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寶華 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y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yī)師
孟女士的檢查結果顯示:宮頸癌篩查未見異常;B超提示右卵巢旁不規(guī)則無回聲區(qū)43毫米×22毫米×25毫米,右側輸卵管積液可能;盆腔增強核磁共振檢查,提示右側輸卵管癌可能。最終手術證實為早期高級別漿液性輸卵管癌。
醫(yī)生寬慰孟女士,輸卵管癌大多發(fā)現于晚期,而孟女士平時細心觀察,重視白帶異常,且及時就醫(yī),使自己在罹患輸卵管癌早期時就得到了及時診斷和治療,獲得了很好的預后,術后也無需放化療。
有人說:“正常的白帶就是潔白無瑕、量少、沒有異味的陰道分泌物?!边@種說法只能說是部分正確,因為正常的白帶是隨著女性月經周期雌孕激素的變化而變化的。
月經干凈后,白帶的量隨著雌激素的增加而逐漸增加,白帶的拉絲度也慢慢出現并逐漸變長,到排卵期時達到一個高峰,量多,呈透明拉絲狀(類似于蛋清樣),最長拉絲度可達10厘米左右(見左圖)。有了觀察白帶的技能,備孕的女性朋友可以更好地指導自己受孕;在白帶拉絲狀長、量多時“為愛鼓掌”,容易受孕。建議正確記錄月經來臨的時間、預測排卵時間和下次月經的時間,根據月經來臨的實際時間來評判自己的預測是否正確。月經來的時間向前推14天就是排卵時間。
排卵后進入黃體期,卵巢產生的黃體同時分泌雌孕激素,陰道的分泌物驟然減少,所以白帶量少、黏稠,可以是微黃的。月經周期個體的差異較大[(28±7)天],但是黃體期卻是固定的14天,也就是說白帶驟然減少14天,月經來潮。若超過14天,大姨媽未至,那很可能是懷上了。
由此可見,白帶不僅反映了陰道的局部情況,也反映了我們女性生殖內分泌的情況。白帶是女性私處健康的“晴雨表”,當之無愧。
豆渣樣白帶。通常,外陰奇癢無比,患者會忍不住地去抓撓。這種情況下患者大概率患了真菌性的陰道炎,也就是通常所說霉菌性的陰道炎。較長時間服用抗生素、身患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好、肥胖、愛吃甜食、妊娠等是霉菌性陰道炎的高危因素。霉菌性陰道炎容易復發(fā),在規(guī)范治療的時候要關注高危因素的控制情況。
黃綠色的膿性白帶。量多,可伴有異味、瘙癢、腰酸,甚至出現小腹痛,這可能是細菌性陰道炎的癥狀。細菌性陰道炎上行感染后引起宮頸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甚至盆腔炎,導致小腹痛、腰酸。所以在任何的婦產科相關操作或手術前均需要進行白帶檢查,若發(fā)現白帶異常,則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后再手術,以防引起上行感染,影響預后。
血性的白帶。這時我們就要甄別出血的來源,如果是生育年齡的女性,首先要進行尿妊娠試驗的檢查,排除宮外孕、流產等與妊娠相關的疾病;還要做婦科檢查,觀察宮頸有無息肉、有無可見的黏膜下肌瘤;如果血性的白帶同時帶有接觸性的出血,也就是說性交時有出血,那就要警惕宮頸癌了,須進行宮頸癌的篩查,即宮頸脫落細胞液基細胞學的檢查和H PV(人乳頭瘤病毒)的檢測,甚至是陰道鏡下活檢。
水樣白帶。白帶量非常非常多,一股一股涌出來,無法控制,一天要濕透幾條內褲,可伴有異味,偶有血性,前文提到的孟女士就是這個癥狀。這時我們就要考慮宮頸的腫瘤或者輸卵管的腫瘤的發(fā)生。
白帶惡臭。即便勤換內褲,勤洗澡,甚至沖洗陰道,始終伴隨著那種魚腥味,或者類似于腐肉的味道,這時需要警惕生殖道的惡性腫瘤。因為惡性腫瘤容易發(fā)生壞死,繼發(fā)感染,引起惡臭。
第一,避免陰道沖洗。我們都聽到過那句著名的廣告詞――洗洗更健康。有些女性朋友奉行得很好,每過一段時間就要給自己的陰道來個“大保健”,徹徹底底地沖洗一下,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清清爽爽的女人。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做法!因為陰道并不是無菌的,而是有多種微生物群存在。這些微生物群與宿主陰道之間互相依賴、互相制約,達到動態(tài)的生態(tài)平衡。而陰道沖洗恰恰打破了微生態(tài)的平衡,易引起陰道炎癥。
月經周期白帶分泌變化示意圖(作者提供)
有人會問:“陰道炎癥,產生大量白帶時,可不可以沖洗?”答案是最好也不要沖洗。因為沖洗力度沒有控制好,易引發(fā)上行性感染,導致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甚至盆腔炎的發(fā)生。當然,這時候若由醫(yī)院提供專業(yè)的陰道擦洗,那是適宜的。
第二,適度、適宜的性生活。最基本的底線應該是不可以同時有多個性伴侶,而且性生活不能過度頻繁。因為精液是堿性的,而陰道是酸性的,過度頻繁的性生活易打破陰道的酸堿平衡,使得陰道的抵抗力下降,從而引發(fā)感染。
第三,避免陰道濫塞藥。不要認為陰道塞藥只是局部用藥就隨意濫塞藥。出現上面各種異常,須及時就診。
第四,勤換內褲。不要用一次性的短褲,或者在非月經期用衛(wèi)生護墊,因為這些都不透氣,容易引起外源性的細菌感染。我們要選擇淡顏色的棉質內褲,因為淡顏色的內褲更有利于我們觀察白帶;而棉質內褲透氣性好,對于我們女性朋友是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