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汗青
我知曉魏伸洲其人,大概是兩三年前看了湖南衛(wèi)視極火的綜藝《舞蹈風暴》。他在節(jié)目里一眾國內(nèi)頂尖的舞者中,色藝雙絕得抓人眼球。之后我在劇場里看過他的代表作《夢打令》,一個朝鮮族扇舞。有北舞的朋友跟我說朝鮮舞是民族民間舞里最難的一種,而魏伸洲跳得比朝鮮人還像朝鮮人。凡此種種,讓我對這個本科同級、兩校間距步行可達(從中關(guān)村到魏公村)的年輕人一直充滿敬慕之情。
作為同齡的文藝工作者,我與魏伸洲的詩歌發(fā)生交集極其意外。2023年初,我偶然在網(wǎng)上讀到了幾首魏伸洲的詩,最直接的感受,唯有震驚。首先震驚于一直喜歡的舞者居然也寫詩。其次震驚于這些詩寫得真的好。作為一個職業(yè)專業(yè)和愛好都是文學的人,我身邊不缺文采斐然之士,也不完全出于“文人相輕,自古而然”的原因,我對校內(nèi)外同齡人的寫作一直頗為挑剔。但當我抱著挑刺的心態(tài)點進魏伸洲的詩時,卻驚詫于真的很難從這一顆顆渾然玲瓏的雞蛋里挑出骨頭。
在過往的文學中,有不少記憶深刻的文人從“誦其詩”到“知其人”的佳話名句。胡蘭成當年讀到張愛玲的《封鎖》便去拜會本人,說“張愛玲的頂天立地,世界都要起六種震動”(一層意思是張身材高挑);最早發(fā)現(xiàn)余秀華的《詩刊》編輯劉年說,她的詩在中國女詩人中,“就像把殺人犯放在大家閨秀中那樣醒目”。而我讀魏伸洲詩的感受,就像在春天的北大圖書館里下樓,從知識和蠹蟲里走出,從無數(shù)已死的昏睡的心靈走出,驀然撞見天井里那一樹燦爛如雪崩的白玉蘭——人文被自然打回原形,繁盛被澄澈打回原形。
他“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的天賦,令人思索,原來最高的美都是生來的而不是成為的。他跟我講他在高度疲累密集的演出排練生活里,仍每天要求自己抽出幾小時讀書寫作;講他開始寫詩是因為有一天對家人、生活突然心有所感,便“突然就覺得好像該寫點什么”,是基于一種淡淡的、隱微的“怨”;講他“熱愛文字等同于舞蹈,甚至更多”……這種自律令我汗顏,這種真誠更令我感動——久違的、毫不廉價的感動。當他問我“靈感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時,我一瞬間腦內(nèi)開始背誦《文心雕龍》、陸機《文賦》,蘇格拉底柏拉圖尼采們的觀點滾動播放,但好像都沒有意義,就像人類所有的天文學著作,都會在人類對宇宙的好奇心面前,黯然失色一樣。
伸洲曾跟我說,舞蹈必須由人類親手傳授給另一個人類。文學又何嘗不是呢?或許我們是被痛苦言傳身教的,是被孤獨言傳身教的,是被冷暖晝夜、風聲雨聲言傳身教的……他對文字最質(zhì)樸也是最本質(zhì)的情感,喚醒了我過勁快十年的記憶——為什么會喜歡文學?為什么會覺得這輩子要干這個?多簡單啊,因為“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文學給人關(guān)懷,文學讓人訴說。伸洲寫詩的態(tài)度和基本信筆由心的詩作,讓我忽然覺得在學院里成天悶頭玄思的種種問題,比如“元詩”“個人化歷史想象力”“新詩的格律化”現(xiàn)代詩的公共性……瞬間變得那么虛妄。在“緣情”“言志”這種純乎就是人性本能的文學傳統(tǒng)面前,這些“專業(yè)”而唬人的詩學概念,像五花八門、奇技淫巧的無印良品“居家好物”(基本都是白色的)面對“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一般,映襯之下,一股子聚乙烯味。
文學精神的傳承不可能在任何一所門口豎著從甲骨文到篆隸行草各體“斯文在茲”的衙門里,文學的命運就是在野不在朝。我以為,魏伸洲詩的可貴之處,正如王國維評價我人生第一個鐘愛的詩人納蘭容若的那句名言:“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有種未被文學教育過度醫(yī)美后的秀色天成。所以他會說湖水有“二月鋪滿了十月”的質(zhì)感;經(jīng)常用馬(白馬)寓言自我意志的左沖右突;用對一片茫茫湖水的描繪,來寫眼睛;或者在詩中幻想成為椰子樹——興許是地理原因,椰子是個遠遠沒有在漢語古詩里被用到“硬化”的意象,因此每當他在詩里提“椰子”,都會格外有種“南蠻”式的自然清新。
“自然”固是很高級的一種詩歌美學,甚至常被視為典范風格,“興象玲瓏,不可湊泊”是這意思,“清水出芙蓉”亦然。但自現(xiàn)代以降,寫詩顯然不能僅是宗法、推進這些古典審美。朱自清之“遠取譬”,廢名之“散文的形式,詩的內(nèi)容”早已成為先鋒的當代詩人們肌肉記憶般的圭臬。伸洲的天賦更在于,在得知“遠取譬”的知識之前,已先擁有了“遠取譬”的本能。大量奇異的、不俗的想象,“著手成春”地誕生在詩中。比如說月亮是夜的指針,明暗交錯的月影,是月光的切不完的蜥蜴尾巴。情之所至的真摯,和苦吟也難得的獨創(chuàng)性譬喻,讓人懷疑如果現(xiàn)代漢詩同古詩歸屬的是兩位繆斯的話,可能倆繆斯都在用刀叉或用筷子在給他喂飯。
詩的語言和日常語言,其區(qū)別無非就是詩要在平地的走路里,知道什么時候要立定跳遠,有轉(zhuǎn)起語言中樞的小雷達原地起飛的時刻,有空翻的倒踢紫金冠的時刻。有時也要突然停頓,像流體的植物一樣委地蔓延。這種對時機、技巧、配合的掌握,往往需要學和練,但在伸洲那兒,好像是直接生在語感和各類通感里的。比如他會直覺地表示現(xiàn)代詩押韻像曲藝,有種喜劇感,因為詩歌如今早已不主要承擔合樂傳唱的職能。
我經(jīng)常表示他寫詩很象征主義,而更讓我贊嘆的是他都不知道象征主義是什么,更遑論刻意去做什么馬拉美、瓦雷里門下走狗。像《她蒙著面紗撲倒了我》寫的其實是陽光,熟了的果子是陽光的唇膏親出的口紅印。月亮是把星星像顯影的膠片一樣洗出來的白衣老人?!秲勺鶏u》這種看起來在講大陸板塊位移的詩,實際寫的居然是人的嘴,寫人的爭吵與親密。我跟他解釋何為象征主義,說就好比馮至寫“我的寂寞是一條長蛇”,我以為任何人讀到此句都要為這妖異的感受沉吟片刻,沒想到魏伸洲直接說:“不行,應該是一條長蛇游蕩在墻根,路燈蓋過了墻根,把蛇影按在了地上,打成了我的模樣?!爆F(xiàn)代詩人精心制造出的得意技法,在他的思維里卻是天經(jīng)地義、水到渠成。我知道有“天生的詩人”這個詞語,我們慣于以此來贊美孩子、贊美天性憂郁或者棲居山林之人,但好像沒有“天生的現(xiàn)代詩人”這種組合。魏伸洲的寫作或許可以讓這個看似有些吊詭的詞組,擁有某種真實感。
責任編輯 張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