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兔子
一個朋友偶然對我感嘆:“咱倆認識了這么多年,你從未主動給我打過一個電話、發(fā)過一條消息,每次都是我先找你,讓我覺得好像是我一直在打擾你?!蔽也环猓?dāng)場翻閱聊天記錄,然后驚訝地意識到:我居然真的從來沒主動過。
從那之后,我開始有意觀察自己的心態(tài),每次明明很想要跟對方說點什么,卻總是先問自己很多問題——他現(xiàn)在有空嗎?會不會在睡覺或者學(xué)習(xí)?會不會覺得被打擾?
在重重反問和自我懷疑之下,任何想要主動說點什么的沖動,最終都會變得意興闌珊。
這種難以被察覺的束縛,本質(zhì)上是一個人自我意識的過剩。這種人因為太過在意自己對他人的影響,又常常過度解讀對方的反應(yīng),以至于常常會陷入敏感和尷尬的境地。
有一次,朋友說起上學(xué)時競選班長的事情。
論學(xué)習(xí)、論能力、論人際關(guān)系,她都覺得自己是合適的人選,可當(dāng)老師在班會上問誰有意向競選班長時,她無論如何也開不了口。她理智上知道機會難得,但怎么也擋不住心底的猶疑:別人會怎么看我?萬一做得不好怎么辦?會不會被人看笑話?會不會有人不服氣?
老師在幾度鼓勵學(xué)生主動競選無果后,索性決定以學(xué)習(xí)成績?yōu)橛残灾笜藖碇苯尤蚊>瓦@樣,朋友居然還半推半就地猶豫了兩天,才接受了這個自己很渴望的職位。當(dāng)然,上任后,她一直做得不錯。
對于習(xí)慣被動的人來講,被“趕鴨子上架”,往往才是做成一件事情最有效的途徑。因為不必主動爭取,所以能省去很多無謂的自我懷疑,擺脫了情緒的內(nèi)耗之后,效率和表現(xiàn)自然都會有質(zhì)的提升,事情自然能做好。久而久之,這樣的循環(huán)會固化成這種人的一種認知——只要是我主動要來的,就一定會失?。恢灰俏冶粍咏邮艿?,就一定能做出好成績。
這也是為什么越是被動的人,就越容易陷入被動,寧可錯過也不犯錯的原因。
有一次,我陪小侄女去上芭蕾舞課,遇到了這樣一對母女:女孩是第一次來上課,一看到其他小朋友跳,自己也要跟著音樂起舞。跳得自然是毫無章法,但女孩很開心,蹦蹦跳跳地跑回媽媽身邊。媽媽對她說:“你剛才節(jié)奏都沒踩對,你看旁邊那個小姐姐跳得多好。你要多向其他小朋友學(xué)習(xí),別自己在那兒亂跳,惹人笑話?!?/p>
后半節(jié)課時,女孩身上明顯多了一些怯生生的拘謹。她努力做著正確的動作,神情越來越小心翼翼,再也沒有了剛剛踏進舞蹈教室時的那種純粹的開心。
她也許會成為一個“正確”的人,但永遠“正確”,就意味著缺少快樂。她會因為害怕自己不夠好,不敢去參加一場英語演講、一次歌唱比賽;會因為擔(dān)心別人笑話自己,在人群中本能地保持沉默……
但歸根到底,人不是為了“正確”而活的。不主動很安全,但主動才會快樂。
(從容摘自《風(fēng)流一代·經(jīng)典文摘》2023年第4期 圖/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