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
【摘要】慢傳輸型便秘是腸道非器質性病變而引起的便秘,主要是與結腸的蠕動緩慢、運輸能力減弱等因素有關,近年來其發(fā)病率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由于病程遷延難愈,為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中醫(yī)治療主要包括中藥湯劑口服、針刺療法、灌腸療法、推拿療法。西醫(yī)治療為藥物治療,包括瀉藥、促動力藥、調節(jié)腸道菌群的藥物,以及生物反饋療法、清潔灌腸。對于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應考慮手術治療。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以克服傳統(tǒng)治療帶來的一些弊端,有療效好、不易復發(fā)、更易被患者接受的特點。很多專家學者在臨床上做了大量的研究,現將近些年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傳輸型便秘綜述如下。
【關鍵詞】慢傳輸型便秘;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綜述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Treatment of Slow Transmission Constituent in Sino-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
SONG Jia
Hebei Northern College,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China
【Abstract】Slow transmission constipation is the constipation caused by the intra-organoid lesions of the gut, mainly related to the slow creep of the colon, weakened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and other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its incidence has also shown a trend of rising year by year,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the patients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caused great distres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mainly includes the oral medicine soup, acupuncture therapy, enema therapy, push therapy. Western medicine is medication, including laxative drugs, motivating agents, medications that regulate gut microbiota, and biofeedback therapies, clean enema. For patients with poor drug treatment, surg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overcome some of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treatment, and there are good therapy, not easy to recur, and more easily accepted by patients.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in clinical clinical research, and in recent years, China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been summarized below.
【Key Words】Slow transmission constipatio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treatment; Review
慢傳輸型便秘(slow-transit constipation, STC)是腸道非器質性病變而引起的便秘,其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主要是與結腸的蠕動緩慢、運輸能力減弱等因素有關,患者在臨床上可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每2~3d或者更長時間排便一次,或大便質硬、干結,或排便時伴有排便費力或排便不盡感,多伴有腹部的不適感或腹部的膨脹感,慢傳輸型便秘占到慢性便秘的16%~40%。STC多見于年輕女性及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其發(fā)病率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1]。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規(guī)律的改變,近些年STC的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的趨勢,且STC具有病程遷延難愈、容易復發(fā)的特點,在臨床治療時較為棘手,給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造成了極大的困擾,長期的便秘可能會導致肛門疼痛、肛裂、痔瘡、肛乳頭炎,也可能會誘發(fā)一些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因此,探究一種治療STC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每一名肛腸科醫(yī)生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面對的挑戰(zhàn),為了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該病的治愈率,先將近幾年該病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進展總結綜述如下。
1.1 歷史記載
中醫(yī)認為,STC的病位在大腸,與肺、脾、肝、腎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早在《內經》中,就已有了對便秘的記載,認為便秘與感受外邪有關,提出便秘的病因,可能是脾胃感受寒邪、或小腸感受熱邪所致。《素問·舉痛論篇》曰:“熱氣留于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干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睆堉倬皩Ρ忝匾延辛朔浅O到y(tǒng)的闡述,同時提出了便秘不同的發(fā)病機制,如寒、熱、虛、實等,這使得后世醫(yī)者對便秘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原則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此外,中醫(yī)認為,便秘的發(fā)病與飲食不節(jié)密切相關,在《蘭室秘藏·大便結燥門》中提及:“若饑飽失節(jié),勞役過度,損傷胃氣,及食辛熱厚味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大便燥結。”早在古代,中醫(yī)便提出對于便秘的治療,不可過度使用瀉藥,如大黃、番瀉葉等,長期食用可能會引起繼發(fā)性便秘。故《蘭室秘藏·大便結燥門》又曰“大抵治病,不可一概用巴豆、牽牛之類下之,損其津液,燥結愈甚,復下復結,極則以至引導于下而不通,遂成不救?!本C上所述,中醫(yī)對STC的認識及治療原則有著較為全面的記載,這為我們提供了堅實有力的理論基礎及實踐方向。
1.2 中醫(yī)治療
1.2.1 中醫(yī)內治
慢傳輸型便秘作為便秘的一種,其常見的證型有胃腸燥熱證、氣機郁滯證、氣血不足證和脾腎陽虛證,根據辯證施治的原則,分別行以泄熱通便、順氣導滯、益氣養(yǎng)血、溫補脾腎的治療原則。在臨床上,氣虛便秘與血虛便秘,常常單獨出現,氣虛便秘則單純表現為排便費力,與此同時伴隨乏力氣短等癥狀,治以益氣潤腸,以黃芪湯主之。血虛便秘則是在排便費力的基礎上,伴隨有面色少華或無華、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血虛癥狀,治以養(yǎng)血潤腸,潤腸丸主之。脾腎陽虛證,本證多是由于患者素體陽虛,或者年老體衰、產后體虛、久病失養(yǎng),導致機體的陽氣不足,陰寒凝結于大腸,則大腸傳導失司,大便傳導困難艱澀,故在臨床上可變現為大便艱澀、排便困難、小腹部冷痛、喜熱惡寒以及小便清長等。治療當以溫陽通便,常選用劑川煎為首選方劑。
1.2.2 中醫(yī)外治
中醫(yī)外治STC,有著悠久的歷史記載以及堅實的理論基礎。
1.2.2.1 針刺療法:針灸治療慢傳輸型便秘具有較好的療效,具有改善自主神經的作用,從而改善便秘的癥狀。另外,研究表明,針灸治療亦可以改善和加強腸蠕動,增強腸動力,使排便通暢。針灸作為一項古老而偉大的治療技術,對于STC的選經和選穴,早在《靈樞》中就提出:“腹?jié)M食不化,腹響響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陰”?!夺樉募滓医洝分袆t記載,便秘應選擇督脈穴位:“大小便難,……長強主之?!痹诂F代臨床施治中,可結合辨證論治,采用補法、瀉法及灸法,穴位可以選取關元、氣海、天樞、大橫、上巨虛、足三里,行針刺操作,同時可行以捻轉補法,從而起到溫補氣血、調節(jié)脾胃、順氣潤腸、泄熱通腑之效[2]。
1.2.2.2 灌腸療法:灌腸療法是指將灌腸器自肛門插入進肛管,將灌腸器內的中藥、生理鹽水或開塞露等灌注入直腸和結腸,在藥物的作用下,促進腸蠕動,對腸道起到潤滑的作用,同時可以使硬結的大便得以軟化,從而順利地排出,解除便秘在癥狀。灌腸法治療便秘是由著名醫(yī)家張仲景所創(chuàng)立,早在《傷寒論》中便有記載,有采用土瓜根搗汁灌腸治療便秘的方法[3]。灌腸療法可以使藥力直達病所,有起效快、方便廉價的特點。采用中藥湯液進行灌腸,依據其辯證分型,可分別采用泄熱通便、順氣導滯、益氣養(yǎng)血、溫補脾腎的中藥湯液,患者臨床癥狀可明顯改善,結腸傳輸時間明顯縮短[4]。
1.2.2.3 推拿療法:推拿療法是人類歷史上流傳較久的一門醫(yī)療技術,亦是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追溯至遠古時期,代代相傳,發(fā)展至今。是在中醫(y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在人體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運用各種手法進行特定的肢體活動來防治疾病的一種醫(yī)療方法[5]。腹部推拿,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推拿手法,施術于皮膚表面,將作用力滲透于腠理及臟腑,從而改善患者的便秘癥狀,療效確切[6]。
2.1 病因病機
西醫(yī)認為引起STC的原因復雜多樣,如消化系統(tǒng)中的諸多疾病、內分泌系統(tǒng)與代謝相關的疾?。谞钕俟δ軠p退癥、糖尿病等)、神經和精神心理因素(腦梗死、腦萎縮、抑郁癥、厭食癥等)、不良的生活習慣、社會與心理因素及一些特殊的藥物與食物都可能導致便秘的發(fā)生。
2.2治療
2.2.1 藥物治療
瀉藥:主要分為五類,分別是刺激性瀉藥(如番瀉葉、大黃)、鹽性瀉藥(如硫酸鎂)、滲透性瀉藥(如甘露醇、乳果糖)、膨脹性瀉藥(如麩皮、聚乙二醇)和潤滑性瀉藥(如液體石蠟、甘油)。但是,絕不能過分依賴瀉藥,用藥時間也不能過長。促動力藥,常用的藥為莫沙比利和伊托比利,研究表明此類藥物可增強結腸的傳輸能力,療效明確[7]。
調節(jié)腸道菌群:慢傳輸型便秘與腸道菌群失衡有密切的關系,近年來有研究表明STC的發(fā)病機制與之密切相關。調節(jié)腸道菌群的藥物,臨床常用的有雙歧三聯活菌、乳酸菌素片等。此類藥物可以防止有害菌在腸道內增殖,同時使有效菌群產生大量的有機酸,調節(jié)腸道內的pH值,實現腸道的正常蠕動,改善便秘的癥狀。
2.2.2 生物反饋療法
生物反饋療法是指通過測壓和肌電設備,讓患者更加直觀地感知到排便時盆底肌的動能狀態(tài),同時可以增加腹內壓力,從而實現排便的目的。生物反饋療法也可以說是行為與心理相結合治療的一種治療方法,將局部的肌肉動作與大腦神經支配同步,訓練患者自主控制肛門外括約肌收縮與舒張,達到治療便秘、自主排便的目的,療效顯著。
2.2.3 清潔灌腸
西醫(yī)灌腸主要是將生理鹽水聯合潤滑劑或肥皂水、開塞露等,加壓灌注到直腸或結腸,刺激腸蠕動,以助大便的排出。雖然清潔灌腸對于便秘具有明確的療效,但是不能過度依賴,其操作不當也可能對腸黏膜造成刺激。
2.2.4 手術治療
當患者經過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存在明確的解剖結構異常及手術指征,排除手術禁忌癥,可行手術治療。由于慢傳輸型便秘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并不明確,因此,在術前必須做全面的術前檢查,這可以明確便秘的類型,并且因人制宜,制定個體化的手術方案。目前常用的術式有全結腸切除術、次全結腸切除術、結腸節(jié)段切除術、回腸造口術、結腸曠置術、骶神經刺激術、順行結腸灌洗術等。
無論是中醫(yī)治療還是西醫(yī)治療,都有各自的利弊,對于病程較長,病情復雜的患者,應綜合考慮,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方法,然而不論是選擇何種治療,都要有患者的配合其中,首先是引導患者了解STC的發(fā)病機制與病因,使患者樹立信心,尤其是一些病程較久的患者,一定要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必要時可求助心理醫(yī)生;其次是患者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一是飲食方面,鼓勵患者多飲水,多進食一些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因纖維素可吸收腸道中的水分,增加腸道的容量,以緩解便秘的癥狀,如可適量食用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二是患者的生活習慣,可引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而不是單純地依賴藥物,同時要增加每天的運動量,促進腸蠕動。
參考文獻
[1] 趙紅紅.中藥高位保留灌腸合口服益生菌治療慢傳輸型便秘的臨床研究[D].南充:川北醫(yī)學院,2019.
[2] 高莉,鹿曉君.針灸聯合加味濟川煎治療陽虛證慢傳輸型便秘的臨床療效及對腸道菌群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22,19(13):1828-1831.
[3] 付肖冰,熊之焰.四物湯加減灌腸治療血虛型慢傳輸型便秘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7,13(21): 148-149.
[4] 黃業(yè)保,肖倩,劉春強.中醫(yī)藥治療慢傳輸型便秘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20,32(8): 1579-1582.
[5] 申浩,田育魁.振腹手法治療慢傳輸型便秘的臨床療效觀察[J].新疆中醫(yī)藥,2019,37(4):29-32.
[6] 徐境陽,馬鑫文,王新軍.腹部推拿對結腸慢傳輸型便秘大鼠的治療效果[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20,43(4):499-502.
[7] 王曉曉,劉佃溫,盧玉陽,等.慢傳輸型便秘的治療現狀及展望[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22,36(12):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