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學
語言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展現出語文學科的兒童化特征,用兒童化的語言開展教學活動。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也要以兒童的發(fā)展為依據,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課堂中感受到童真童趣,讓學習多一份快樂,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更有魅力,學生也更樂意參與。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如果以枯燥的理論貫穿課堂始終,就失去了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特性,因此,凸顯語文學科教育的兒童化就非常有必要。那么,怎樣才能將語文兒童化的特征展現出來呢?
一、兒童化導入,彰顯童趣
導入能夠讓學生更快地將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采用兒童化的導入策略,讓語文課程以全新的面貌走進學生的學習中。就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而言,導入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故事性導入、問題導入、視頻導入等。多樣化的導入手段能夠讓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獲得更好的體驗,同時也會對文本學習內容產生更強烈的探究欲望。讓語文多一份童趣,讓語文落地生根,實現與學生的生活互動互融,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為學生服務的教學。
例如,在《麻雀》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設計兒童化的導入,讓整個課堂充滿童真童趣。這篇課文中贊揚了母愛的無私。因此,在導入設計方面,教師應該立足文本的思想意蘊,通過課堂導入讓學生對文本產生探究的興趣,也讓導入充滿童真童趣,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比較輕松。
教師可以將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如下:同學們,動物也是有情感的。你是否看過烏鴉反哺的情景呢?你是否感受過羊羔跪乳的情感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有關母愛的文章,來了解一只老麻雀和一只小麻雀的故事。在這樣的課堂導入下,學生的學習情感更強烈且更輕松。
兒童化的導入能夠給課堂學習內容增添童真童趣,讓學習變得更加輕松快樂。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讓他們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很快與文本內容產生情感的共鳴,如此才能夠提升課堂學習的實效性。
二、兒童化對話,締造和諧
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更加愉悅。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使用兒童化的語言,這樣的語言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尊重與平等。讓學生與教師互動,實現暢所欲言,這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只有將自己的思想真實地表達出來,他們的語言能力才能夠得到更大的發(fā)展與提升,尤其是遇到不同見解時,更能夠凸顯出一種創(chuàng)新力量,由此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陀螺》這篇課文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兒童化的對話與學生展開交流:
教師:同學們,在我的童年生活里,也有一種非常感興趣的事物,那就是陀螺。拿著它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時候,我非常開心,你們見過陀螺嗎?
學生:見過,我們也喜歡玩兒。
教師: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與陀螺有關的課文,來看一下它是一個漂亮的陀螺,還是一個非常丑陋的陀螺呢?
學生:通過閱讀文章的最后一句,我發(fā)現這個陀螺好像長得并不漂亮,但是很好用。
教師:你說得很對,那你覺得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什么樣的道理呢?
在這樣親切的師生對話中,學生能夠對故事情節(jié)有所把握,而且還能夠理解文章的主旨,輕松地掌握文本的思想內涵,從而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質。
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諧交流能夠讓課堂氛圍更融洽,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更活躍,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也能夠使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更好地提升語文學習能力。
三、角色化演繹,深悟情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文本內容一般都具有很強的故事性,教師便可以采取兒童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接受文本當中的故事化情境,并且在這樣的情境當中深入思考,感受文本的深層思想意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對文本中故事的演繹,理解人物的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以及分析其中的潛在內涵,從而讓學生獲得屬于自己的認知。如此,學生才能夠產生積極的探究欲望,感同身受地理解文本的思想內涵。
例如,在學習《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這篇課文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演繹的方式解讀文本的思想內涵。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的故事,讓我們來做一個角色演繹的小游戲,那么,哪幾位同學愿意充當這五粒豆子呢?”有的學生回答:“我們可以通過競選的方式來選角色,看誰對角色的理解更深,就選誰來演這個角色。”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角色演繹,看哪個小組將這個故事演繹得更好。在這樣的角色扮演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而且能夠猜測五粒豆的心路歷程,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思想內涵。
小學生特別喜歡角色演繹活動,他們喜歡這種角色代入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找到文本敘述當中的歸屬感,讓課堂更靈動,讓學生的思維更活躍,參與積極性更強。
四、拓展化閱讀,增添趣味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兒童化的讀物,讓他們能夠對于閱讀內容作出研究和思考,讓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更強。如果教師只關注課文,很少進行資源的延伸,學生的閱讀視野就會越來越狹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課文放置到更廣闊的空間當中,這樣,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方向感都不會欠缺。教師在選擇兒童化讀物的過程中,要明確所選內容與文本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為語文學習增添趣味。
例如,在學習《王戎不取道旁李》這篇課文時,教師便可以為學生推薦兒童化的作品。由于文言文體裁的特殊性,小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在探究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所以教師應該為學生推薦閱讀一些相關的趣味性內容,讓學生對于文言文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兩小兒辯日》《童趣》,這些文言文都充滿著強烈的兒童化元素。在閱讀的時候,學生能夠投入更多的情感在其中,也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教師應重視拓展性閱讀,給予學生科學化的閱讀推薦,為學生精心選擇閱讀書籍。教師選擇的書籍應該具有兒童化屬性,既有趣又活潑自然,還能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深度思考。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凸顯兒童化的特性。由于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在課堂中的學習思想,教師如果不能依據學生的學習心理展開教學活動,教學可能會適得其反,事倍功半。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對話,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利用兒童化的語言進行課堂導入,并為學生推薦兒童化的閱讀書籍,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