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徐祖耀先生早期在北京科技大學金屬學教學及課程傳承的一點感想

2023-07-01 08:22:28供稿楊平
金屬世界 2023年3期
關鍵詞:北京科技大學徐先生教授

供稿|楊平

內容導讀

徐祖耀先生是北京科技大學(1952 年建校,名為北京鋼鐵工業(yè)學院、1960 年更名為北京鋼鐵學院,1988 年再次更名為北京科技大學)建校元老之一,他于1953—1961 年在北京科技大學工作時是金屬學課程第一任教師,對這門主干課程的教學傳統(tǒng)、教材建設、人才培養(yǎng)做出了巨大貢獻。本文通過分析徐先生早期的一些人生經(jīng)歷、在北京科技大學的教學活動,談談他對課程傳承、教材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中所做的貢獻及產生的影響。

中國科學院院士、材料學家及教育家徐祖耀先生以其馬氏體相變、材料熱力學、形狀記憶合金等領域的研究聞名國內外,又以大量教科書和基礎理論專著為學生和教師所熟知?!缎熳嬉倪x》、《徐祖耀文選(續(xù))》、《我們心目中的徐祖耀先生》等書籍展現(xiàn)了其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與個人生活等經(jīng)歷。徐先生有60 多年的教學、科研生涯,其中9 年(1953—1961 年)在北京科技大學(1952 年建校,名為北京鋼鐵工業(yè)學院,1960 年更名為北京鋼鐵學院,1988 年再次更名為北京科技大學)度過,北京科技大學創(chuàng)建了全國第一個金相熱處理專業(yè),徐先生是該專業(yè)核心課程——金相學(也稱金屬學,現(xiàn)在稱材料科學基礎)的第一任授課教師,他對這門課程的創(chuàng)建、教學風格及傳統(tǒng)的形成起到關鍵作用。徐先生的科研貢獻廣為人知,但其在課程教學方面的貢獻,人們了解的較少,特別是徐先生在金屬學的教學對這門課程后來發(fā)展的影響,很少見到文獻介紹。筆者作為現(xiàn)在該課程的教師,有必要收集、尋找和總結相關信息,更好地傳承、發(fā)揚老一代教師創(chuàng)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本文主要分析、討論徐先生從1953 年到1961 年期間的經(jīng)歷及與金屬學課程相關的一些活動。北京科技大學從建校就開設了金屬學課程,這門課程的發(fā)展是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學科發(fā)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本文涉及的方面有:1)徐先生早期的個人經(jīng)歷;2)第一任金屬學教師及授課方法;3)與徐先生交往密切的學者;4)個人感想。

徐先生早期的個人經(jīng)歷

了解徐先生早年的個人經(jīng)歷,可以幫助我們尋找他的專業(yè)情懷,了解他來北京科技大學創(chuàng)建金屬學課程的初衷及教學風格,通過他的領導與同事,探察他教學風格形成的根源。徐祖耀先生在其“九十自述”[1]中談及了他1942 年從國立云南大學畢業(yè)后到1961 年離開北京科技大學之間的經(jīng)歷。1942 年他在國立云南大學礦冶系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 年,與當時同校的張文奇副教授(1979—1983 年北京鋼鐵學院院長)結下深厚的友誼。1943—1948 年他去國民政府兵工署重慶材料試驗處,同時也在合金鋼廠(簡稱28 廠)工作,我國著名的冶金學家周志宏先生是該試驗處處長兼28 廠廠長。周志宏先生是美國著名的金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Sauvour 的博士生,周志宏先生博士期間因魏氏組織研究而成名,他是我國第一批學部委員(1955 年)。在28 廠工作的還有肖紀美院士(后為北京科技大學金屬物理專業(yè)教授)、方正知先生(后為中科院空間物理研究所所長,為兩彈一星做出重要貢獻)。北京科技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yè)的元老魏壽昆先生也在該材料試驗處任過冶金組主任(1944—1945 年)。徐先生、肖先生和方先生3 人出國留學都得到周志宏先生的推薦,肖紀美和方正知去了美國密蘇里大學。徐祖耀先生因周志宏先生工作調動,錯過了出國機會。徐先生有著極強的自學能力,因其有非麻省理工學院(MIT)不去的想法[2],自學了MIT 研究生的全部主要課程(除實驗課程無法進行外)[2-3]。徐祖耀先生1949—1953 年在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也稱唐山鐵道學院)任教,為副教授,1952—1953 年任唐山鐵道學院金相教研室主任。北京科技大學金相熱處理系第一任系主任章守華先生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留學后,于1948 年回到唐山鐵道學院任教。1953 年徐祖耀先生與張文奇教授、章守華教授一起來北京科技大學工作,成為建校元老。建校初期,金相專業(yè)的學生既有從其他高校轉過來的,比如“相54”(1954 年畢業(yè))的李靜波校長、“相56”的謝錫善教授;也有第一批在北京科技大學招生——“相57”的余永寧先生。謝錫善教授回憶[4],他們“相56”學生先在清華大學寄宿1 年,1953 年轉入北京科技大學本部,那時的生活是一種田園生活,學習條件非常差,在蘆葦棚搭就的土坯房中聽課,沒有課桌,只能坐在小板凳上把筆記本放在腿上記錄知識要點。晚上靠蠟燭照明,早上用滿井村的井水洗臉刷牙。1957 年反右時期,徐先生受到影響,被貼了大字報,授課上“退居二線”。那時,位錯理論也受批判[1]。1961 年徐先生去上海交通大學任教,對能順利去上海交通大學工作,徐先生認為得到了張文奇的相助,并為此深表感激之情。

徐祖耀先生的教學方法及教材建設

北京科技大學金屬學課程和教材難、深,課程學時多,這是傳統(tǒng),但很少有細致的描述。徐先生是第一位金屬學課程授課教師,隨后有劉國勛先生、宋維錫先生、宋沂生先生、余永寧先生,共同組成了強大課程教學團隊。石新明教授的大學文化形成的系列文章[5?6],分析了6 所院校合并、國際交往、向蘇聯(lián)學習過程等對北京科技大學大學文化形成的影響。表1 給出北京科技大學建校時教師隊伍的來源組成[5],徐祖耀先生、張文奇先生、章守華先生、宋沂生先生等來自唐山工學院,而魏壽昆先生,方正知先生、劉國勛先生來自天津大學(以前的北洋大學),金相教研室第一任主任趙錫霖先生來自清華大學,而筆者的本科畢業(yè)設計、碩士導師宋維錫先生則來自山西大學。從教學及課程這個層面,我們可了解到北京科技大學金屬學課程教學文化傳統(tǒng)形成的影響。文章[5]分析了學校大學文化形成的“遺傳因素”,闡述了天津大學、唐山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等基因母體對學校早期文化形成的影響路徑和機理,指出了院系調整過程中的文化融合與碰撞,影響著這一時期新建院校大學文化的形成。這3 所大學解放前都參照美國大學的教育模式,但又各具特色:北洋大學有“嚴謹治學、嚴格要求、艱苦樸素”的校風;唐山交通大學重視基礎理論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考核,強調理論結合實際、學以致用等;清華大學則有“嚴謹、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的學風和“行勝于言”的校風。這些理念都在來自這些院校教師的課程教學上得到體現(xiàn)。文章[6]闡述了“以蘇為師”對學校早期文化形成的影響路徑和機理,比較了“以蘇為師”對學校不同系科的影響差異。教研室模式、金屬學一詞、蘇聯(lián)教材做主要參考書、教學大綱的制定,答疑制度等等都是“以蘇為師”的結果。

表1 北京鋼鐵工業(yè)學院從六院校調來的教師名單和人數(shù)[5]

徐先生早在1951 年唐山工學院任教時就出版了教材《冶金原理》[7],由上海龍門出版社出版,見圖1(a),書的后半部分包含金屬學內容,有原子與金屬的構造、合金的構造、金屬的變形、合金組成圖(即相圖)、鋼鐵合金、熱處理等。那時出書主要參考的是英文專著,且很多是1948 年出版的書,可見參考的都是當時較新的國外專著。按當時徐先生在教材中對冶金學含義及范圍的定義,冶金學包含了化學冶金、物理冶金等,物理冶金又包含了金相學和金屬物理學,見圖1(b),因此這里的冶金學是廣義的。徐先生回憶道[1],1953 年秋開始上課時,許多院校采用較淺的古里亞耶夫所著的教材,而他采用的是深得多的舒丁伯格所著的金屬學??梢姷谝蝗谓處熅褪褂煤苌畹慕滩牧?。閱讀徐先生的自傳[1]可知道,徐先生早在國立云南大學讀書時最喜歡金相學課程,當時的任課教師是在英國Sheffield 大學留過學的蔣導江,蔣導江留學時間比中科院金屬所第一任所長李熏先生還早。蔣老師的課程考試都是3 道題,答案都不是死記硬背的內容,必須經(jīng)過思索和總結,尤其是第3 題,有相當難度且蔣老師評判標準很嚴。徐先生的金相學課期末成績雖然只有78 分,但卻是班上最高分,徐先生認為這分數(shù)合情合理。由此可見,徐先生的教學方式深受他大學時代金相學課的影響。徐先生出版的《冶金原理》一書也借鑒了蔣導江老師的《普通冶金學》中的圖表[7]。謝錫善老師回憶[4]:徐先生講金屬學時,給學生介紹了3 本俄文教材作為主要參考書:較淺的卡申科的《金相學》、偏重熱處理的古良耶夫的書和較深且很厚的斯滕貝爾格(應是舒丁伯格)的《金相學》?!跋?0”的許珞萍教授回憶[8]:徐先生講課完全脫稿,將艱澀的內容講活了,可見其備課時的認真,此外考試題從課本上根本找不到直接的答案。徐先生自己回憶到[1]:他曾一度代理金相教研室主任,白天忙于授課、行政等活動,晚上備課和閱讀文獻;每日早上,先在床上將講課內容默記一遍,這樣授課時可以不帶講稿(只帶一紙小條),卻能將一些數(shù)據(jù)脫口而出,還可以在授課時注意學生動態(tài),主動調整講授進度和內容等。從這些回憶中清楚地看到課程的難度和先生教學嚴謹?shù)膽B(tài)度。

1964 年1 月徐祖耀先生集北京科技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教學體會以及國際金屬學研究進展和發(fā)展,出版了《金屬學原理》一書[9],見圖1(c),被柯俊院士認為是當時國內最好的教科書[2],在國內產生重要影響。徐先生在前言中寫道,1959 年與北京科技大學同事們合編金相學上冊(即金屬學原理),初稿幾近完成,但因故中輟;該《金屬學原理》大體仍按金相學上冊的安排,進行改寫及補充。劉國勛、宋維錫、宋沂生、柯俊、章守華先生還專門在《金屬學報》上撰文評價這本教材[10],見圖2。《金屬學報》這種以研究型論文為主的期刊上出現(xiàn)對國內教材評價的文章應該是很少見的。說明老一輩的先生們對教材建設及課程教學非常重視。據(jù)老先生們回憶,徐先生給“相54”(第一屆)、“相55”、“相56”、“相60”講受金屬學課程,劉國勛先生給“相57”講授過金屬學課程,宋沂生先生給“相61”講授過金屬學,宋維錫先生給“相66”講授過金屬學,國家教學名師余永寧先生給“相62”及后幾屆“相班”學生講授金屬學。圖3 為北京科技大學金屬學課程授課元老宋維錫先生與劉國勛先生的照片。

圖2 北京科技大學教師在金屬學報發(fā)表的評論徐先生教材的文章[10]

圖3 2011 年慶祝宋維錫(中)先生90 歲生日活動:劉國勛先生(右),關卓明老師(左)

在授課方法上,徐先生上課時在黑板上畫極復雜的有色合金青銅的相圖非常熟練[5]。謝錫善教授介紹[4]徐祖耀老師幫助第二任金屬學教師劉國勛教授講三元相圖時,用鐵絲編制三元相圖立體圖,更加形象。當時“全盤蘇化”,而徐先生冒著風險介紹較難的西方金屬學理論——位錯理論(當時蘇聯(lián)不認可)。筆者沒有機會聆聽徐先生講課,不過作為77 級金相專業(yè)學生,聆聽余永寧老師授課,在講三元相圖時他非常熟練自信地畫出3 種涉及4 相反應的三元相圖的立體圖,可以看到老一代授課大師的授課基本功與傳統(tǒng)傳承。

早期與徐祖耀先生密切相關的一些學者

在國內,周志宏先生(圖4)在徐先生職業(yè)生涯中起很大作用。周志宏先生在重慶材料試驗處及28 廠是徐先生的領導,推薦徐先生出國留學(雖然未能如愿)和從北京科技大學去上海交通大學工作。張文奇先生早在1943 年徐先生在云南大學讀書及留校工作期間兩人就熟悉。1949 年唐山工學院,張文奇是教研室主任,徐先生是教師。周志宏、張文奇先生都對徐先生出版的《冶金原理》進行了審閱[7]。在1957 年的反右運動中,張文奇先生及周志宏先生都對徐先生順利調離北京鋼鐵學院去上海交通大學有所幫助。徐先生在建校50 周年時,來北京科技大學親自為張文奇雕像獻了花圈,見圖5[11]。章守華先生作為1952 年第一批建校元老,是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系第一任系主任。圖6 是章先生70 歲生日(1987 年)和90 歲壽辰(2007 年)材料系(院)舉辦慶?;顒悠陂g,徐先生與章先生的合照。方正知先生和肖紀美先生是金屬物理“四大名旦”中的2 位(另2 位是柯俊院士、張興鈐院士),徐先生在其回憶錄中稱方正知是老友。方正知曾給“相55”學生講過金屬學課程,但因要準備新設立的X 射線課程授課,由徐先生接替講金屬學[1]。從很多資料中可以看到徐先生與柯俊、章守華、方正知先生的照片(圖7)。

圖4 周志宏(引自百度網(wǎng)站)

圖5 2002 年北京科技大學建校50 周年徐祖耀先生參加校慶活動并向張文奇教授銅像進獻花籃[11]

圖6 章守華先生70 壽辰(a)及90 壽辰(b)期間與徐祖耀先生的合影(章先生后面為國家教學名師余永寧先生)[12]

圖7 徐祖耀、方正知、柯俊、章守華與蘇聯(lián)專家合照[11](謝錫善老師提供)

在國外專家中,徐先生常提到[1]的3 位學者是擴散型相變專家、卡內基梅隆大學的Aaronson 教授(他是Mehl 教授的高徒,章守華先生曾在Mehl 領導的系里留學,獲得碩士學位),MIT 的馬氏體相變專家Cohen,以及材料科學方面“無所不能”的J.W. Cahn。Aaronson 教授是材料科學基礎課程中鋼中相界面臺階模型的提出者,與Cohen 都是貝氏體相變機制的擴散學派,徐先生是貝氏體相變擴散學派的國內“領頭羊”??驴∠壬臀鞅惫I(yè)大學的康沫狂先生是貝氏體相變的切變學派。圖8 是徐先生與Cohen 教授、柯俊院士、李依依院士20 世紀80 年代在國際相變大會上交流的情景。Cohen 教授與其弟子Olsen 教授的馬氏體經(jīng)典形核理論在材料科學基礎課程中馬氏體相變一節(jié)中有介紹。Cohen 的開門弟子和關門弟子都是中國人,都與徐祖耀先生認識,Cohen 教授去世后,徐祖耀先生在《熱處理》期刊上發(fā)表了紀念Cohen 教授的文章[13]。第3 位是美國國家標準局的J.W. Cahn,他的調幅分解、晶內–晶界面–晶棱–角隅形核率差異的定量關系以及位錯形核等理論都在材料科學基礎中講授過[14]。徐先生的弟子郭正洪教授介紹,徐先生在美國訪問時,在Cahn 家住過,Cahn 教授在1999 年特地把出版的《The Selected Works of John W.Cahn》寄送給徐先生,可見兩人關系的密切。徐先生要求作為博士生的郭正洪要多讀Cahn 的文章。

圖8 徐祖耀和國際著名馬氏體相變專家Cohen 合影,左邊為李依依院士,右邊為柯俊院士[11]

幾點感想

徐先生作為北京科技大學第一任金屬學課程任課教師,與后續(xù)任課教師劉國勛教授、宋維錫教授、余永寧教授等一起,建立了該課程的教學傳統(tǒng)及風格。在徐先生教學時就形成了學時多、內容深、要求高、考試難的課程特點。尋找他的金相情結可知,他從大學時代的礦冶專業(yè)就最喜歡金相學,在唐山工學院任教時也講授金相學,盡管那時金相學還不是一個專業(yè),只是一門課。據(jù)劉國勛先生回憶,當時國內沒有金屬學教材,劉先生給“相57”講金屬學時,閱讀了相當數(shù)量的英文、俄文教材及有關書籍,寫成講稿。后來,劉國勛先生主編的《金屬學原理》教材(1980 年出版)[15]、余永寧先生2000 年出版的《金屬學原理》[16]都在國內產生重要的影響。徐祖耀先生、劉國勛先生、余永寧先生編寫教材時都是閱讀了極其廣泛的國外文獻。這些教材都具有“難”的特點,需要教師花費很多的時間準備,學生學起來不夠努力的話就會有挫敗的感覺,甚至失去專業(yè)信心。

筆者作為這門課程的教師也經(jīng)歷了“艱苦的磨難”,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留校后,先完成助課工作,跟主講教師一起答疑,回答學生提出的各式各樣的問題;批改作業(yè),上習題課,給主講老師放幻燈片,掛大幅的示意圖;金相實驗課的助課、講課、制備實驗用樣品、開設新實驗等。在教研室試講完成后,給學生講課程中的一章。從德國亞琛攻讀完博士學位,回校后先給冶金專業(yè)講金屬學,再給材料加工專業(yè)講金屬學,最后才過渡到給材料專業(yè)講金屬學。體會到老先生們說的“金屬學課程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講的”的用意,講不好要面臨被學生“趕下臺”的可能。

徐先生指出他信奉“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他認為教師離不開學習,教學可以相長。從1949 年在唐山工學院執(zhí)教到1957 年,徐先生參照MIT 對本科生和研究生修業(yè)的要求,基本自修、補習完作為物理冶金教師的專業(yè)知識[1];上海交通大學任教期間自學統(tǒng)計物理,到華東師范大學又像學生一樣坐在教室里聽課。

徐先生還有一種在逆境中從不放棄,尋找一切機會努力學習的精神。他在北京科技大學五十年代的反右時期,以及在上海交通大學的文革時期,都經(jīng)歷了不公正的對待,但他從未中斷看文獻、寫著作。雖然被政治運動耽誤了大量的科研時間,但總是努力地去把丟失的時間追回來。在科研條件不利的環(huán)境下,在馬氏體/貝氏體熱力學、群論、晶體學理論上有很大創(chuàng)新,相變理論在國內處于領先,出版了很多書籍。

圖9為筆者與上海交通大學徐祖耀先生的弟子郭正洪老師在系列教學研究會議上的合影。我們都將金屬學(現(xiàn)在的材料科學基礎)課程建成了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一流課程(第二批,公示結束),都長期從事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活動,這也算是給在兩所院校都講過(或指導過)金屬學課程的徐祖耀先生的一個告慰。

圖9 筆者(右2)與徐祖耀先生的弟子郭正洪教授(左1)在第十八屆全國材料類基礎課程教學研討會(2021 年,北京科技大學主辦)上的合影。左2 為大連理工大學趙杰教授(第一屆國家級一流課程(材料科學基礎)負責人),右1 為齊民教授(大連理工大學)

結束語

1)徐祖耀先生作為北京科技大學建校時創(chuàng)建金相熱處理專業(yè)主干課金屬學的第一任教師,對這門課有很大貢獻,體現(xiàn)在教材建設、授課方法、內容選取、培養(yǎng)青年教師上。特別是對這門課程教學傳統(tǒng)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這些為今后的青年教師、學生打下北京科技大學金屬學課程的“烙印”。

2)徐祖耀先生對金屬學課程定位內容深、要求高、考試難,這一特點追其根源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鋼鐵是當時國家重點發(fā)展的領域,作為第一個金相專業(yè),學科要求高;另一方面他大學時代的金相學課程任課教師的風格對其產生極大影響。

3)繼徐先生之后,與校齡相同的金屬學課程中包含一代又一代授課教師的辛苦與奉獻,如劉國勛、宋維錫、余永寧先生等,從而形成了課程的傳統(tǒng)。他們各自出版了具有時代特色的金屬學(原理)教材,特別是國家教學名師余永寧教授具有最長的課程教學時間,使該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在學院范圍的教學中成為最為厚重的一門課程,為我們樹立了教書育人的榜樣,也為后來的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級一流課程的獲批奠定了基礎。

4)徐祖耀先生在馬氏體/貝氏體相變熱力學、晶體學中的點群、形狀記憶合金的高水平科研能力,承載著其作為教師不斷努力學習、即時更新自己知識結構的精神;突破特定歷史環(huán)境的局限,對自己工作做出理論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其不論遭受怎樣的挫折,從不放棄學習新知識的品質。

猜你喜歡
北京科技大學徐先生教授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理論縱橫(2024年1期)2024-01-11 07:56:12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理論縱橫(2022年6期)2022-12-06 04:27:50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理論縱橫(2022年1期)2022-02-16 07:26:06
田教授種“田”為啥這么甜
劉排教授簡介
從前從前,有個人愛你很久很久
喜劇世界(2017年21期)2017-12-05 13:17:33
從前從前,有個人愛你很久很久
意林(2017年5期)2017-04-05 21:16:16
從前從前,有個人愛你很久很久
文苑(2017年2期)2017-01-17 06:57:59
從前從前,有個人愛你很久很久
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拒絕頒發(fā)畢業(yè)證、學位證案
法學與實踐(2015年1期)2015-12-01 03:41:13
五峰| 堆龙德庆县| 东方市| 平湖市| 天祝| 沙河市| 克什克腾旗| 新晃| 兰西县| 甘谷县| 上思县| 香港| 赤峰市| 元朗区| 新化县| 甘谷县| 库尔勒市| 焉耆| 宣城市| 荆门市| 潢川县| 德钦县| 贡嘎县| 田东县| 彭州市| 渝中区| 夹江县| 友谊县| 凌海市| 托克托县| 弋阳县| 根河市| 慈利县| 奉贤区| 同德县| 襄城县| 波密县| 鄯善县| 长岭县| 密云县| 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