保護,2014,40(2):175-178.
[26] 唐平華,陳國平,朱明庫,等.蚜蟲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植物保護,2013,39(2):5-12.
[27] 徐廣春,顧中言,徐德進,等. 5種殺蟲劑對設施大棚辣椒蚜蟲的防治效果[J].農藥,2013,52(11):844-845.
[28] 楊建忠,王勇,陳昱君,等.三七薊馬藥劑防治試驗[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7,24:65.
[29] 鐘鋒,呂利華,高燕,等.西花薊馬的危害及生物防治研究進展[J].廣東農業(yè)科學,2009(8):120-123,128.
[30] 溫變英.入侵害蟲——西花薊馬的識別及防控措施[J].蔬菜,2008(1):21-22.
(責編:何 艷)
基金項目 2022年中央轉移支付優(yōu)勢特色產(chǎn)業(yè)集群蔬菜-設施蔬菜病蟲害智能監(jiān)測防控示范點建設項目。
作者簡介 王胤(1990—),男,北京人,高級農藝師,從事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試驗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