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時,徐特立遇到一個問題:沒有書可讀。他家里的藏書本來就很少,在偏僻的鄉(xiāng)下想要借書也不容易,除了買書沒有別的辦法。但對于貧苦人家來說,當時書的價格昂貴,他教書一年可得十來串錢,還不夠買一部《十三經注疏》。怎么辦呢?他思來想去,想到了伯祖母留給他的那點微薄田產:能不能將教書所得的收入用以維持家庭開支,每年賣一點田產,去買想看、該看的書呢?他估算了一下,這點田產每年賣一點去買書的話,不到十年就會賣光,但是有了十年的勤學苦讀,書也應該能夠讀通了。
思索再三后,他將這計劃跟妻子熊立誠說了。熊立誠略猶豫后,馬上表示贊同:“日子可以節(jié)儉點,但這書一定要讀。”就這樣,徐特立著手實施他的“十年破產讀書計劃”,賣田產買書讀。有人笑他太傻,說誰不知道只有田產才是好東西,哪有變賣了田產來買書的?徐特立不顧譏笑,毫不動搖地按照計劃去做。
徐特立讀書非常認真,書上的許多篆字不容易記熟,便堅持每天學習兩三個字,晚上睡覺時還在掌心上默寫,直到寫熟練了才入睡。那時候的代數、幾何等新知識,很少有人懂得,徐特立學習中碰到不懂的地方全靠自己鉆研。他常常把數學書放在衣袋里,先翻看一條定理,邊走路邊默記,再翻看另一條定理。他讀書不僅在書上畫滿各種記號,在空白的地方寫上自己的意見和感想,還把主要內容摘錄下來。他常對人說:“求學沒有偷巧的辦法,我用的都是笨方法。我讀了書上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以后,就閉著眼睛想想:這兒告訴我一些什么知識呢?弄懂了,再讀下去。這樣讀一本懂一本,才能牢牢記住?!?/p>
就這樣,徐特立堅定不移地努力學習,收獲非常大。他不僅把中國古代的經、史、子、集的主要著作都讀了一遍,而且還學習了物理、化學、數學等自然科學知識和新的社會科學知識,成了一個知識豐富、很有學問的青年。
(節(jié)選自《人民教育家徐特立》 梁堂華 彭紅霞 劉宏偉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