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藝術(shù)家之河

2023-06-30 00:05:54程虹
書城 2023年7期
關(guān)鍵詞:卡茨哈德遜基爾

程虹

《神圣的風景》一書稱美國的哈德遜河為“一條藝術(shù)家的河流”。這條河流所滋潤而造就的著名藝術(shù)家,應當首推托馬斯·科爾(Thomas Cole)—哈德遜河風景畫派的奠基人。此書的“藝術(shù)家之河”一章主要介紹了科爾及其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國著名歷史學家保羅·約翰遜(Paul Johnson)所著的《藝術(shù)的歷史》(Art: A New History)中專有一章講述美國山水繪畫,其主要內(nèi)容便是評介哈德遜河風景畫派,而介紹的首個人物是托馬斯·科爾。

科爾一八○一年生于英國的蘭開斯特郡,一八一八年隨父親從英國移民至美國。出于對繪畫的興趣,科爾在賓夕法尼亞美術(shù)學院(The Pennsylvania Academy of the Fine Arts)短暫習畫。后來,他們?nèi)以诩~約定居??茽栐诟赣H位于格林街住處的閣樓上繪畫。盡管其父對家庭負責,對子女倍加愛護,但卻命途多舛,始終不得意。作為家中四個子女中唯一的男孩,科爾在追求自己繪畫興趣的同時,一直在盡自己的義務,幫助父親持家??梢哉f,科爾基本是自學成才,從書本及其他藝術(shù)家的作品中學習繪畫。一八二二年,科爾開始繪制肖像畫,后來逐漸轉(zhuǎn)向風景畫。

當科爾一八二五年到達紐約時,那里已經(jīng)有了為數(shù)不少的風景畫家,但科爾的到來,改變了紐約當時風景畫的風格??茽栐诩~約的首次畫展點燃了藝術(shù)家們的創(chuàng)作激情,而他后來的作品也在隨后的二十多年內(nèi)出類拔萃,經(jīng)久不衰,直到他一八四八年離世??茽栔栽诿绹L景畫中享有如此盛名、占據(jù)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為他的畫與哈德遜河谷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且他的畫作試圖形成美國人對風景的認知。據(jù)科爾的首個傳記作者路易斯·L.諾貝爾(Louis L. Noble)所述,哈德遜河谷及卡茨基爾山(Catskill)那“鄉(xiāng)村風光”及“浪漫的景色”,“迷住了他(科爾)的雙眼,占據(jù)了他的心靈”??茽柋救嗽谌沼浿袑懙溃骸皩λ囆g(shù)而言,這里的自然皆是嶄新的。”

作為哈德遜河風景畫派之父,科爾以一八二五年在沿哈德遜河寫生的三幅畫作而出名,開啟了其藝術(shù)生涯。這三幅畫作分別是《帕特南要塞之景》(The View of Fort Putnam)、《帶有枯樹的湖泊》(Lake with Dead Trees, Catskill)及《卡特斯基爾瀑布》(A View of Kaaterskill Falls)。前者以西點軍校的帕特南要塞廢墟為背景,那里曾經(jīng)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戰(zhàn)場。第二幅畫則以枯樹圍繞的湖泊之畫面,展現(xiàn)出荒野之美。而第三幅畫是令科爾感到震撼并稱之為“宏偉壯麗”的景色。它是一道兩級瀑布,從山中的巖石中飛流直下。第一級落差54.86米,第二級落差21.34米,顯示出的景象,給人以驚嘆的美感。英國歷史學家約翰遜在《藝術(shù)的歷史》中評述道,這時“他(科爾)已能從美國蒼茫大地的深遠、遼闊、強烈的色彩中,營造出磅礴撼人的氣勢”。

以上三幅畫被收入美國藝術(shù)學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的畫展,從而確定了科爾的社會名望。這三幅畫也使得科爾有幸結(jié)識了對其藝術(shù)生涯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紐約藝術(shù)界的三位翹楚。長期任美國美術(shù)學院院長的畫家約翰·特朗布爾(John Trumbull)看過畫展后,立即購買了《卡特斯基爾瀑布》并贊嘆道:“這位年輕人在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專業(yè)培訓的情況下,一舉創(chuàng)作的畫作令我這個有五十年作畫實踐的人都難以為之。”特朗布爾隨后將他發(fā)現(xiàn)的這個年輕畫家介紹給美國畫家、劇作家及歷史學家威廉·鄧拉普(William Dunlap) 以及美國著名風景畫家阿舍·B.杜蘭德(Asher B. Durand)。鄧拉普隨即購買了《帶有枯樹的湖泊》,而杜蘭德則購買了《帕特南要塞之景》。這三位紐約藝術(shù)界翹楚對科爾畫作的認可,使科爾的繪畫藝術(shù)受到了普遍好評。美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詩人威廉·C.布賴恩特(William C. Bryant)評述道,科爾的這些早期作品表現(xiàn)了他滿腔的激情。這些畫使觀賞者的目光隨著畫面轉(zhuǎn)向那些充滿野性的恢宏景色,那些未曾被斧頭損壞的高聳入云、郁郁蔥蔥的群山峻嶺,那些未曾被文明所毀壞的清水河畔。

科爾旨在達到“更高的風景畫藝術(shù)境界”。他的畫是自然景色與藝術(shù)家的想象力、聰明才智及靈感的完美組合。可以說,科爾把自然景色理想化了。在多種情景下,他都會營造一種比現(xiàn)實更動人的景色。他曾拒絕其贊助人讓他完全寫實的勸告。科爾認為,偉大的藝術(shù),是一種組合?!叭绻说南胂罅κ艿绞`,除了我們所見之物,不會有任何所描繪的風景。如果如此,在繪畫及詩歌中也鮮有偉大的作品問世?!泵绹骷艺材匪埂.庫珀(James F. Cooper)評述道,科爾的畫作不是“自然的單純模仿,而是帶有強烈想象力的作品。詩人及畫家攜手給這種自然以美的完美組合”。庫珀還寫道:“那種使繪畫引人入勝,同時又保持其與原景相像的人堪稱頂級藝術(shù)家?!贝藭r,不禁使我們想起荷蘭著名畫家溫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開創(chuàng)傳記小說先河的美國作家歐文·斯通(Irving Stone)的處女作便是《渴望生活:梵高傳》(Lust for Love,1934)。斯通在這本書的導言中談到,促使他寫這本書的首要原因是看了梵高那些“光輝燦爛的油畫”。他繼而寫道:“我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整個世界豁然開朗:在人、植物、動物從那富有生命感的大地升向富有生命感的天空和太陽,然后又向下會聚到同一中心的運動中,一切生命的有機成分都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偉大崇高的統(tǒng)一體?!笨茽柵c梵高雖生活于不同的年代及不同地域,但他們追求和探索自然與美的藝術(shù)取向是相通的。他們的畫作都是其超凡的藝術(shù)及人之精神與想象的完美結(jié)合。

在卡茨基爾山的寫生使科爾迷上了這條山脈。從一八二七年,他開始在山中避暑,他將山中的卡茨基爾山村稱為“自己心馳神往的地方”,最終在婚后落戶于卡茨基爾山村的“松園”。這個山村的西邊群山高聳,哈德遜河波瀾壯闊。他在那里與妻子及五個子女一直居住到他一八四八年離世。值得一提的是,科爾的妹妹薩拉·科爾(Sarah Cole)及其女兒埃米莉·科爾(Emily Cole)也都是植物及風景畫家??茽栒J為自然是“最好的靈魂療愈”。科爾的摯友布賴恩特曾這樣評述道:“他(科爾)無法忍受城市的生活;他必須生活在鄉(xiāng)村那一望無垠的景色之中?!编l(xiāng)村的生活,對于科爾而言,“是一個藝術(shù)家保持欣喜興奮的必要因素,是對他的藝術(shù)作品作出有益判斷的必要因素”。從一開始,松園以及周圍的卡茨基爾山就滋潤了科爾的藝術(shù)心靈。在位于哈德遜河谷的家中觀望卡茨基爾起伏的山脈及那條奔騰的哈德遜河,令科爾心醉神迷。哈德遜河及卡茨基爾山賦予科爾生命的目標及創(chuàng)作的主題??茽柡髞戆l(fā)表的《美國風景散論》(Essay on American Scenery)及多幅哈德遜河畫派的杰作都產(chǎn)生于松園。

從松園起步,科爾經(jīng)常到附近的山中并遠足于美國東部的其他山野中寫生,尋求大自然中的優(yōu)美及壯美。他的足跡曾遍布新罕布什爾州的白山、緬因州的海岸、康涅狄格州的河谷、尼亞加拉瀑布及阿迪朗達克山脈。這些遠足對他后來的畫作意義深遠。一八二九年科爾赴歐洲,但對歐洲的藝術(shù)及藝術(shù)家并不滿意。后因父母感染霍亂,而于一八三二年回美國。家庭的不幸及科爾特別喜愛的一棵樹被砍伐,令科爾對美國的風景深感憂慮。于是便有了他于一八三六年發(fā)表的《美國風景散論》。這篇文章首先將美國原始自然稱作“美國人與生俱來的權(quán)利”,并以畫家之筆、詩人之語贊美了美國集壯美、優(yōu)美及氣勢恢宏為一體的獨特風景。他在對自然美進行比較時認為,如果說歐洲代表著文化,那么美國則代表著自然。生長在自然之國的美國人應當從自然中尋求文化藝術(shù)的源泉??茽栠€在《美國風景散論》中倡導要教育美國的兒童及成年人理解“培養(yǎng)對風景之品位”的重要性,欣賞風景并對濫用自然資源進行嚴厲的把控。我在《寧靜無價》一書中曾論及科爾的《美國風景散論》與美國自然文學的主題、創(chuàng)作背景及表達方式的密切聯(lián)系(詳見《寧靜無價》第一章“相近的靈魂—哈德遜風景畫派與自然文學”)。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爾寫《美國風景散論》的同時,他也在繪制題為《帝國之路》(The Course of Empire)的組圖。此畫含有深刻的寓言意味。它由五幅畫組成,依次為《荒蠻之國》(The Savage State,1834)、《田園牧歌》(Pastoral State,1834)、《完美極致》(Consummation of Empire,1835-1836)、《毀滅》(Destruction,1836)以及《荒涼》(Desolation,1836)。這套組圖描繪了風景的歷史之變化并隱含人類對風景的影響。闡明了人類從荒蠻到文明的演變:荒蠻—奢華—毀滅—荒涼?!痘男U之國》可謂一幅黎明時荒野的情景,籠罩著海灣的烏云正在消散,露出遠處一座山脈的輪廓,畫中之人的著裝頗像野人。這幅畫展示出科爾所描述的“人類社會的雛形”。第二幅畫《田園牧歌》是在第一幅畫原址之上而作,只不過時間變成了初夏的日上三竿之時,呈現(xiàn)出人類文明之延續(xù)。畫中牧童在綠色的草地上放著一群白羊;一個男孩在藝術(shù)女神繆斯的感召下,正伏在石頭上作畫;畫的中景是類似英國“巨石陣”的一組巨石。在海灣邊上的小村莊里,人們正忙于造船及其他經(jīng)濟活動。在此畫中,科爾試圖表明,人類已經(jīng)馴服了荒野及野蠻,人類與自然呈現(xiàn)出和諧之景色。第三幅畫《完美極致》是組圖中最為宏偉壯觀的一幅,描述的依然是在第一幅畫原址的情景,只不過時間是初秋的正午。原來“粗野的山村變成了一座華美壯麗的城市”。古典的建筑、雕像、噴泉及凱旋門點綴其中?!锻昝罉O致》展現(xiàn)的是,借用科爾的話,“人類輝煌的極致”。但它也預示著如同古希臘及古羅馬文明似的衰落。第四幅畫《毀滅》旨在顯示人類文明的后期,帝國被擊敗:入侵的軍隊及烏云壓頂暗示著曾經(jīng)輝煌至極的城市即將土崩瓦解。高大的建筑物被焚燒,雕像被推倒,入侵的野蠻人肆意劫掠這座城市。第五幅圖《荒涼》描述的是同樣的地點,只不過是在日落時分。暮景殘光灑在被毀壞的殘垣斷壁之上,那里曾經(jīng)是令人自豪、爬滿常春藤的城市。一根石柱孤零零地立于廢墟之中,一只蒼鷺在石柱頂上搭了個巢。畫面中已經(jīng)全無人類的跡象。總之,這組享有盛名的畫作表明大自然最終將無情地戰(zhàn)勝人類的存在。難怪約翰遜在《藝術(shù)的歷史》中稱這五幅油畫為“美國藝術(shù)的偉大象征”。而在出版《帝國之路》組畫時,科爾明確指出,“盡管人類及其作品已經(jīng)毀滅,但陡峭的山巖海角依舊聳立于天空之下,巍然不動”。這與美國二十世紀自然文學作家愛德華·艾比(Edward Abby)的觀點不謀而合。后者在記述其獨居美國西部沙漠經(jīng)歷的《大漠孤行》(Desert Solitaire,1968)中寫道:“人有生有死,城市有起有落,文明有興有衰,唯有大地永存?!?/p>

在《美國風景散論》發(fā)表兩年之后,科爾又寫了一首二百四十五行的長詩《森林之怨》(The Complaint of the Forest)。這次在表述人類對自然毫無理智的破壞時,他沒有用畫筆及畫板,而是用了詩句,來痛斥那些自然的“破壞者”,那些“停不下來的斧頭”以及“現(xiàn)代的野蠻人”。美國歷史學家佩里·米勒(Perry Miller)評述道,科爾與為數(shù)不多但是頗有影響力的幾位美國藝術(shù)家及作家為伍,對國家的走向發(fā)展深感憂慮。米勒以布賴恩特、庫珀、科爾及愛默生(Emerson)等人為例,說明他們“譴責或痛惜文明的盲目推進”。他們的觀點表達了深切的擔憂。對米勒而言,他們“表明了健康的、極富個性的美國與自然的關(guān)系”。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科爾于一八三六年作的一幅畫《河套》(The Oxbow,1836)中,清晰地看到他對自然與文明這對矛盾的認可和解決方式。《河套》展示了由霍利奧克山俯視康涅狄克河的景色。這幅畫的左側(cè)是荒野的象征:崎嶇的峭壁,昏暗的森林,被雷電劈斷的樹干和洶涌的烏云;而畫的右側(cè)則是一幅安詳和諧的鄉(xiāng)村景色:康涅狄克河在此處打了一個牛頸彎,河岸上是一方方平整的田地,綠色的矮樹叢中坐落著整齊的農(nóng)舍,陽光給這田園風光增添了歡樂的色彩。美國歷史及環(huán)境研究資深教授羅德里克·納什(Roderick Nash)曾這樣評述這幅畫:“科爾的一分為二的畫面隱含著亨利·大衛(wèi)·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接受的不言而喻的觀點,即人類對環(huán)境樂觀的態(tài)度是一種荒野與文明的結(jié)合?!?/p>

科爾后期的畫作,主要是他于一八四二年所作的一組名畫《人生旅程》(The Voyage of Life)以及未完成的帶有宗教色彩的組畫《十字架與世界》(The Cross and the World)?!度松贸獭芬宰匀唤绲拇合那锒瑏硐笳魅祟愑赏?、青年、成年到老年的生命旅程。童年的旅程給人一種天將亮、春來臨的感覺:一只獨舟載著一個幼兒,在天使的引導下從巖洞中駛出,拂曉的曙光灑在河心的小舟和岸邊的花草上,而那巖洞,用科爾的話說,象征著“我們大地的本源,神秘的過去”。到了青年時代,旅行者獨自在“生活的溪流”中航行,此時,明媚的陽光灑滿了鮮花盛開、枝繁葉茂的大地,天空中的云朵堆起了一座充滿青春之希望的王宮。人到中年時,青年時代那樂觀而浪漫的景色已漸漸遠去。隨之而來的是激流和岸邊的怪石,一幅蕭然昏暗的秋景,但山間那一抹夕陽顯示出一種超然的力量,給人以遐想與希望。而那幅《人生旅程》的老年圖,則給人一種夢幻般的寧靜,宛如一個冬天的夢:在幾乎是夜色的背景中,一個天使飄向獨舟上孤寂的老人,一束神圣而永恒的光芒穿透了滾滾的黑云,顯示出令人震顫的壯美??茽柕摹度松贸獭芬援嬅娴男问皆佻F(xiàn)了愛默生在《論自然》中的心靈旅程圖像,像愛默生筆下的“獨自眺望星空的人”一樣,科爾的《人生旅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次“孤獨的旅程”,是一種從自然中尋求自我,尋求個性的旅程。

一八四八年二月,科爾病逝于松園那間可以俯瞰卡茨基爾山的臥室。后來,他被葬于松園的墓地里??茽柹白饔幸皇仔≡姡M藕箝L眠于他終生喜愛及生活的地方并與卡茨基爾山長相伴,永相隨。對于科爾的去世,紐約的報刊稱為“國之喪”。而科爾生前的詩人好友布賴恩特,則在科爾逝后的《祭文》中聲稱,“這位藝術(shù)家的去世,使我們感到巨大的損失”。當他提到科爾生前情有獨鐘的卡茨基爾山時說道:“某種氣壯山河、波瀾壯闊的神魄從壯美的山峰、廣袤的森林及飛流的瀑布中因此而隱身了?!庇腥嗽u述科爾之死“使得美國藝術(shù)界失去了其聲名顯赫、德高望重的人物”??茽枱釔酃逻d河谷,對他而言,鄉(xiāng)村的生活,用布賴恩特的話來說,“是這位藝術(shù)家保持心情愉悅及驗證其作品是否優(yōu)秀的首要前提”。不僅如此,科爾還提攜并引領了哈德遜河畫派的其他畫家,比如阿舍·B.杜蘭德(Asher B. Durand)及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丘奇是科爾的弟子,也是美國哈得遜河派風景畫第二代核心人物??茽枌⑺鶕磹鄣墓逻d河谷以畫卷展示于眾,激勵人們?nèi)バ蕾p自然,將自然視為與生俱來的權(quán)利。雖然,斯人已逝,但他所描繪的壯美山脈、遼闊森林及飛流瀑布將成為人們永久的記憶。

二○○一年,在科爾誕辰二百周年之際,松園作為美國國家歷史文化遺址向公眾開放。如今,在松園方圓五英里之內(nèi),仍能看到科爾在世時壯觀的山景。夏日里,松園南花園的花,依然絢麗多彩,那片雪松林,依舊郁郁蔥蔥??茽柹八幼〉目ù幕鶢柹降哪亲矫}—卡茨基爾山中的第四大山峰,被命名為“托馬斯·科爾山”(Thomas Cole Mountain)??茽柺怯谜麄€身心去擁抱自然、描述自然的藝術(shù)家。逝世后,他回歸大自然的懷抱并在人類歷史上獲得了某種程度的不朽。

二○一六年的秋季,在美國的瓦莎學院(Vassar College)參加過自然文學的研討會之后,我來到距瓦莎學院約半小時車程的松園。我走過了那幾株枝繁葉茂的雪松,走進了科爾的故居,從二層的回廊上,可見卡茨基爾山脈連綿起伏,但由于樹木繁茂,看不到哈德遜河的景色。我來到科爾曾經(jīng)的畫室,那里依然放著他的畫桌,桌面上還擺放著調(diào)色板、畫筆及各種顏料,令人可以想象出畫家當年在此作畫的情景。十幾年前,我動手書寫評介美國自然文學的第一本書《尋歸荒野》,當提及科爾與自然文學的聯(lián)系時,曾根據(jù)英文的書面描述來盡情想象松園的情景。而此時我深切地感受到與這位十九世紀著名藝術(shù)家跨越時空的心靈碰撞。我在科爾的故居購買了《神圣的風景》等講述哈德遜河及其河畔風情的書籍以及幾本哈德遜河風景畫派的畫冊,以便以后還能在哈德遜河這條文化及藝術(shù)之河中進行精神的暢游并欣賞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猜你喜歡
卡茨哈德遜基爾
《哈德遜河的女神》散文卷和詩歌卷征稿啟事
鴨綠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30
基爾科努米Fyyri圖書館
天籟之聲隱于無形 哈德遜河邊的景觀小屋
羈傲不遜的卡茨開啟中國首展
第17號不受歡迎者
自然種類詞項二難、卡茨解決與二維框架
哲學評論(2018年1期)2018-09-14 02:34:18
英小伙改舊貨車成精致房車 夢想周游世界
丹尼·麥卡斯基爾:從網(wǎng)紅到MAGURA形象大使的淬煉之路
中國自行車(2017年5期)2017-06-24 10:45:31
基爾根尼:愛爾蘭東部的古老傳說
中國三峽(2016年9期)2017-01-15 13:59:31
無缺
扣籃(2015年11期)2015-05-30 07:44:46
诸城市| 桓仁| 固安县| 宁强县| 宣汉县| 博爱县| 固原市| 龙州县| 虹口区| 潜江市| 百色市| 类乌齐县| 滁州市| 新泰市| 渑池县| 莱州市| 句容市| 祁阳县| 潍坊市| 汾阳市| 晋州市| 榆中县| 惠水县| 泰顺县| 读书| 开封市| 长岭县| 江永县| 中卫市| 青浦区| 宜宾市| 兴安盟| 临泉县| 甘洛县| 罗甸县| 弥勒县| 佛教| 塔城市| 名山县| 桑植县| 兰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