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志浩 李超
有人說,你想真正了解一座城市,就要去讀懂它的歷史,去感知歲月背后的故事,那是時光留給這座城市的記憶編碼。
而屬于威海的記憶編碼,便藏在隔海相望的劉公島上。
劉公島位于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威海灣內(nèi),是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水師的誕生地,素有“東隅屏藩”和“不沉的戰(zhàn)艦”之稱。空中遙看,劉公島猶如一艘不沉的軍艦,守衛(wèi)著威海東大門。
作為中日甲午戰(zhàn)爭驚心動魄的主戰(zhàn)場,劉公島上保留著很多甲午戰(zhàn)爭遺址。其中,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館以北洋海軍和甲午戰(zhàn)爭為主題,以豐富的歷史遺跡和特色鮮明的陳列挺秀于中國博物館之林。其轄屬保護管理的“劉公島甲午戰(zhàn)爭紀念地”,包括北洋海軍提督署、龍王廟、丁汝昌寓所、水師學堂、鐵碼頭、黃島炮臺、旗頂山炮臺、東泓炮臺、日島炮臺等共28 處紀念遺址,均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硝煙散盡,故壘猶存。雙腳踏上劉公島的那一刻,你就會深刻地感受到這座以歷史筆墨著色的島嶼,是有著怎樣的歷史余味。
海驢島是一座融美麗的神話傳說與美妙的自然風光為一體的“仙山鳥島”,位于榮成市成山鎮(zhèn),距陸地最近距離為4 海里,面積大約0.11 平方公里,因整個島嶼狀似一只瘦驢臥于海中得名。
島上植被豐茂,地理條件優(yōu)越,為鷗鷺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島上僅世界級珍稀鳥類——黃嘴白鷺就有近2000 只,且全部屬于野生自然狀態(tài),每年3 月到10 月,更有數(shù)以萬計的海鷗等海鳥在島上生息繁殖、遮天蔽日,海驢島因此也被稱為“鷗鷺王國”。
海驢島周圍巖石被海浪雕蝕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與海潮、波濤、鷗鷺共同構成風景獨特的海島風光。經(jīng)長久的潮水波浪沖擊侵蝕,島之四周岸崖已是滿目瘡痍,洞孔累累,千奇百怪,各具風韻。大的海蝕洞內(nèi)可以行舟,小的海蝕洞則僅能容納數(shù)人。在唐代以前,島上布遍耐冬花,現(xiàn)在島上長有成片的芙蓉叢、蘆葦、野棗樹,每年春夏芙蓉盛開時節(jié),紅花白鳥相映成趣。
2016 年,海驢島被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評選為國家“十大美麗海島”特別提名,成為山東唯一獲選的無人島,2017 年被山東省海洋與漁業(yè)廳、山東旅游發(fā)展委員會評選為“齊魯美麗海島”。
東楮島村建于明萬歷年間,是一個傳統(tǒng)小漁村,擁有許多古老的歷史遺跡、民間傳說以及極具海文化特色的漁家民俗。
東楮島村的名字來源于楮樹。楮樹是一種野生樹種,皮常麻裂,葉大如手,能招風蔽日;又多樹汁,能驅毒防蟲,是夏日里乘涼的好地方。早期的漁民為了打漁便利,常常在這個布滿楮樹的小島上休憩,后來定居的村民們稱其為“楮島”,因其為大陸架的最東端,故名東楮島。
村子里漁家氣息濃郁,村民們靠海為生,依海耕作。這里的海草房獨具特色,以石頭為墻,以海苔草為頂,百年不腐,古樸厚重,冬暖夏涼,是膠東地區(qū)海草房保留最完整的村莊之一,被譽為生態(tài)民居的“活標本”。
在這里,可以漫步在天然海礁石鋪設的路面,觀賞三百余年歷史的海草房;走進裝滿記憶與鄉(xiāng)愁的“鄉(xiāng)村記憶館”,回味紅色年代的經(jīng)典;卷起褲角,背著魚竿,來一場趕海和釣魚的體驗;和老船長一起出海,當一回漁民,親手采摘海虹、牡蠣,帶回漁家,做一頓原汁原味的海鮮大餐;夜幕降臨,入住冬暖夏涼的海草房,感受一下海草房質樸古拙的漁家氣息。
迎著正午的日光,登上劉公島?雞鳴島海上旅游航線的“威游107 號”高速客船,起航前往另一個絕美的海島——雞鳴島。
雞鳴島位于榮成港西鎮(zhèn)虎頭角北約2 公里的海域中,面積只有約0.3 平方公里。直到2013 年被選為大型親子綜藝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的拍攝地,這座名不見經(jīng)傳的原生態(tài)小島才正式走進大眾的視野。
島上林木蔥郁,草碧花香,瓦舍井然,一派桃源風光。村頭有一棵400 多年的樸樹,樹上掛滿了祈福的紅絲帶。向左走,是一派海濱田園風光的民居,間或可以看見幾頂海草房;向右走,可以到達海與天之間,靜謐的綠色山崖、波濤起伏的清澈海面、擊打礁石的白色大浪,還有成群的海鷗啁啁啼鳴……
島上的村子并不大,有幾十戶人家,家家戶戶屋后有海、門前有花,保留著最原始質樸的膠東漁家特色。沿著木棧道一路前行,棧道深處,隱匿于山海之間的懸崖書吧像是建在蔥蘢綠意里的人間仙境,螺旋式樓梯旋轉而上,登高望遠,可以與大海對望。
傍晚時分,在汽笛聲中告別這與海島有關的一天,這一天,連同海浪、鷗鳥一起,都變成了今夏最亮麗的那一頁。